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论文人间惆怅客心事泪纵横——纳兰性德诗词研究院(系)名称:文学院专业名称:新闻学学生年级:10学生姓名:蔡秋茗陈绮婷刘颖莹钟颖婷学生学号:10105031002101050310061010503103010105031067授课教师:闻祥花二○一一年十二月人间惆怅客心事泪纵横——纳兰性德诗词研究摘要纳兰性德,一个迷一般的男子,他虽然只活了短短的31年,但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本文从生平经历、爱情史、词作艺术风格和与李煜词的对比来一一解读纳兰性德的诗词。关键词:纳兰性德,历史背景,爱情,艺术风格,李煜词前言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即公元1655年1月19日),在北京诞生了一位词坛巨擘,这位才华横逸的大词人就是可与陈维崧、朱彝尊等辈颉颃的清代初期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性德原名成德,后避东宫允礽讳遂改性德。字容若,小字成哥,号楞伽山人。性德的先祖原是蒙古人,姓上默特,后灭纳兰部,占其领地遂改姓纳兰,居叶赫之地,自明初内附后金,随清入关,为满洲正黄旗。其父为纳兰明珠,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为康熙朝权重一时的宰相。其母为觉罗氏,一品夫人。娶妻卢氏,赠淑人,为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先卒。继室官氏,赠淑人。后娶妾沈宛。有二子一女。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他一袭白色缎子丝袍,内衫绣着贵气淡色的月季纹饰花边,墨黑的头发被羊脂玉发簪挽起,腰系玄纹白玉腰带,脚踏白鹿雍皮靴,浑身散发着一股异于兰麝木香的檀香味。他手执一卷书,漠漠地在庭院踯躅徘徊。他不食人间烟火,似九天垂云而下的仙者,以高贵清逸,非凡脱俗,名垂人间。纳兰才华横溢,多愁善感,心思细腻,能诗擅词,尤工小令。出身显贵,仕途昌盛,“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一生留下三百多首词,在繁花似锦的词坛里却瞩目璀璨。与陈维松、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但他却以孤独惆怅的身影悄然离世,徒留一抹淡淡哀伤缱绻人间。一、断肠声里忆平生——激流暗涌的大清王朝“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1]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清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奠定了领土疆域的基础,但随着封建制度日益衰落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充分暴露。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激起了广大人民民族的思想和民主思想的高潮。阶级关系复杂民族矛盾尖锐。清朝重农轻商,但随着农业经济的恢复和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原有的单一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几千年来稳定发展的自然经济亦逐步在国外资本主义的影响下向商品经济与工业化转化。文史哲不分家。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性亦是清代文学在中国文学的特殊性。“一词之不慎就酿成大狱”文字狱使得清朝大批文人谨小慎微,造成清初一段时期文学上形式主义的泛滥。文字狱成为清政府进行专制统治的手段之一。在思想上提倡程朱理学,大帝与大臣商讨《四书》,科举根据朱注四书,是程朱理学在文化思想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清初无论诗词散文,或是小说戏曲和民间讲唱文学,都呈现出全面繁荣局面。文学以小说成就最高,无论长篇短篇还是文言白话,都取得巨大成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的高峰,《儒林外史》是我国最成熟的古典讽刺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则是章回小说的最高峰和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戏剧里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殿》继承和发展了明代传奇的传统,在民间悄然蓬勃发展的地方戏用自身粗犷的形式和生动的语言博得群众的喜爱。