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的培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将先给出资料,最后会有我自己的想法。还望组长满意!资料一: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2005年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培养大量的一线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站在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在制定新的国家未来12年教育规划纲要中将这个问题充分考虑进去。作为一个教师,传授知识是基本的任务。然而,还有四个方面更重要:一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强制学生学习更重要,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三是养成学生的科学精神比传播科学更重要,努力培养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学术品格;四是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培养创新人才,从教学方法上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一是要实行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一个班集体、一个学习小组或一个宿舍集体内,形成研究问题讨论问题的风气,这是引发思考、启迪智慧、激发灵感的最重要的渠道,是创新性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最重要的学风。二是注重培养兴趣。学习中有了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内动力,就能做到忙而不累,乐而忘忧,就能够产生灵感,提高效率。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不足,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不足,因此如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成为高等教育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三是引导学生善于综合,善于把学到的多门课程以至多个门类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当代科学技术不断分化与综合,而以综合化整体化为主。四是指导学生注重转化,就是由输入与吸纳知识到转化为能力与素质。知识不等于能力和素质。知识必须转化成能力与素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知识存在着过时和忘记的问题,而能力和素质是更稳定更长久的。美国物理学家劳厄说过一句名言:“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剩下什么呢?主要是由学到的知识而转化过来的能力和素质。五是鼓励学生勇于突破,有意识地突破前人,突破书本,突破自己的老师。如果一个老师把学生教得超过了自己,那是这个老师最了不起的成就。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既是以继承前人为基础,又是以怀疑否定前人为突破。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实施主体来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把教学方法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质量工程的重点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组织开展起来;需要高校的领导高度重视,广泛发动,认真组织,形成浓厚的氛围和环境;需要广大教师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和做法,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大量的精力,努力研究与实践;还需要广大学生积极配合,广泛参与,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就运作过程来说,需要以教育观念的改革与创新为先导,通过大发动、大讨论,使高校的领导和师生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深刻认识、获得共识,对改革的措施思路清晰、理念先进;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需要学校及时总结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使改革持续进行、深入发展。资料二: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工作有四大要素:明确的培养目标,科学的培养模式,有潜质的培养对象和优秀的培养者。因此抓好创造性人才培养也要从这四个要素着手。美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这里结合他们的成功经验来讨论这个设问。1.明确的创造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我们要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然而当前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上我们缺少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要求。对此,美国大学就不一样,他们不仅关心人才培养目标并且能与时俱进地确定创新人才培养的标准。譬如,普林斯顿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目标的12项标准设计中就包含了创新型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1)具有清楚地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2)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地推理的能力;(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5)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4)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6)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7)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8)具有辩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9)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10)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11)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12)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针对这一具体明了的培养目标,大学的创造性人才培养工作不仅有的放矢,而且可以有依可循、有据可查。我们大学在这方面的不足不仅表现在目标笼统不好操作,更重要的是脱离社会现实和时代的要求。美国大学的经验对于我们思考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上,我以为还有一个大学理念需要更新:大学不仅是提供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劳动力输出基地,还应培养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自主创业的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中就应当体现对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要求。2.科学的培养模式。育人环境决定育人质量。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三个要素: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人文环境。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的情感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而素质结构,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教学改革实际上不单纯是教学问题的改革,而是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培养模式的设计方面,大学总体上应该在面向社会实际、强调学科交叉、重视能力培养、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团队精神、训练系统思考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努力。(1)教学制度及其改进。