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源自不断加大投资的教育。如何在新形势下让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这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必须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也需要“源头活水”。基于上述原因,围绕课堂的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秉承“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理念,导致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仅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身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我们现有的教学活动大致呈现:课堂氛围沉闷,死板僵化,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习。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声情并茂,滔滔不绝,反观学生,静静的坐在座位上,一脸茫然,无动于衷。这种想象尤其在农村中小学课堂上出现的比较普遍。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教学相长”,主张教学民主。他认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而不是课堂中的被动者。课堂教学中,活与不活,主动与否,学习效果到底如何?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学生身上。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泰勒在他的教育专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指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也就是说,教师的传授不仅仅是已传递知识为目的,最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一种可行的思维方法,引导他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去做事情。然而,现实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要么采取固定的模式,要么是讲到哪里算哪里,缺乏生气,使学生脱离了真正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当然不好。“教育即生活”这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我认为这一观点非常好。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把生活中的情景有机地引入课堂中来,学生们才敢大胆的“动”起来,他们才能主动设计,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把常见的生活场景有机地植入课堂,我们教师才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性。我们每位教师只有根据新课标合理地设计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摸索到一个比较完美的教学方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很难想象,把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人为的禁锢在一口口教室内,整天正襟危坐,机械地去学习,缺乏激情,无聊地打发时日,过着“坐井观天”式的学习生活,他们一定对学习失去兴趣,优异的学习成绩对他们来说,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这样的境地是尴尬的。各门学科,不论文理,都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与自己所学的知识相吻合的东西,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也是给以往单调的教学活动增添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课堂教学活动“活”起来,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如果在现代教学中不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探讨出一套适合本校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就根本不可能把教学质量提高上去的。河南沁阳市永威学校所推行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大力推广,是因为他们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切实可行。至于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瓶颈”,那是因为我们在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先学后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何先去学,教师如何去教?……要想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认为这不单单是体现在教学教法上,更应该体现在师生的情感交流上。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我们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对学生熏陶,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懂得学习的重要,重塑自我,张扬个性。这样他们在课堂上的执行力度才更强。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阐述:“个性的核心,是思想上的坚强信念”“人首先是一种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展现自我。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实践应该是在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家庭生活相结合。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动态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例如:在一堂关于价格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找几个擅长表演的同学,让他们模仿集市上小贩的叫卖,顾客与小贩的讨价还价。把生活中的情景移植到课堂中来,从而把抽象的概念生活化,既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生活,开阔视野,吸纳、消化各种信息,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在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动态教育中,学生还受到健康的人格熏陶。对于教学模式的学习,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批判性地去学习。倡导借鉴而不盲目照搬,潜心探究而不只学表面。在教学中,我们应依据教材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产生情感的共鸣,认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在学习中,我们应该结合学校实际,分析学情,精心培训,做到有的放矢;否则,将会如邯郸学步,令人贻笑大方,即:看似先学后教,而后又是满堂灌输,介于新模式与旧模式之间,学生很难参与其中,更不能说完成教与学的任务了。其实,我们都明白:课堂教学是一种交往活动,它也是教育活动的一种主要方式。绝大部分知识的传递都要在课堂中完成,教师是这一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摒弃以往因循守旧的教学风格,积极开发多元化的教学途径,实现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在准备教案之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我们并不能按照自己预先设置的教案进行,我们要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如果没有自主性的发挥,教师就不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经验,学生只能在迷茫中摸索,学习任务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师眼里是不一样的。经过老师的加工能把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这证明这位教师在备课时融入了了生活场景,因而,在课堂上就能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各层次学生的特点,认真把脉,针对性的设计好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这样才能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否有针对性的教学。再好的教学法如果不适用本班实际,必须进行细细斟酌,然后实施。要想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我们还要有两只善于倾听的耳朵,还要有一双具有洞察力的眼睛,还要有对生活的敏感,还要有对心灵的关注。师生对话,不在只以教师为主,可以用开放式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热爱课堂。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其稳定的学习动机。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用善意的微笑缓和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融入到学习氛围中去。教师若是在课堂上不苟言笑或者过于拘束,可想而知,课堂的气氛多趋于紧张、严肃,学生会产生一种压抑感,只好听任摆布,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因此,课堂中的教师首先应有和蔼可亲的态度,时常以笑脸相迎,说话具有幽默感。古人有言:“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按部就班地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已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进行人性化的、情境化的教学,并在教学中融入爱的理念,让师生共同体验教与学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学生紧随我们的引导思路大胆地“动”起来!二零一六年四月五日于单县五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