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根据《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温州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与2020年远景目标》,结合人文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制定学院“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的背景1.学院“十五”时期取得的显著成绩“十五”前三年,原温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与原温州大学人文政法学院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在温州师范学院与原温州大学两校合并的基础上筹建温州大学。2004年12月,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正式成立。从此,学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院积极推进实质性融合,加强“大学”内涵建设,实现学科优势互补、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整体办学水平跃上新台阶。截止2005年底,全日制在校本科生913人、研究生120人;专任教师规模5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人,副高级职称2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硕士生导师31人;设有本科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7个;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21项,厅局级科研项目20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厅局级科研奖励30项;获得省级精品课程1项;在一级及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50多部。2.学院“十一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一五”时期是我院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我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教育强省以及“培育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高等教育中心”和2设置“教学科研型大学15所”的战略部署;我市提出了建设“三个温州”、构建温州大都市经济圈、实现“第三次跨越”的战略目标;我校立足温州,服务浙江,面向全国,初步完成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型大学的框架的构建。所有这些都给我院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与此同时,我院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和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高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高校间特别是地方高校在资源方面的竞争空前激烈,而我院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服务地方能力亟待提高、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面临困难。此外,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正确对待这些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这是我院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二、学院“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弘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更新观念,不断创新,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推动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为把学院建设成全校优秀学院之一而努力。2.基本思路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本科教育为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3.奋斗目标(1)总体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初具规模,建成1-2个在省内外有3影响的高水平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高,成为全校优秀学院之一。(2)具体目标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人,研究生占本科生的比例达左右;一批次与二批次在校生的数量之比为左右;留学生达到100人左右;参加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的年在籍人数达到人左右。争取建设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1个,建设校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争取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本科专业达到4个;建成省级重点及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左右,省部级重点和特色教材2部左右;争取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省部级基金项目30项左右;争取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左右。专任教师规模70人左右,其中教授和博士各达20人左右;培养汇聚5名左右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2-3个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术团队;力争有1名以上教师进入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校园文化特色基本形成。三、“十一五”时期学院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一)、精心筹划,加大专业建设的力度1.努力提升汉语言文学、历史两个基础骨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年顺利通过浙江省重点专业验收结项,2008年前力争建成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到2010年向博士学位4授权点冲刺。历史专业应力争硕士学位授予点的扩大,并向建成省级重点专业、重点学科的目标努力。2.继续办好师范教育专业师范教育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是:稳定规模,注重质量、突出特色、增强适应性,将发展的侧重点放到提高教学质量上。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教材体系,实现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3、努力建设品牌与特色专业,积极扶植新办专业发挥汉语言文学、历史两个专业在院内的凝聚与示范作用,促成其在省内同类专业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同时大力扶持广告学专业,具体实施方案是:第一,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实验教学设施、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等措施,实现专业的整体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完满达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查评估要求;第二,在增强专业内涵发展的同时,推进其与国内同类专业以及行业产业的联系,力争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推进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产、学、研结合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成为温州地区乃至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拓宽历史专业的口径,近两年内,通过课程体系调整,增加文博、旅游类课程,并争取创造条件,衍生或孵化新的应用型专业。4、设置秘书学专业针对温州地区民营经济活跃,各产业部门和公司需要大量文案人员、涉外秘书和策划人员的特点,学院力争在2008年前设置秘书教5育专业。该专业的定位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产业部门提供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兼及经济、商务、法律、涉外和报考国家公务员等多方面的需要。到“十一五”期末,全学院各专业的在校生基本是均衡分布,总数比“十五”期末有所提高,约达1300人左右。(二)步步为营,稳步推进课程建设依据课程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需要,人文学院的课程建设应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采取“先易后难,分层实施,分步到位,全面提升”的步骤进行。课程建设包括两种基本方式和内容。精品课程的建设对象是各专业的主干课程,总体目标是在“十一五”期末将70%以上的主干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课程群大致按八大模块进行,其中语言文字、中国历史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提高;其它六个模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美学、世界史、广告学、秘书学。各课程群包含有内在联系的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在强化主干课程的同时,做好辅助课程的归类与整合,以主干课程为龙头,带动各类课程的全面优化和提升。具体目标与实施步骤:第一阶段:2006——2007年完成文艺学、现代汉语、史学概论、中国经济史、中学教学法五门课程的校级精品课建设工作。第二阶段:2008年6建设好两个基础条件较好的课程群:一是“文艺美学课程群”,包含文学理论、外国文学、美学、中国古代文论、比较文学和西方文论等课程。二是“世界史课程群”,包含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史、西方文化概论等课程;同时,加快启动其它课程群的前期建设工作。本年度,进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群”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精品课的后期建设与申报。其中“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群”包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古代小说研究、楚辞研究、汉赋研究等课程。第三阶段:2009年——2010年1.对已建成的精品课和课程群加强管理,促使其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科结构和提升学科水平方面发挥真正作用,并创造条件,争取有两门课程申报校级以上精品课。2.到2009年,广告学专业实现专业主干课程和大部分实践技能课程的全面优化,并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和一个方向模块课程群。3.秘书学、新闻学为中文专业下设的两个专业方向,拟在2010年前至少有三门主干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并有一个课程群在学校获得立项。(三)科学规范,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开放式”教学体系,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改革。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7素质教育培养的转变。根据需要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加强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制定《人文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各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经过努力,使各专业的实践学时(学分)不少于总学时(学分)的15%,应用型专业(广告、秘书等)不少于30%。1.完善教学监控体系,加强教风建设制定《人文学院教学督导制度》,形成以院内专家、管理人员、教研室主任为主体的督导组织,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中的优势与作用。健全学生信息员制度,积极探索学生评教的具体方案与措施,科学有效地利用评教结果,使学生评教既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又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出台和完善《人文学院教学质量考核制度》,依据考核结果,逐步推行奖励、戒勉和优胜劣汰措施。2.加强教研室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重视教研室主任的选聘,完善《人文学院教研室工作条例》,落实教研室工作的考核和奖励措施,使教研室成为专业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的中坚与基础。(四)面向社会,继续加强社会服务与成人教育工作为适应温州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间,我院8要继续加强面向社会服务工作和成人教育工作。1.强化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思想意识,积极响应学校的“双百”人才联动计划,引导教师和科研人员深入基层,立足温州,充分发挥地方性综合大学人文学科优势。以学科和科研机构为桥梁或载体,为政府相关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尤其是文化产业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使学院在温州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人才与智力支撑作用。2.跟踪温州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中小学文化素养教育和人文学科课程的研究,并加大科研立项的力度,力争在3—5年内培育出两项以上相关成果。3.本着规模、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继续做好成人教育工作。要加强与成教学院的沟通联系,面向社会开展专业的介绍和宣传,适度扩展专业门类和方向,使招生规模稳中有升。高度重视教学质量问题,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尤其是考试命题、成绩评定和毕业论文的管理。(五)提升办学层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1.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重点做好已有的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点和两个课程教学论方向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2.申报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我院一级学科汉语言文学已拥有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9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方向(语文课程教学论),要精心准备,在下一轮硕士学位点增列申报工作中,力争在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上有所突破。四、生聚积累,构建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1.师资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虽然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师资队伍建设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在全国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太少,这与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硕士学位点的学科现状不符;二、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尤其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低(24.2%),这与综合性大学师资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影响学院学科建设和整体水平的提升;三、现有的副教授从数量上看不少,但潜力好的近年能晋升教授的不多,这种局面如得不到改善,势必影响学科梯队的建设;四、广告学专业建设起步晚,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少,而且大多是从新闻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