教学制度既关系到学习主体“学的规定”,又关系到教学主体“教的要求”。哈佛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世界领袖地位并经久不衰,就在于近140多年来其7任校长从未停止过教学制度的改革。教学制度设计要体现两个目的:一是有利学生的全面发展(共性要求)和个性发展(创新性等);二是有利教学质量的保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关于教学制度我以为有如下三个方面可以有所改进。一是学分制问题。学分制不仅只是一种教学管理的制度,它还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由的办学理念。二是建立暑期学制。为一些求学欲很强、有自己发展特殊要求的学生提供一些科学研究训练、素质拓展教育、专业深化教育、工程实践教育或职业培训教育等,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本科生参与研究。在美国尽管专业教育已经过渡到研究生教育阶段,美国的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无不设有本科生研究计划,并将之作为一种必要的人才培养制度。为了激励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美国大学还专门设有表彰本科毕业生优秀研究成果的奖励制度,并专门在影响力极大的毕业典礼上颁发。(2)教学模式及其改进。教学模式包括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动态的教学方法。教育产品的质量是在教育设计阶段决定的,教育设计不仅是培养目标、教学制度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亦极为重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从而决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而他们的情感和素质结构。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大学如下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其一,十分重视通识课程的作用。其二,十分重视创业课程的作用。关于教学方法,其一,美国大学特别重视小型讨论班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这种人才培养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批判性、创造性习惯和精神的养成。其二,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试验和实践是MIT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宝典。(3)人文环境及其营建。把人文环境纳入培养模式加以强调,其理由是:大学教育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大学创设的教育环境。美国大学在有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人文环境营造方面也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其一,重视“追求科学、崇尚真理”和“对国家负责”的大学使命和大学精神文化的营造。一所大学能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首先取决于这所大学的价值选择即使命确定,使命决定于这所大学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大学的核心使命是传播和发展科学并通过传播和发展科学为人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在我国不少大学缺乏一种以科学为己任的使命意识,更没有将严谨治学作为研究科学的第一要务。当前我们不少大学有一个通病:浮躁和急功近利。具体表现为媚上、媚钱和媚俗,唯独不媚科学。没有这样一种崇尚科学、追求科学并以此为人类和国家做出贡献的使命文化,大学能有几人安于做真正的学问和科学研究?因此又如何能期待我们能做出世界一流的原创性成果并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其二,重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包容文化的营造。胡锦涛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上强调:“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心理学家对“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造力、通过什么样的方法遴选有创造力的人”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要培养创新人才也许只有一件事情要做,即消除人才创新的障碍。一所期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学首先应该有一种能容忍并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精神的人文环境。大学正是有了有不同学术思想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锋,学术才获得发展的条件,学生才能从大学及教师中获得学术应有的精神。大学的包容性体现了“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的博大胸怀和学术自由的大学原则,而且也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有利学术发展、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只有改革目前在创新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上存在的一些制度和文化障碍,营造出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环境,我们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其三,重视培育大学竞争意识和学生想象力的文化营造。普遍缺乏想象力和竞争意识,这是我们大学文化中的一个很大的遗憾和缺陷。在美国不少大学都有自己竞争的目标,如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MIT等都是彼此竞争的劲敌。大学之间的竞争不仅激发大学的生机、活力和动力,同时也会有力促进学生不甘示弱、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我国大学包括著名大学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不仅缺乏与世界优秀大学进行人才竞争的实力,更缺乏的是与之竞争的意识,即便在国内大学之间尤其是著名大学之间也没有形成竞争局面,尤其在人才问题上各校之间似乎保持着高度的友谊,彼此极少有人才的竞争和流动,这种状况对一流大学的建设并非有利。美国大学相信任何创新都有赖于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意,他们相信如果天才学生有了想象力或者遇到有待人类攻克的难题,那么就会在学校上演一场场天才对知识咄咄逼人、比智较劲的惊心动魄的好戏。为此,MIT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意的培养,任何学生只要有了好的创意,都可能在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下将计划书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潜力和生机的新的专业领域。在MIT没有学科的限制,没有系与系之间明显的分界,学校鼓励学生不受限制地进行跨学科研究。3.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人才培养活动,为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构成大学不可或缺的两类性质和任务均有所不同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授的主体,离开其一大学不再称之为大学。因此,大学的优秀,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优秀;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优秀。但是正如法国教育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所指出: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然而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世界各国著名大学的共同经验证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决定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对照我国大学,不仅确实存在有学者尖锐批评的“不少老师已经沦为教书匠,死气沉沉地照本宣科,只会给学生灌输教条思维和死的知识,教学不是智慧的启迪,而是程式化的知识灌输,机械地记住结论”的问题,更严重的是我们既缺乏一批把追求科学、追求创新视为自己学术生命的高水平的学术领袖型教师,而且缺乏美国大学那种把发现、培养、扶植优秀学生视为教师天职的教师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