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集团发展史公司办公室2013年4月1946年威海建厂1953年更名为潍坊柴油机厂1955年研制6160型中速柴油机1984年引进斯太尔项目1946年—1995年稳步发展阶段受经济转型影响,企业走下坡路,资不抵债,濒临破产1996年—1998年上半年艰难调整阶段1998年下半年—2004年改革与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打造产业集群阶段前言2000年实行“三三制”改革2002年成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潍柴动力在香港上市2005年“蓝擎”研制成功2007年吸收合并湘火炬回归A股上市2009年收购博杜安;山东重工成立2012战略重组法拉帝;并购凯傲林德一、稳步发展阶段(1946年—1995年)二、艰苦调整阶段(1996年—1998年上半年)三、改革与发展阶段(1998年下半年—2004年)四、资本之手打造产业集群(2005年至今)五、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目录潍坊柴油机厂于1946年初创建于山东威海。1946年1月,威海市人民武装部以裕成铁工厂为基础,办起了建国铁工合作社,后更名为环海铁工厂,主要从事七九式步枪和汽船修理。一、稳步发展阶段(1946年—1995年)1947年初,潍柴生产11马力柴油机,支援解放战争;1948年11月,在潍坊坊子区筹建大华机器厂;1950年,根据治淮工程的急需,仿制生产了25台15马力柴油机;1951年,试制生产了40马力低速柴油机。50年代初,潍柴研制成功500按移动型电焊机一、稳步发展阶段(1946年—1995年)1953年,企业收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并正式更名为潍坊柴油机厂。根据一机部第四机器工业管理局提供的图纸和技术资料,潍柴接受了美国KLPT60马力速柴油机的研制任务,潍柴第一台高速柴油机。50年代厂大门一、稳步发展阶段(1946年—1995年)1953年试制6108高速柴油机成功,并通过鉴定1955年春,潍坊柴油机厂试制生产6160型柴油机,从此走上了专业化研制生产的道路50年代末,在原160基础上研制出6160煤气机1965年,潍柴企业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七十个大庆式企业之一。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潍柴于1971-1973年先后研制成功了8V160柴油机、6200Z柴油机,到1978年底,实现生产柴油机4600台,实现利润3316万元。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这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局面。一、稳步发展阶段(1946年—1995年)1983年7月,国务院从奥地利引进整套斯太尔重型汽车项目,对重型汽车配套的WD615系列发动机生产定点。1983年11月,潍柴成为WD615柴油机的定点生产企业之一(潍柴1万台,杭州汽车发动机厂5000台)。1985-1995年,潍柴迎来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通过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和大规模技术改造,企业具备了6160A、6200Z、WD615三大系列发动机的批量生产能力,开发了三大系列411个产品。到1995年年底,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60万元,生产各系列柴油机58493台。1989年,潍柴动力顺利通过了国家计委主持的斯太尔项目全面检查和验收,该项目的合格验收标志着国家“七五”重点工程-潍柴斯太尔项目有投入专项产出。一、稳步发展阶段(1946年—1995年)一、稳步发展阶段(1946年—1995年)二、艰苦调整阶段(1996年—1998年上半年)三、改革与发展阶段(1998年下半年—2004年)四、资本之手打造产业集群(2005年至今)五、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目录二、艰苦调整阶段(1996年—1998年上半年)1992年,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急剧转换以及国有企业的管理问题,导致大量国有企业亏损、倒闭。潍柴也经历了经济转型之痛,销售收入直线下降,1996年下半年至1998年,企业欠息、欠费、欠税3亿元,职工连续6个月发不出工资,企业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连续三年销售收入(亿元)一、稳步发展阶段(1946年—1995年)二、艰苦调整阶段(1996年—1998年上半年)三、改革与发展阶段(1998年下半年—2004年)四、资本之手打造产业集群(2005年至今)五、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目录三、改革与发展阶段(1998年下半年—2004年)1998年6月谭旭光董事长上任,自此潍柴拉开改革与发展的大幕。截至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00.1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68亿元,实现出口4527万美元,产销各类发动机22万台。三、改革与发展阶段(1998年下半年—2004年)24135管理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实施营销战略转移,构筑多元化市场格局坚持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动力品牌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企业大发展基石超前的品质控制,树立动力第一品牌1三、改革与发展阶段(1998年下半年—2004年)管理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谭旭光董事长和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深入车间、工厂,加强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症结,探讨企业出路。认为“潍柴是一个有希望的困难企业”。职称改革实行技术职称评聘分开,按实际聘用职务确定待遇,彻底改变终身制薪酬体系对科技人员实行薪酬体系改革,专门设立了岗位创新工资单元,加大了对创新工作的激励。项目负责制引入市场机制,实行“项目招标、人员招聘、收入挂钩”的“项目负责制”科技奖励“十五”期间累计拨款近2000万元,用于科技创新成果奖励;设立人才培训专项基金。2三、改革与发展阶段(1998年下半年—2004年)实施营销战略转移,构筑多元化市场格局“五个一”的经营战略,即:坚持一个标准——坚持用户满意为最高标准;围绕一个中心——围绕市场这个中心;完善一个功能——完善服务网络功能;实现一个升华——实现从被动型服务向主动型服务的升华;达到一个目的——达到以服务促销售的目的,推进一系列企业市场化改革,固本、求实、应变。由直销体系到代理、直销混合体系变革。单一市场向多元化市场变革。营销服务理念的全新提升。营销服务百日、千人、万户大行动启动仪式(2003年11月3日)3三、改革与发展阶段(1998年下半年—2004年)坚持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动力品牌多年来,潍柴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链合创新--自主研发”之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同时,努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自己的品牌。