清诗词虽上不及唐诗,但亦被称为词的中兴时期,诗艺高超,才华富丽,风格不拘一格,各有千秋。清初有三大家,陈维崧学苏辛、朱彝尊学姜张、纳兰性德学南唐二主。清朝是由满族统治,与一直待在中原的汉族,文字不一致,生活习惯大不相同,信仰亦相违,官僚制度不一样,两者间必然存在尖锐的民族矛盾。满族若要真正统治好人数为多数的汉族,需要思想文字政治各方面向汉族融合,在融合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影响,其中包括文学创作和思想。纳兰性德尝试汉文创作的时候,擅长描写北方民族的精神形态。[2]“漂泊天涯,寒月悲加,万里西风瀚沙。”落笔把长久生活在北方寒冷之地的民族的刚毅坚忍的精神气质拖物,展现出渔猎骑射民族的野性。纳兰性德的文学艺术有双重民族性。在世的时候,满汉两族的文化矛盾尚未完全化解,他不会向清初统治者一样为了政治目的不顾一切去向汉族文化奋进,他不甘放弃本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在其他人大幅度学用汉族文化的时候总是满怀忧思地惦记本民族文化的存在。二、偏到鸳鸯两字冰——缠绵悱恻的爱情曲路人生一世,“情”之一字。纳兰性德一生至情至性,然而,他的爱情经历却是坎坷的,先与表妹未能厮守,后深爱的妻子卢氏因难产早逝以及人生暮年与江南才女沈宛的恋情受“满汉禁婚”而夭折。在那个时代,以他的身份地位,有几段爱情很正常,何况纳兰性德这个生活在繁花著锦衣食无忧之中的贵族,但他多情但却不滥情。对于初恋表妹、正室卢氏和侧室沈宛,他都是给与深情的。纳兰性德的初恋--表妹:据民间传说,纳兰性德和表妹曾有婚约,不过这无法考究。那时性德才十几岁,还是一个年少轻狂的风流少年,邂逅了温婉美丽的表妹。只可惜没多久表妹就被选入宫,成为皇帝的女人,这就开始了性德爱情悲剧的开始。纳兰性德与正室卢氏性德在表妹入宫后,在父母的催促下与卢氏结婚,当时他20岁。一开始性德并不想娶她,因为他觉得表妹才是她所爱的,卢氏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结婚时年方十八,她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性德的父母认为她适合自己的儿子。果然结婚之后性德对卢氏异常钟情。婚后两人非常幸福、恩爱。然而这段爱情并没有持久,卢氏红颜薄命,婚后四年便因为难产离开了他。卢氏之死,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这从他的词中可以体现。纳兰性德与侧室沈宛沈宛为江南才女,才华横溢,她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但问题是她是汉族人。性德在30岁那年纳她为侍妾,后因父母反对满汉通婚被迫分离。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也有版本说她因为承受不住因为性德的父母反对自己和性德的结合而离开他,后在性德死后还生下了他的遗腹子。不过,这也只是野史记载,真相如何,我们也不知道。像纳兰性德这种多情而用情的男子,在当时来说真的很罕有,在他短暂的31年人生中,一半时间是用在爱情上。他有着温婉美丽的表妹,但他们却无法结成连理;好不容易遇到心爱的妻子卢氏,但只一起生活四年她就因难产早逝;好不容易遇到知音沈宛,一个汉族女子,众再有才,也难被主流接受。三、人间空唱雨霖铃——怅绪无端的纳兰词风纳兰人生的哀婉离殇曲在31岁那年就终止了。但是,他在王朝鼎盛的康乾王朝,如此繁华富裕的时代,却唱出了落寞忧伤的颤音。但他的哀愁词,却使黯然消沉的词坛再一次璀璨亮丽起来了。他被谢无量盛誉为“纳兰词于清初词坛‘独为一时之冠’”[3],他的词既承袭了前人的精髓,又开创了自己的词风,这里主要探讨他的3种艺术风格。1.真挚深切的情感。近代词人况周颐论词曾主张“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而他在他所著的《蕙风词话》高度评价纳兰“所为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自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4]纳兰的词,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一种真挚深切的情感。如他的爱情词,表达的是对妻子卢氏的炽热真挚的情爱,是至死不渝的爱,是琴瑟和鸣的爱,是天荒地老的爱。不是古代丈夫对妻子那种相敬如宾的冰冷亲情,是真正的男女之爱的浓烈情丝。如《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红烛泪,青绫被,水沉沉,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词的上阕写的是丈夫对妻子的眷恋,当他呆滞凝望着被薄云湮没的一顶山峰时,不禁想起了远在家里的妻子的秀脸。