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培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姜广勇心理学上也把人格称为个性,它是人的整体精神风貌的反映,是决定人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倾向的内在身心动力组织系统。健全的人格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型的人才,需要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的积极参与和推动。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首先是人格的健全,其核心是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展人的主体性。因此,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把师爱视为教师的美德。教育家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动力,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作为教育的依据。首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与人之间无论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方面,还是在道德、审美、知识、技能、行为等社会特征方面,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面对的就是活生生的在各方面各不相同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1~的人。要努力创造适合于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条件,把学生的差异当作资源开发出来。其次,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性格、兴趣、需要、信念等方面的具体特点,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利用恰当的时间、环境,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和兴趣。再次,每个人的个性品质中都有积极的成分。尊重学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培养、强化受教育者个性品质中的积极成分,而且要预防和改造受教育者个性中不良的品质,从而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表现在时时关注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兴趣、情感、追求,并促使其不断发展,而且还应当发现和发掘学生身上尚未表现出来的潜在能力和品质,如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追求完美的内在需要倾向、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创造潜力等,要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积极向上的愿望,提供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体验成功,促进学生发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发展有关生理与心理的、智力与非智力的、认知与意向的各种因素,将潜在的能力和素质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和素质。其次是内化,即把那些从外在获得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道德规范和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形成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构成人格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之,师爱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师爱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待人、趋向合群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和开朗乐观的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二、健康的心理面貌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2~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在给人们带来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无法回避的心理负担和挑战。对学生而言,父母过高的期望,升学的激烈的竞争,使得他们在重重的压力下艰难地成长和发展,极易产生焦虑、烦躁、愤怒、失落、紧张、恐惧等情绪状态。甚至在部分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例如:强烈的孤独感,封闭式的自我压抑等等,形成了许多需要打开的“心结”。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不解决,势必会造成学生人格上的缺陷。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大环境等,都是重要的因素。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应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心理卫生工作队伍,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帮助学生不被内心的一些“小秘密”所困扰,维护学生的健康心理面貌,这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前提。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在此期间,生理急剧发育趋近成熟,而心理发育却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处于半成熟和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交错的矛盾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常常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习心理和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开设心理辅导课;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进行专项心理辅导等;同时还要开展好心理咨询工作,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进行个别心理指导。我们的教育正向着科学与人文的整合而发展。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将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上,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潜能发挥。在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发展中,心理素质是核心,而心理~3~素质的培养又集中体现为健全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责任,让他们富有创新和竞争精神,使他们具有平等待人的良好品格,学会合作,懂得关心他人与社会。在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培养中,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和教师的道德素养和心理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面貌,从而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专门育人场所的学校更应该为学生提供磨练的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同时还要通过同龄人间的人际互动,鼓励和引导学生间的交往,让学生走出孤独,走进集体。在交往和活动中,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掌握互惠的原则,懂得自信与自我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健全人格的完善和形成。三、教师要以自身独特的教育风格和健全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教师的人格是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会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及与学生的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的人格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教师人格的痕迹。曾经有位名人认为: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与奖励制度都不可代替的教育力量。”有人说,教师是在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心灵,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情感,良好的情绪状态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施教的基础。良好的情绪是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气氛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4~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因此教师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教育风格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运用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特长,形成与众不同的教育特征。这使教师的教育活动充满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能力、志向、才干的问题,没有教师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直接影响,是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师的个性就像一把钥匙,它能开启或封闭学生发展的大门;教师的个性的影响力,形成特定的教学氛围,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第一,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将自己的情感、意志、追求、信念融入教育过程,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和良好的个性,用自己的个性影响、教育和感染学生。第二,为学生发展良好的人格创设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教育环境。要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启发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想象力、求异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主要包括情感、信念、意志、自我意识等等。这些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开发潜能,培养丰富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规格提出新的要求的需要。同时也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5~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