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线性控制系统的校正及分析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院部名称龙蟠学院专业M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设计地点课程设计学时指导教师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成绩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目录-I-目录绪论....................................................1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及题目..............................21.1课程设计的目的........................................21.2课程设计的题目........................................2第二章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32.1课程设计的任务........................................32.2课程设计的要求........................................3第三章校正函数的设计....................................43.1理论分析.............................................43.2具体设计.............................................4第四章传递函数特征根的计算..............................84.1校正前系统的传递函数的特征根..........................84.2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的特征根..........................8第五章系统动态性能的分析...............................105.1校正前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105.2校正后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13第六章系统的根轨迹分析.................................166.1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分析...............................166.2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分析...............................18第七章系统的幅相特性...................................207.1校正前系统的幅相特性.................................207.2校正后系统的幅相特性.................................21第八章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及对数相频特性.................228.1校正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及对数相频特性...............228.2校正后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及对数相频特性...............23课程设计总结............................................26参考文献................................................26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绪论-1-绪论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系统校正的常用方法是附加校正装置。按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位置不同,系统校正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按校正装置的特性不同,又可分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串联校正。一般来说,串联校正设计比反馈校正设计简单,也比较容易对信号进行各种必要的形式变化。在直流控制系统中,由于传递直流电压信号,适于采用串联校正;在交流载波控制系统中,如果采用串联校正,一般应接在解调器和滤波器之后,否则由于参数变化和载频漂移,校正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很差。串联超前校正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的相角超前特性实现的,使开环系统截止频率c增大,从而闭环系统带宽也增大,使响应速度加快。在有些情况下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是无效的,它受以下两个因素的限制:1)闭环带宽要求。若待校正系统不稳定,为了得到规定的相角裕度,需要超前网络提高很大的相角超前量。这样,超前网络的a值必须选得很大,从而造成已校正系统带宽过大,使得通过系统的高频噪声电平很高,很可能使系统失控。2)在截止频率附近相角迅速减小的待校正系统,一般不宜采用串联超前校正。因为随着截止频率的睁大,待校正系统相角迅速减小,使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改善不大,很难得到足够的相角超调量。串联滞后校正是利用滞后网络或PI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利用其具有负相移和负幅值的斜率的特点,幅值的压缩使得有可能调大开环增益,从而提高稳定精度,也能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在系统响应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此外如果待校正系统已具备满意的动态性能,仅稳态性能不能满足指标要求,也可以采用串联滞后校正以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同时保持其动态性能仍然满足性能指标要求。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及题目-2-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及题目1.1课程设计的目的⑴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补偿(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⑵学会使用MATLAB语言及Simulink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1.2课程设计的题目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125.0)(1()(0sssKsG,试用频率法设计串联滞后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量30,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0sKv。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第二章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3-第二章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2.1课程设计的任务设计报告中,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对原系统进行校正(须写清楚校正过程),使其满足工作要求。然后利用MATLAB对未校正系统和校正后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每一问题分析时应写出程序,输出结果图和结论。最后还应写出心得体会与参考文献等。2.2课程设计的要求⑴首先,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对原系统进行校正,使其满足工作要求。要求程序执行的结果中有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和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校正装置的参数T,α等的值。⑵利用MATLAB函数求出校正前与校正后系统的特征根,并判断其系统是否稳定,为什么?⑶利用MATLAB作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分析这三种曲线的关系?求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动态性能指标σ%、tr、tp、ts以及稳态误差的值,并分析其有何变化。⑷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根轨迹图,并求其分离点、汇合点及与虚轴交点的坐标和相应点的增益*K值,得出系统稳定时增益*K的变化范围。⑸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Nyquist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理由。⑹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Bode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量,相位裕量,幅值穿越频率和相位穿越频率。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理由。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第三章校正函数的设计-4-第三章校正函数的设计要求:首先,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对原系统进行校正,使其满足工作要求。要求程序执行的结果中有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和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校正装置的参数T,α等的值。3.1理论分析应用频率特性法设计串联无源滞后校正装置的步骤如下:⑴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⑵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画出未校正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确定未校正系统的剪切频率0C,相角裕度0和幅值裕度Kg。⑶根据相角裕度要求,确定校正后系统剪切频率C。考虑到滞后网络在新的剪切频率C处会产生一定的相角滞后,因此下式成立:)13(0CCC式中,是校正后系统的指标要求值;0为未校正系统在C处对应的的相角裕度;C是滞后网络在C处的相角,在确定C前可取为6左右。于是根据式(3-1)的可计算出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通过式(3-1)可计算出并在未校正系统的相频特性曲线上查出相应的C值。⑷根据下述关系式确定滞后网络参数b和T。)23(0lg200CLb)33()101~51(1CbT式(3-2)成立的原因是明显的,因为要保证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为上一步所选的C值,必须使滞后网络的衰减量20lgb在数值上等于未校正系统在新剪切频率C上的对数幅频数值CL0,CL0在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曲线上可以查出,于是由式(3-2)可计算出b值。式(3-3)成立的理由是为了不使串联滞后校正的滞后相角对系统的相角裕度有较大影响(一般控制在-6~-14的范围内)。根据式(3-3)和已确定的b值,即可算出滞后网络的T值。⑸验算已校正系统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3.2具体设计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125.0)(1()(0sssKsG,试用频率法设计串联滞后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量30,静态速度误差系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第三章校正函数的设计-5-110sKv。⑴首先,由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0sKv,则有:10)1125.0)(1(lim)(lim0000KsssKssGsKssv所以,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125.0)(1(10)(ssssG⑵确定未校正系统的剪切频率0C,相角裕度0和幅值裕度Kg。MATLAB程序如下:图3-1滞后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所以,剪切频率sradC/98.20,相角裕度89.10,幅值裕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第三章校正函数的设计-6-Kg=-0.915dB。⑶利用MATLAB语言计算出滞后校正器的传递函数。要计算出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就编写求滞后校正器的传递函数的MATLAB程序,其中调用了求滞后校正器传递函数的函数lagc(),lagc.m保存在matlab7.0\work\文件夹下,其中key=1时,为var=gama,是根据要求校正后的相角稳定裕度计算滞后校正器;当key=2时,为var=wc,则是根据要求校正后的剪切频率计算校正器。若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与要求校正后的相角稳定裕度或剪切频率,求系统串联滞后校正器传递函数时,就可以调用此函数。lagc.m编制如下:function[Gc]=lagc(key,sope,vars)%MATLABFUNCTIONPROGRAMlagc.m%ifkey==1gama=vars(1);gama1=gama+5;[mu,pu,w]=bode(sope);wc=spline(pu,w',(gama1-180));elseifkey==2wc=vars(1);endnum=sope.num{1};den=sope.den{1};na=polyval(num,j*wc);da=polyval(den,j*wc);g=na/da;g1=abs(g);h=20*log10(g1);beta=10^(h/20);T=10/wc;betat=beta*T;Gc=tf([T1],[betat1]);MATLAB程序如下:程序结果为:即对于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320的滞后校正补偿器传递函数为: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第三章校正函数的设计-7-197.651758.9)(sssGc⑷校验系统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题目要求。MATLAB程序如下:程序结果为:即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sssssGsGc23409.6734.74246.81085.97)()(图3-2滞后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所以,剪切频率sradC/03.1,相角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