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论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文论(绪论)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是高等院校中文系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文科其他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绪论:马克思美学、文艺思想的理论来源一、一个理论观察的新视角:现代性角度1.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认识和理解要放在西方现代社会的转型和发展过程中认识。2.现代性:学界较统一的共识是指从文艺复兴、特别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历史和文化,现代性的特征主要是“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来评判一切”。表现在两方面:对于自然世界,人类可以通过理性活动获得科学知识,并且以合理化、可计算性和可控制性为标准达到对自然的控制。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相信历史的发展是合目的和进步的,通过理性,不断地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就能够逐步实现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想。但是,现代社会仍然存在许多弊病,人类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没有和谐的发展,人的单向度发展,人的异化,人压迫人的现象仍难以消除,人类理想远未达到。在西方社会,特别是在19世纪中后期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形成两种重要的思想理论,其一就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批判理论,其二是以尼采和狄尔泰为代表的生命哲学。23.马克思理论是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超越,影响巨大。一是抨击现代工业文明,痛惜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的丧失。二是对人类进步和力量的信心,相信历史就是人类通过劳动自我实现的途径。三是理性主义和历史决定论。承认有社会规律,把自由看作是对必然的认识。二、马克思文论构建历程1.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马克思:1818年生于特里尔,其父是一位律师。恩格斯:1820年生于巴门,中学未毕业,就被父亲逼迫去经商;1841年到柏林服兵役,期间经常去柏林大学旁听。2.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贡献首先在于创建了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文艺理论是其整个学说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他们的文艺理论大致经历了萌芽、成熟、发展三个时期。萌芽期(1835——1844年):这一时期涉及文艺思想和美学的代表作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成熟期(1845——1859年):有关文艺理论的代表作有《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及马恩致拉萨尔的书信。③发展期(1860——1895年):这一时期恩格斯提出丰富了现实主义的真实论、典型论和中间因素理论。3三、马克思美学和文艺思想的理论来源1.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德国古典美学。18世纪后期,鲍姆加登命名了美学学科,而真正使美学建立起自己独立的领域的是由康德完成的。2.席勒的美学贡献是在继承康德的美学观点的同时,对康德美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特别是突破了纯形而上思辨的话语框架,引进了一种康德美学所没有的社会历史之维。3.黑格尔认为的艺术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方式之一的思想、异化与复归思想、对象化与自我观照思想在马克思美学中都有接受和新的发挥。4.马克思是十分肯定费尔巴哈将精神实质还原到人的本质,从而把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的做法。肯定了他的人本主义和唯物主义方向。5.马克思的文艺思想总体上是对再现理论文艺观的继承和创造。二页第一部分马克思的美学思想第一章马克思以前的西方美学情况简要回顾1.在前现代时代,美学尽管没有形成独立学科,甚至没有美学这个名称,它仍然存在在西方思想中。2.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讨论诸如大自然为什么是美的,美的本质是什么这类问题。古希腊毕达哥拉斯为美学提供了第一个范畴——和谐,他认为,美是由一定数量关系构成的4和谐。3.柏拉图是第一位从抽象角度讨论美的问题的哲学家,他直接讨论美本身是什么的问题,他认为是美的理念构成了现实中美的事物的根本原因(牵涉理念论)。“美即美本身”4.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是以个别形态存在的,而普遍则存在于个别事物中,美是存在在一个个具体的事物中的。5.郎吉弩斯的美学贡献主要是扩大了美学的范畴,提出了崇高这一美学范畴,他的代表作是《论崇高》。6.中世纪时期是美学发展处于停滞、僵化时代,美学成为神学的附庸。从14、15世纪现代性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美学也随着文艺复兴的发展出现新的生机。7.17、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现代性运动的发展使人放弃了彼岸形而上的追求,开始关注人自身的命运,美学学科也就应运而生了。8.康德是真正为美学学科奠基的人,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第一次为审美界定了四个特征,而且从人的主体方面来考察美学问题。这为以后的美学和艺术自主自律论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9.黑格尔的美学理论是其哲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黑格尔给美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此外黑格尔还提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观点。10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美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把唯物主义引进到美学,他针对黑格尔的定义指出美是生活,美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11从马克思之前的西方美学发展情况看,在前现代之前,美学还没有与人的问题联系起来,进入现代发展后,人的价值、人的命运、5人的现实存在成为西方思想家的理论出发点与核心,这就形成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道主义传统。第二章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出发点(略)马克思继承现代性运动以来,美学研究与关注人的问题相结合的传统,把关注人的命运作为他的美学思想的出发点,这同时也是马克思哲学、经济学的出发点。第三章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1.清楚:马克思并没有专门把美学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去研究,他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巴黎手稿)中。2.马克思没有将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来阐述。3.马克思从历史主义观点出发,在人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过程中发现了人的本质特性,揭示了人的一般本性,同时,正是在探讨人的一般本性时,马克思涉及到了审美问题。