下阕写的是妻子对丈夫的依恋。妻子的灵魂似乎飞离她的身躯,来到了戍边的丈夫旁,一同聆听西风的足音。他的这种想象的手法,体现了纳兰夫妇的真爱,他们之间的浓烈情爱。2.自然清新的调子王国维曾赞誉道:“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5]。纳兰词呈现出脱俗自然的清澈意蕴。没有华言丽语的堆砌,没有高超技术的手法,是完完全全的肺腑之语,是真心实话,他的词呈现最真实的一面,因而有着自然清新的感觉。如《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谁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这里写的是暮春的季节,在遍地落花,冷寂的枯景里,这对青年男女相遇了。他们一见钟情,一见倾心。他以清新的笔触勾勒了这对青年钟情对方的时间,地点,以及后续,表达了男青年的单相思的苦恼以及对自由恋爱的渴望。没有过于粉饰的辞藻,自然流畅地表达出内心的衷情。3.哀婉苍凉的风格顾梁汾日:“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陈其年评其《饮水词》“哀感顽艳”。[6]纳兰的词总带有一抹幽艳哀伤、催人泪下的凄美,这种悲恸忧伤与他的情路有关。他与他的妻子,伉俪情深,鸾凤和鸣,可惜他是宫廷的侍卫,需要终日护驾帝王旁。这使得纳兰总是承受着与妻子相思之痛。最令人悲痛的是,他的妻子在婚后三年间溘然离世,这使得他的词总有一抹淡淡的哀愁。如《沁园春》:“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依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这首词,被赞叹道“他以满腔的清泪、刻骨的疚心、永久的悲哀、无尽的思念来遣句填词,以痴极恸极的至情致语来倾诉生死之恋,表达纳兰对亡妻一忘情深。”[7]纳兰词哀婉凄厉的愁绪,悲痛欲绝的刺痛,在这首悼亡词里一丝丝渗透出来,满溢出来了。后人读之,无不为之悲痛,甚至泪下。四、谁翻乐府凄凉曲——与李后主的哀婉对比南唐后主李煜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是中国词史上两位才华杰出的人物。两个人的词作都充满了真挚沉郁的感情,凄清委婉的风格,具有相似的意象,并且语言散发淡雅自然的魅力。两人的词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有着相似之处,但又因身世经历不同,各自有着特别之处。品读两人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可以看到他们都写有关于爱情的词,大多为描写男女之间的缠绵缱绻。如李煜的一首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反映的是两情相悦的感情,有着轻快地调子。李煜在降宋以前过的是酒酣歌舞、靡丽奢侈的宫廷生活,因此他写的词着重表现欢乐和喜悦。而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主要表现爱情的悲哀与苦闷,多描写与妻子卢氏的感情生活,在妻子死后,他为其写的悼亡词更显哀痛,并未后人称道。两人的词作在其他的内容上有大不相同,李煜的词前期题材较窄,多为描写宫廷奢靡的生活,表现他空虚无奈;南唐灭亡后,李煜尝尽亡国苦楚,其词也洗尽铅华,多为反映亡国之痛,意境深远,凄凉悲壮。如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的自然恒久与故国、朱颜的短暂无常相对比,遂使这不可避免之痛苦浩浩荡荡,沛然莫御。此篇被称为古往今来怀念故国的压卷之作,诚不过誉。[8]总的来说,李煜的哀伤是绝望的,极尽颓靡之美。而纳兰性德取材较李煜更为广泛,既有缠绵悱恻的悼亡词,又有雄伟壮阔的边塞词和寄托深远的咏物词。如《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照大旗。”此词写的是兰纳身处边塞荒芜之地,但心念家乡,表现出他的悲凉寂寥,既有婉约之态,又有豪放之境。两人的词作都具有凄婉哀清、语言明净的特色。李煜的词作后期由于亡国而表现出来的是无尽痛苦与悲哀,他善于写愁,捉住事物的特征,把“愁”形象化、具体化。如《虞美人》中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之多,形象而生动。他的语言精确准炼,清新自然,通俗易懂。纳兰的词流畅自然,读起来你会感到真挚的感情流露通篇,没有丝毫的雕饰。他的词另一个特色就是善于用典。他对人生、爱情非常执着,因此在哀伤低沉的词里会看到炙热的希望与期待,在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