建立起科学灵敏的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的活力。加大科技投入,着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的软硬件水平。“以我为主、链合创新”的自主创新道路。2003年,中国首台达到欧II排放的柴油机在潍坊下线,比国家标准提前了3年,中央电视台等各大每体给予了广泛报道4三、改革与发展阶段(1998年下半年—2004年)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企业大发展基石潍柴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内涵是:突出一条方针,坚持六项原则,明确一个思路,实现多方共赢。突出一条方针,即做强主业、分离辅业、剥离副业、分块搞活、共同发展。坚持六项原则,即为:(1)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2)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3)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原则。(4)存续部分持续发展的原则。(5)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6)有利于尽快上市的原则。依托主体具体做法潍柴集团1/3的原企业中速机业务和职工留在母公司,形成中速机生产基地,择机上市潍柴动力1/3的企业资产和职工随斯太尔主营业务剥离出来,成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现代化的公司治理模式做强做大分离改制向股权多元化迈进剩余的1/3零部件厂和企业办社会职能,全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带资分流,推向市场,以产品为纽带和潍柴实施市场化合作或移交社会。改革背景1999年下半年开始,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改革、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指示精神,确立了“三三制”的总体改制思路,提出了“多方位吸纳社会资金,打破单一国有资本构成格局,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由此拉开了产权改革的序幕。三、改革与发展阶段(1998年下半年—2004年)4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企业大发展基石4三、改革与发展阶段(1998年下半年—2004年)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企业大发展基石潍柴厂(存续)天昱双语非主营业务世达泵业富士达天亿纺织零部件公司光大柴配鸿泰包装顺达物流佳信印刷隆泰机电经贸服务社会化运输公司木工厂机械厂机电公司配件厂纺机厂增压器厂油泵厂物业公司幼稚园学校医院潍柴动力潍柴主辅分离示意图5三、改革与发展阶段(1998年下半年—2004年)超前的品质控制,树立动力第一品牌提升质量意识。1998年9月,召开千人大会,当场把生产的300台机体废次品毛坯砸毁,树立了“质量无小事”的质量观念;1999年确立“质量年”形成了全员全过程抓质量的氛围。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提高质量水平。强化过程控制,提高品质保障能力。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和检测手段。加强供应链管理,打造高效、高品质的供应体系。三、改革与发展阶段(1998年下半年—2004年)通过六年的艰苦努力,潍柴已完成了由一个步履维艰的老国企向现代化企业的蜕变,发展成为当今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内燃机制造基地,更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百亿销售收入的内燃机企业,创造了世界单一品牌发动机生产新纪录,下面一组数据清晰表明了六年的发展。1998年企业销售收入仅为5.7亿元,2004年实现100亿元;1998年利税不足2000万元,2004年实现14亿元;1998年全年亏损7000万元,2004年实现利润9亿元;1998年职工年均收入5000元,2004年达到32000元。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装配潍柴发动机的军车顺利进驻香港1999年10月1日,装配潍柴发动机的军车威武雄壮的经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一、稳步发展阶段(1946年—1995年)二、艰苦调整阶段(1996年—1998年上半年)三、改革与发展阶段(1998年下半年—2004年)四、资本之手打造产业集群(2005年至今)五、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目录四、资本之手打造产业集群(2005年至今)在做强做大发动机主业的基础上,潍柴按照构建完整产业链,开展产业投资,整合产业资源的原则,实施了一系列的战略扩张举措。收购湘火炬,打造重卡黄金产业链2005年8月8日,潍柴动力以现金10.2338亿元收购了原德隆系企业所持有的湘火炬集团。潍柴动力也由单一发动机制造商一跃成为集整车、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火花塞等业务为一体的汽车产业集团。四、资本之手打造产业集群(2005年至今)换股吸收合并湘火炬,开创“潍柴模式”2006年潍柴动力实施了“换股吸收合并”湘火炬,这一方案被业内专家和有关领导评价为资本市场的“潍柴模式”。2007年4月30日,潍柴动力在深圳上市,新潍柴动力各细分业务都是行业龙头,彼此相互关联、相互补充,连横而成为国内最完整、实力最强的重型汽车产业链。四、资本之手打造产业集群(2005年至今)借壳上市,盘活存量资产2006年8月18日,战略重组山东巨力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5月,山东巨力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潍柴重机股份公司),2007年4月30日在深圳A股市场重新挂牌上市;2008年4月17日,山东巨力与德国曼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引进代表当今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功率中速船用发动机技术。2009年12月11日,潍柴重机首台大功率船用发动机正式上市,填补了山东省在大功率中速船用发动机领域的空白。2010年6月,潍柴大功率船用发动机具备批量生产能力,标志着潍柴重机成为目前中国唯一一家拥有船舶动力全系列化产品的企业。潍柴重机滨海产业园四、资本之手打造产业集群(2005年至今)收购法国博杜安,迈出跨国并购第一步2009年1月23日,潍柴以299万欧元收购法国博杜安公司。通过本次收购,潍柴一举获得了博杜安的产品、技术和品牌,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潍柴由此迈出了跨国并购、打造国际品牌的重要一步,企业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四、资本之手打造产业集群(2005年至今)资源共享,抵御风险,成立山东重工集团2009年6月,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国有产权进行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