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社区应急科普教育体系建设【作者:张小明李琰】应急科普教育培育着应急管理的“预防文化”,加强应急科普教育体系建设,可以防止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中重视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而忽视全民应急科普教育体系的倾向。而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作为各类突发事件的承载体,社区不仅第一时间要直接面对灾害,更要在第一时间处置灾害。所以基层社区在整个社会全民应急科普教育体系中,无疑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具体来说,基层社区应急科普教育体系的重构与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健全基层社区应急知识教育体系。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其中,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告知公众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如何迅速做出反应,如何开展自救、互救;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尤其是妇女、儿童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帮助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要特别注意教育内容具体实在,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这方面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专门向公众推2荐以“好主意、好建议”著称的书《如何做好公众灾害预防活动和宣教活动》;在网站上公布长达100多页的“你准备好了吗?——市民灾害准备指南”,该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对社区居民进行灾害知识教育的范本;重视国家应急管理的信息港和专家知识库的建设,承诺90%的访问者都能找到有用的应急管理知识和信息。第二,建立并完善基层社区居民应急意识与应急心理教育体系。针对基层社区居民应急意识普遍淡薄的现状,进行以战争、恐怖、骚乱、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后果为主要内容的危机警示宣传教育,提醒基层社区居民居安思危并防患于未然,增强社区居民的应急意识。通过应急心理教育,锻炼基层社区居民的应急心理,教育基层社区居民正确地认识危机,勇敢地面对危机。如在日本就设立了危机体验室和训练屋,让观众免费体验危机“现场”并训练其应对能力,极大地增强体验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三,建立基层社区危机应对情景仿真教育与演练体系,提高居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应对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可以在政府组织的领导下,联合志愿者组织、非政府组织、大众媒体和教育机构等多方参与,针对地震、洪水、台风、火灾、恐怖活动甚至是多灾并发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救灾反应演习,训3练基层社区居民在危机过程中的应急处置能力,使基层社区居民学会在危机中的自我保护和相互救助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危机应对中的组织性、有序性和协调性,增强应对危机的信心、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形成较强的社会整体危机应对能力。例如,作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之一的杭州市留下区社区,每年组织社区居民、志愿者、外来务工人员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危机应对情景仿真教育与演练活动,教大家在火灾、洪灾、雪灾等灾害来临时如何逃生,以及如何在第一时间消除隐患。该社区还制定了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成立了社区减灾志愿者队伍,储备防灾减灾设备,并将留下小学、留下中学确定为社区避难场所。第四,探索并创新居民参与式常态化的应急科普教育体系。构建基层社区居民参与式、常态化的应急科普教育体系,可以开展“体验式”教育、“互动式”教育和全覆盖的“感官式”强化教育。其一,通过设置模拟场景,组织社区群众亲身参与和实地观摩紧急疏散、火场逃生等生动鲜活的“体验式”教育,让群众明白面临紧急情况下该怎么做,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积累应对不同灾难的实战经验,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责任感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其二,通过联合交通、消防部门和自愿从事公益活动的商家,采用有奖知识问答、文艺表演等形式进行互利互惠的“互动式”教育,吸引居民参与,让居民受到安全4交通、安全用气、用电、用水等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应急知识教育,在寓教于乐中提高社区个体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其三,通过全覆盖的“感官式”强化教育,做到应急科普教育工作在社区不留一个空白点,不留一个死角,使社区居民不断听到、看到、接触到应急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危机感和识灾防灾避灾的意识。第五,建立基层社区安全文化教育体系,创建“防灾型社区”的文化氛围。建立“防灾型社区”的安全文化教育体系,可以说是构建基层社区应急科普教育长效机制的关键之所在。在这方面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9瞨11”事件后,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建立以“防灾型社区”为中心的公众安全文化教育体系。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通过安全月载体,进行民众安全文化普及教育。美国把6月定为全国安全月,把9月定为全国食品安全教育月,通过安全月教育活动,唤起和促进人们提高安全意识,使人们清楚危险就在每个人的身边。二是通过系统全面的学校危机教育,注重从娃娃抓起。美国在幼儿园就开始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小学开始接受正规的急救训练,中学每周至少要上1节急救课程,不能通过急救课考试就拿不到毕业文凭。三是通过公共安全科技的大量投入,构建公众安全文化教育体系。如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每年投资30多亿美元用于建立食品安全网络、反生物恐怖及动植5物防疫等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以及公众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