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主要疾病的防控进展及发展趋势李家奎西藏农牧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疾病控制室拉萨和那曲试验站交流一、概况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家畜品种之一。目前全世界约有1470万头牦牛,大都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其周围海拔3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除中国外,蒙古、原苏联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不丹、锡金、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均有少量分布,其中1400万头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四川、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等省。040080012001600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云南总数中国牦牛省份分布图(据2005年数据)TibetanYakHerders-ATaleofChangingTraditionsandChanginClimates(MichelleAHaynes,etal,2010)TibetanYakHerders-ATaleofChangingTraditionsandChanginClimates(MichelleAHaynes,etal,2010)TibetanYakHerders-ATaleofChangingTraditionsandChanginClimates(MichelleAHaynes,etal,2010)Triclabendazole(三氯苯哒唑)二、牦牛主要传染病牦牛的传染病主要有20多种:细菌性疾病和病毒病;牦牛炭疽、牦牛布氏杆菌病、牦牛巴氏杆菌病、犊牦牛大肠杆菌病、牦牛沙门氏菌病、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牦牛结核病、犊牦牛弯曲菌病、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病、牦牛口蹄疫、牦牛粘膜病、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牦牛轮状病毒感染、牦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等。其中人畜共患病:牦牛炭疽、牦牛布氏杆菌病、牦牛结核病等。2.1牦牛炭疽病牦牛炭疽: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病。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夏秋温暖多雨季节和地势低洼沼泽地带发病多。我国耗牛分布地区历史上就有本病存在,青海、甘肃常有报道(西藏那曲,山南2011年3月、4月发生炭疽,且人发生皮肤炭疽)。本病临床上临床特征是发病突然,高热,可视黏膜发绀,天然孔出血,死后尸僵不全,血凝不良,皮下及浆膜组织呈出血性浸润和脾脏肿大。确诊后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对病死牦牛按照相关规程进行处理。牦牛炭疽散发,有一定的区域流行性,虽然有疫苗可供预防该病,但目前尚未列入强制免疫范围,只是在发病后最为紧急预防接种用,由于该病是人畜共患病,建议在流行地区进行强制免疫接种,减少该病造成的损失。2.2牦牛巴士杆菌病牦牛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牦牛血性败血症,牦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本病急性经过时呈败血性变化,慢性经过时则表现为皮下组织、关节、各脏器的限局性化脓性炎症。该病在牦牛产区发病率为2%左右,但致死率90%左右,因此危害很大,是目前牦牛强制免疫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发病较多,一年以上的壮年耗牛发病较多。青海、甘肃、四川和西藏牦牛产区都有报道,印度也有发病报道。用环丙沙星、新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啉、丁胺卡那、阿莫西林和四环素治疗,同时配合地塞米松等可以治疗牦牛出败。巴氏杆菌荚膜抗原(K抗原)和菌体抗原(O抗原)原组合在一起,巴氏杆菌可分为16个血清型。虽然目前已经在牦牛产区进行强制免疫,仍常常有该病发生的报道,是否是由于目前流行的巴士杆菌血清型发生了变化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2.3牦犊牛大肠杆菌病牦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白痢,是牦犊牛的一种严重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是主要的病原之一。我国在牧养牦牛的地区均有本病的发生,发病犊牦牛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脱水、虚脱及急性败血症,往往因循环衰竭而死亡。