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哲学在台湾的创造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頁,共14頁現代中國哲學在台灣的創造與發展1摘要:本文將探討現代中國哲學在台灣的創新與發展,探討的進路將以「研究方法」及「方法論」為討論主題。所謂的「研究方法」指得是將中國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術領域時,在台灣的中國哲學研究是使用著什麼樣的研究方法,亦即要針對專業的中國哲學學者的工作方法進行檢討,我們認為這個思考的側面是關乎中國哲學研究能有什麼樣的成果的關鍵問題。所謂的「方法論」側面是指得中國哲學的傳統觀點,如何在當代學院內的哲學研究的視野下,予以哲學化地理解與證成的方法論建構的工作,亦即探討在台灣的中國哲學專業學者對於證成一切中國哲學命題的哲學活動的努力側面。在這兩個基調下,我們將提出三個研究方法的工作視野,以及一套中國哲學方法論的詮釋模型,並由之以檢討現代中國哲學在台灣的研究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那些重要的中國哲學詮釋的理論問題及其解決的方案。關鍵詞:中國哲學方法論研究方法概念範疇勞思光牟宗三一、前言在今天這個時代,去談論現代中國哲學在台灣的創新與發展,是極有意義的。因為當代中國哲學的工作族群由於大陸學術界研究能量的釋放,使得過去港台海外與大陸分隔的環境已然不在,隨之而來的已然是整個全球華人的中國哲學研究的創新與發展及整個國際漢學界的中國研究之交涉和會與分流自立的新局面。在港台海外及大陸地區的專業中國哲學工作者群已進入了一個資訊充分交換、方法互為影響、議題共同探討的新時代學術環境了。此刻,來探討台灣地區的中國哲學研究,它將顯示兩岸在過去隔絕的四五十年中,在台灣本島接受學院教育及哲學訓練的專業學人,在他們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及哲學關懷上,究竟對中國哲學作了什麼貢獻。由此一路映照,亦得有助於我們推想未來兩岸一齊全球合流的中國哲學研究應該有的展望。二、關於中國哲學研究方法的檢視首先就研究方法而言,由於中國哲學研究人口,本就包含了哲學學門的中國1本文已發表於1998年8月,台北《哲學雜誌》第25期,頁94-115。第2頁,共14頁哲學工作者群,及中文科系的義理研究者群,以及歷史科系的中國思想史研究者群三個學門的族群,這也是一直以來所謂文史哲不分家觀念下的情況,因此表現在中國哲學作為一個學術領域的對象身份,也就初步展現出三種學門領域的不同的研究方法的型態出來,三者彼此交涉激盪甚而有所爭辯。及其至者,亦幾乎擠壓了哲學學門研究方法的獨立自主空間。究其實,這仍是根本問題意識關切面向的不同所致。本文將以哲學學門應有的問題意識為軸線來探討此一問題,則應指出,中文科系的龐大義理研究隊伍及歷史學門的思想史研究方法確實對於專業哲學學門工作者產生研究方法的牽引作用。哲學學門的研究方法必須進行的是對於哲學觀念進行理解與詮釋的研究工作,這其中只能是依據理性思辨的論理活動去進行關於觀念成立之理論根據的探索工程,它應該解說傳統中國哲學觀念發表的實義及對其論理效力進行檢討,而這樣的工作就必然需要依賴方法論體系的背後支持,這樣的工作一定是在一套哲學觀點的理解體系的預設下才可能進行對於中國哲學作品的理解與詮釋的理論活動,於是哲學觀念的創造與發展就在這整套理論體系的辯證激盪中進展。三、思想史研究與哲學研究就理解的理性活動而言,歷史學門中注重的思想史研究,其研究方法首在考究特定哲學觀點發生過程中的歷史的、社會的、及作者心理的因素,另在考究觀念傳承系譜中的學派因素,一方面作為對於觀念的歷史社會影響力的現實性研究,另方面作為對於觀念在思想史傳承上的觀點影響力之研究,它提供我們在觀念史本身及觀念與歷史互動結果下的豐富資訊,並作為認識歷史及認識觀念史的研究成果〔2〕。