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第一是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产品,亦即劳动所生产的对象虽然是人生产的,但它成为了异己的东西,这导致人成为对象的奴隶,他接受劳动的对象,并只有作为片面的生产者(劳动者)和片面的生活者(肉体的主体)才能生存。第二、劳动本身的异化。劳动对象的异化是劳动活动异化自身的结果。劳动过程的异化表现为:它是外在的,不属于人的本质,因此它不是人的肯定,而是人的否定。是从事劳动不是需要的满足,而是满足需要的手段。另外劳动不属于劳动者自己,劳动者在劳动中也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他人。6第三、人的本质的异化。异化劳动使劳动对象异化和劳动活动异化,也使人的类的本性异化。它把对人说来的类的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而使抽象形式的个人生活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的类的生活的目的。共产主义对异化的扬弃与人的“复归”第一、马克思所憧憬的共产主义不是共产,不是私有财产的普遍化,而是共同生活,共同生存,如同中国古代哲人所梦想的大同世界。第二、共产主义者是被共产主义所规定的。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它是人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对于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本性的全部复归。总之共产主义者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合乎人性的人,一个获得了现实自由的人。第三、共产主义也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最高发展。它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解决,是它们的和谐与合一。同时共产主义也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克服,是他们的共同存在。第四、在异化劳动中,人作为动物时才是人,而人作为人时成为了动物。这要求人与非自由的人相区分,成为自由的人,并成为真正的人。共产主义不仅使人与异化劳动者的区分得以完成,而且也使人与动物的区分得到真正的实现。因为异化劳动者是动物性的,共产主义者才是人性的。马克思从历史主义观点出发,在人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过程中发现了人的本质特性,揭示了人的一般本性,同时,正是在探讨人的一般本性时,马克思涉及到了审美问题。一、审美的发生问题71、“因此,一方面,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说来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属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也对他说来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而这就等于说,对象成了他本身。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造成了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眼睛对对象的感受与耳朵不同,而眼睛的对象不同于耳朵的对象。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恰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之独特方式,它的对象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存在的方式。因此,人不仅在思维中,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P14另一方面,即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的确证,从而,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而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说来存在着,因为对我说来任何一个对象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能感知的程度为限。所以社会的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的人的感觉。P15只是由于属人的本质的客观性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属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即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简言之,那些能感受人的快乐和确证自己是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或者发展起来,或者产生出来。因为不仅是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的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总之,人的感觉、感觉的人类性———都只是由于相应的对应的对象的存在,由于存在着人化了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2、这段著名的论述是马克思美感发生论的集中表述。它十分明确而深刻地论证了人的感觉(包括对美的感觉)如何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由于人有“自由自觉的本性”,即人有意识和自我意识,所以人与外界可以建立这种主体——对象关系。83、从客体方面而言,它并不是与人无涉的纯客观的存在物,那些未与人发生联系的东西不是客体,也不是对象。对象的本质规定性也只是与人的本质力量——主体能力的某一方面相联系,所以眼睛的对象不同于耳朵的对象,因而,对象也便成了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人的对象越丰富,他的本质力量也就越丰富。4、从主体角度看,任何主体都是相对于一定的对象而言的,都是一定客体的主体。主体不是天马行空自由翱翔的神灵,它原是客观存在的一部分,主体所以要受客体的限制,要带上客体的色彩,并不仅仅因为作为客观存在,它与自身的客体本来就有一致性,而且还在于他的主体能力正是相对于客体才存在的。主体离不开客体有三层意思:一是主体原与客体不可分,是混沌一片。二是主体有多少能力都是客体所给予的。三是主体将自身也当做客体。5马克思确定了“主体—对象”的关系样式作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于是就构成了实践论的美学思想。实践是使主体一对象关系获得现实存在的中介因素。离开了实践活动,也就谈不到什么主体和对象了。人成为主体、客观世界成为客体.都是实践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说,马克思的美学思想是从人的实践出发的。6、由此可见,马克思精辟地阐明了美感的发生问题。美感的发生绝不仅是一个的简单过程,它是主客体在实践基础双向建构的过程,因此,美感的发生同时也是美的发生。美感和美都是活动范畴,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既无美感也无美。美并不是客观存在物,也不是客体,它只是主客体之间建立某种特定关系后呈现的一种价值属性。97、所以马克思的美感发生理论其实也就美的发生论。同时也就是审美活动发生论。根据马克思的主体对象关系的实践理论,美感与美是—对共生现象,它们是人类实践活动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二者都是结果,并不是一个是原因,一个是结果。我国学界的几大流派:8、所谓主观派,理论渊源是德国19世纪的费肖尔父子、立普斯的移情论。他们部认为客观事物本无所谓美丑,人们认定它们有美丑之分,完全是人的主观情感的外射。9、所谓客观派。这派观点与苏联的“自然派”美学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认为,事物的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事物的固有肩性,在人类出现之前,美就客观地存在了。10、第三种观点是主客观统一论。这种观点意识到主观派、客观派的明显的片面性,提出了主客观统一的观点,认为美既非主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