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等,同时配合强心补液对症治疗。西藏农牧学院研制成功的牦牛大肠杆菌苗,经临床验证有很好的免疫预防作用,在流行地区可以进行预防注射。牦牛大肠杆菌疫苗2.4牦牛布病牦牛布病是布鲁氏菌感染牦牛所致。牦牛感染后,公牦牛出现起睾丸炎和附睾炎,母牦牛发生流产、早产、死胎等。牦牛布病在牦牛产区一直存在。地里夏提,等。新疆巴州耗牛布鲁氏菌病调查及其病原分离和鉴定,新疆畜牧业2001年第1期黎能金,2008年四川省阿坝州布鲁杆菌病调查结果分析,医学动物防制,2009年25(7):517-518赵启明等,青海牦牛原种场人畜间布病调查与分析,中国动物检疫2008年第28卷第5期李万顺,刚察县牦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草叶与畜牧,2009西藏部分地区牦牛血清布氏检测结果来源血清数阳性数阳性率(%)昌都18700日喀则1031817.5当雄45511.1林芝222104.5牦牛布病的防治:牦牛广泛采用血清学诊断:试管凝集试验、快速平板凝集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皮肤变态反应和乳环试验等。布病免疫预防:羊型m5号弱毒菌苗进行气雾免疫,和猪型S2号弱毒苗进行全面免疫。2.4牦牛粘膜病牦牛粘膜病是粘膜病病毒(BVDV/MDV)引起的以发热,消化道粘膜糜烂、溃疡、脱落、出血性炎症、腹泻、白细胞下降、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确定后,目前在牦牛产区流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海,四川和甘肃的牦牛都有感染,是目前造成牦牛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上个世纪90年代末对甘肃、青海、四川三省牦牛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总的阳性率为31.9%,其中甘肃为29.4%,青海为28.%,四川为38.46%。研究表明,BVDV与猪瘟病毒(HCV)在核苷酸序列上约有66%的同源性,氨基酸约有85%的同源性,因此,两者具有很高的交叉免疫性。用猪瘟兔化组织弱毒苗对牦牛进行免疫注射,小牛每头注射3个猪免疫单位,成年牦牛每头注射6个猪免疫单位,可以很好的预防牦牛粘膜病的发生,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值得推广。2.5牦牛口蹄疫口蹄疫(FMD)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为多种动物共患,严重危害家畜的生产力和畜产品质量,给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牦牛口蹄疫是危害牦牛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发病的牦牛上以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疡为主要特征。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征,口蹄疫病毒分为七个主型:A、O、C、南非Ⅰ、南非Ⅱ、南非Ⅲ和亚洲Ⅰ型(SAT1、SAT2、SAT3、Asia1)。各型之间没有相互免疫作用。本病毒有较大的变异性,病毒在保存和流行中,常发生血清学的变异,给口蹄疫病毒的预防带来困难。在牦牛种流行的口蹄疫病毒型为O型亚洲Ⅰ型。目前在牦牛产区每年春秋两季分别用亚洲Ⅰ型和O型疫苗进行预防注射,较好地控制本病的发生(西藏在交通繁忙的地区加免疫A型口蹄疫疫苗)。由于牦牛产区如西藏、新疆等有漫长的边境线于其他国家接壤,历史上也有口蹄疫通过边境传入,因此,口蹄疫的预防不能掉以轻心。三、牦牛常见寄生虫病牦牛常见寄生虫病有10多种,调查研究说明,寄生虫的侵袭和营养缺乏,是导致春乏死亡的主要原因。3.1牦牛胃肠道线虫病牦牛胃肠道线虫病,在我国牦牛分布地区广泛存在,且多为混合性感染,是牦牛群中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研究表明,寄生在牛胃肠道内的线虫有8属14种,分属于食道口属的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夏伯特属的牛夏伯特线虫、仰口属的牛仰口线虫、古柏属的栉状古柏线虫和珠纳古柏线虫。胃肠道线虫的寄生常造成牦牛生产障碍,严重时导致犊牛死亡。虫体寄生往往造成牦牛胃肠道炎症和出血,肝坏死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呈现贫血和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的症状。牦牛胃肠道线虫的药物很多,常有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等;对牦牛捻转血矛线虫、仰口线虫、结节虫、毛首线虫的有很好的驱杀作用。3.2牦牛棘球蚴病牦牛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由棘球蚴属绦虫的幼虫引起。棘球蚴寄生于牦牛的肝脏、肺、脾脏及其它脏器内,由于孕节中虫卵较多,在脏器中形成几个到几十个蚴体,蚴体生长力强,体积大,不仅压迫周围组织使脏器萎缩和功能障碍,对畜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甚至死亡。