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三节由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3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4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社会1949.10.1,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5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经济体系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6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五种经济成分两个发展趋向三种阶级力量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社会主义农民、手工业者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7这就决定了民主革命任务完成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8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工人阶级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9与其相适应,中国革命也应当由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只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10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政治上,无产阶级居领导地位;经济上,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文化上,马克思主义居指导地位。11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0-1952.12)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两重性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环节——没收、改革第二,开始将民族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方针——利用、限制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结果——达56%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40%农户参加互助组,成立3600多个初级社12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3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工业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141944.5,毛泽东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945.5,毛泽东在七大指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只有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才能巩固;如果没有这种已经工业化的经济做它们的基础,那么,所谓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是不能巩固的。”“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15一穷二白16贫穷落后17中苏工业化起步之比较051015202530354045501928年苏联现代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35.5%1952年(中国)26.6%45.2%39.5%181952年中、印、美主要工业人均产品产量比较2.37公斤中国4公斤印度538.3公斤美国2.76度中国10.9度印度2949度美国人均钢产量人均发电量19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202.摆在新中国面前的两条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213.新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1)近代中国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民族资本80年——20亿元人民币)(2)独立后的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就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中国是个大国,不可能依赖外国资金和设备求得发展)(3)如果经济上依赖外国,政治上就挺不起腰杆,已争得的政治独立也可能丧失。(4)中国若走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可能会有一时的发展,但终究会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因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已失去了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的可能)22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必然性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1949.3)1949.10———1952-1953————1963-1973建国实现工业化向社会主义过渡建成新民主主义社会恢复国民经济3年10-20年2324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2.9—1953.12)1949.10————1952•1953————1967建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恢复国民经济时期3年15年253.毛泽东改变七届二中全会设想的原因(1952.9.24)一是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不再是中间阶级二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国营经济33.9%50%私营经济62.7%42%三是苏联不支持中国建新民主主义社会。26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内容简称“一化三改”关系犹如“一体两翼”:工业化是主体三大改造是两翼275、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改造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贯彻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而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具备了适宜的条件。28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营工业与私营工业相比,具有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种类齐全、劳动生产率高等优势;而且全国财经统一后,国家能够用大笔资金投资大型工业建设项目。29过去陈旧破烂的矿厂景象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30国营农场的收割机31国有企业的生产场面32国有企业的生产场面33中国的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轻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企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发展困难。而且,建国初期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调整的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34第三,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满足工业化需求,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使农民、手工业者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个体经济存在两种发展趋势,土改后农村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个体农业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原料和市场保障,个体农业、手工业影响生产发展)35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和适应工业化发展日益增长的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广东省中山县农民在学习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36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37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必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1950年2月22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81949年10月3日至1951年5月21日,中国同各国建交情况39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重要的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通过这一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40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二、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41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一五”计划规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同时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建设的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42年代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粮食发电量货运量1952年679亿元183.7亿元1.6392亿吨73亿度3.516亿吨1957年1068亿元310.2亿元1950.5亿吨193亿度8.0365亿吨“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43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1、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土地改革以后,党不待农民的政治热情冷却,不待农村发生激烈的阶级分化,即积极领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44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草案指出,要“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45名称劳动(经营)方式土地及生产资料归属公有财产占有量分配方式性质实施的时间互助组集体劳动,共同使用一些牲畜、农具私有少量社会主义萌芽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土地、牲畜、大农具私有较多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半社会主义1953年至1955年上半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统一经营,集体劳动集体所有(农民的大牲畜、大农具折价归集体)绝大部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社会主义1955年夏季后至1956年底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2、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4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道路途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形式步骤:从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逐步过渡。衡量标准:是否增产增收47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方针1953.12,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提出农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1、互助组2、初级社3、高级社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半社会主义性质完全社会主义性质483、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前期的健康发展年代名称1951年底1954年底互助组400多万个1000万个初级社300多个48万个参加互助合作的农户2100万户7000万户在全国农户总数中的比重19.2%60.3%49农业合作化历程互助组:1949.10——1952.12;初级社:1953.1——1955.7;高级社:1955.8——1956.12。50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1955年夏季,中共党内发生了一场关于农业合作化发展速度问题的争论。1955年7月31日,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毛泽东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51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达到87.8%。这样,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入社农户96.3%87.8%的农户参加高级社52中国农民正是因为办合作社能够增产受益,从而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合作化、集体化才是走向共同富裕的真正出路,这是当时合作化运动能够得到广大农民支持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中国农民选择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因。53中国农村在发展、稳定的气氛中完成了从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和进步。至于经营方式的探索,尚需假以时日不断完善。在农业合作化的同时,中国也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完成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44、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第一步供销小组生产合作社稳步稳步第二步供销合作社55手工业合作社正在生产杭州伞。手工业生产经营方针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56福建闽侯县的手工业合作社工人在制造水车,为农业生产服务。57毛泽东和119岁的老艺人握手。保护手工业中的好东西,保护民间老艺人58入社手工业产值93%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

1 / 8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