棘球蚴病在我国牦牛产区分布十分广泛。对四川阿坝州牧区解剖的牦、犏牛,几乎每头都有棘球蚴感染,感染强度从数个至十余不等,青海、甘肃、新疆也常有牦牛感染棘球蚴病的报道,感染也十分严重。但西藏牦牛棘球蚴病发病情况报道的较少。牦牛棘球蚴病用丙硫咪唑,可很好的预防牦牛棘球蚴病的发生。由于犬是包虫病的重要中间宿主,牧民又有养殖犬的习惯,因此,定期给犬进行驱虫十分必要(1-2月一次)。3.3牦牛肝片吸虫病肝片吸虫病又称肝蛭,由吸虫纲的片形科肝片吸虫寄生在肝脏胆管内,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或胆囊炎,伴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造成大批死亡。牦牛肝片吸虫病,分布普遍,感染率为20~50%。我国的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藏区牦牛都有感染报道。我们在林芝地区屠宰场宰杀的牦牛进行检查,100%牦牛都有肝片吸虫感染。肝片吸虫病治疗可以采用肝蛭净,也可以用丙硫苯咪唑驱成虫,一次秋末冬初,一次在冬末春初。家畜实行轮牧制度,尽可能不在低洼潮湿的地区放牧。3.4牦牛焦虫病牛焦虫病又称牛血孢子虫病,梨形虫病,是由寄生在牛红细胞内的血孢子虫,经蜱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过程的季节性疾病。该病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在临床上呈现血尿。该病在我国牦牛分布的部分地区时有发生。牦牛发病时出现高热、贫血、黄疸,体温升高到40~42℃,呈稽留热型。尿色棕红,病牦牛排出黑红色粪便。牦牛焦虫病的特效治疗药物为贝尼尔,治疗时剂量按3.5~3.8mg/kg体重,溶于10%葡萄糖液静脉缓慢输入。3.5牦牛球虫病牦牛球虫病是因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牛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而引起的一种以患急性出血性肠炎特征的原虫性寄生虫病,以2岁以内的犊牛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死亡率也较高,死亡率一般为20~40%,而成年牛感染后常呈隐性感染。临床常见患牛食欲异常,瘤胃蠕动和反刍出现障碍;营养不良、消瘦、腹泻、下(血)痢、贫血,高度衰竭而亡。剖检病死牦牛,可见肠黏膜增厚,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变化,黏膜上散布点状,状出血点和大小不等的白点或灰白点;直肠内容物呈褐色,恶臭,有纤维性伪膜和黏膜碎片。治疗和预防牛球虫的药物很多,常用的磺胺类药物,用于治疗预防球虫,效果良好。3.6牦牛牛皮蝇蛆病牦牛皮蝇蛆病是危害牦牛最为严重的一种蝇蛆病。该病在西藏、青海、甘肃、四等地都有发生。皮蝇蛆病是由双翅目、皮蝇科的昆虫幼虫寄生于牦牛体内而引起寄生虫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幼虫钻入牦牛的皮肤时,引起皮肤瘙痒,当幼虫移行至背部皮下时,寄生部位形成皮肤隆起和皮下蜂窝组织炎,继而皮肤穿孔。本病严重影响牦牛皮毛质量,给牦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本病可以采用敌百虫、阿维菌素和倍硫磷等。四、牦牛疫病防治发展的趋势牦牛目前仍然以放牧为主,因此,牦牛的各种疾病防治仍然是困扰牦牛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给牦牛饲养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虽然是目前牦牛的疾病防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存在很大不足:1.牦牛重要传染病的预防疫苗,目前都是单苗,没有多联疫苗,因此免疫预防工作强度大;2.目前牦牛用的疫苗,如口蹄疫等,使用时副作用很大,如产奶量下降,体温升高等,导致牧民不愿意使用,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困难;3.牦牛疾病的防治目前仍然以口服或注射给药为主,由于牦牛目前仍然具有很大的野性,临床用药很不方便,给牦牛疾病防控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注射剂,由于藏族牧民具惜牲的习俗,临床应用有很大阻力;4.针对牦牛疾病的治疗药物不多,目前针对牦牛疾病的药物都是从其他动物引申而来,这些药物有时能有效地控制牦牛疾病,有时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同时,有关这些药物在牦牛体内的代谢和残留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也缺少这些药物从残留的各种风险评价;5.缺乏针对牦牛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专用工具,牦牛有很大的野性,临床操作如保定、投药、注射等都有很大的困难,而专用于牦牛的医疗器具仍是空白。本团队主要人员联系方式李家奎13628942962索朗思珠:13908945391贡嘎1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