然而,觀念史不決定觀念的真偽,社會歷史及心理背境的資訊也不決定觀念指涉本身的成立與否。定然需要一種研究方法是針對觀念本身的問題意識、思維邏輯、及終極主張作思辨性的理論探索,最終目的在確立中國哲學傳統中所有觀點發表在真理探求的文明建設上的成效,簡單地說就是要去判斷中國哲人所有言說的是非對錯,而不是它的學派傳承屬性及它的歷史互動效果,這是思想史研究方法與哲學觀念研究方法的根本關懷不同之處,這是需要哲學學門的專業工作者有所自覺的研究方向。對於歷史學門的思想史研究法吸取之以為參酌者可,受牽引而致遺忘了哲學研究的宗趣則不可。四、義理研究與哲學研究就詮釋的理性活動而言,中文科系內的義理研究工作者群對於詮釋中國哲學義理的研究成果,多方表現為傳統觀點的如數家珍及同一於原典作品的命題整理2:參見拙著<《中國禪學通史》的方法論評析>北京大學主辦「佛教文化與現代社會北京九七國際學術研討會」北大東方系。一九九七十二月六日至九日。第3頁,共14頁之成效,這對於單一對象的認識是深入且細膩的詮解,但對於以整體眼光發掘新問題、以抽象的思維辯證觀念的層次性、以及以比較的眼光探索優劣高下的理論需求而言,仍是有所不足的。中文與歷史與哲學學門的中國哲學理論工作者在台灣的研究環境中長期以來一直是學術活動中的同儕夥伴,但是就各學門專業問題意識的逐步累積與不斷澄清之後,各個學門應更清楚自己的工作取向,專業學人也應更清楚自己的研究屬性,如此才能在學力的累積及後學的帶領上各自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這樣的研究方法的釐清,應有助於文史哲三家的專業劃分,使其彼此欣賞卻不互相非議亦不強勢要求而能各自表述。五、關於中國哲學方法論的檢視接下來我們要來討論在哲學學門的中國哲學研究者在哲學觀念的理解與詮釋的理論工作進程中必須要處理的根本問題,亦即方法論的問題。就中國哲學在台灣發展的方法論問題而言,一開始即是一個中國哲學的哲學化的問題,即中國哲學是不是哲學,或中國哲學如何哲學化的問題。其次是一個中國哲學的詮釋體系的理論建構問題,包括各專家專題的詮釋模型的建立,以及整個中國哲學的詮釋體系的建構的問題。而以上兩個問題就是一個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建構的問題,在這個方法論問題意識的自覺中,即展開了中國哲學研究在台灣發展的主軸思路。對於中國哲學是不是哲學的問題,源起於傳統義理之學在進入了現代學院內的學術環境之後,面臨專業西方哲學工作者群及其嚴謹的學院式專業工作方式的沖激,發覺傳統義理之學所關切的問題意識與源自西方傳統的學院哲學的問題意識差異過大,此外傳統中國義理之學的文字表述方式亦與西方學院傳統的表述方式大不相同,因此傳統義理之學的學術研究活動在現代學院內的學術身分便受到質疑。當然這也可以視為是一個見仁見智甚或不需處理的問題,然而,在台灣的中國哲學界對於此一問題則是做出了正面的回應。回應的途徑不外乎下列四種型態。第一,指出中國哲學的特質。藉由中國哲學理論關切及義理表述的特有型態之解明,以說明中西哲學型態差異的背後因素。藉此保留了在中國傳統義理之學在自身特質脈絡下的學院內專業學術學門的身份。第二,轉借西洋哲學的理論。使用源自西方傳統的基本哲學問題作為詮釋中國哲學義理的理論間架,並強調這些基本哲學問題是中國哲學傳統中已有的,亦即是中西哲學傳統中共通的。第4頁,共14頁第三,建立中國哲學的概念範疇。不借用任何西洋哲學的專業術語,直接建構中國義理傳統中的字義範疇,將之提升為哲學範疇,如道論、天論、氣論、心性論等,這一種工作方式,事實上是大陸學者貢獻較多。〔3〕第四,建立中國哲學整體詮釋體系。藉由自己約定的哲學術語使用系統之詮釋架構,地毯式地詮釋中國哲學所有領域的專家專題及各學派,建立全面性的中國哲學詮釋體系,這是顯現為唐君毅、方東美、牟宗三、勞思光等前輩學者的工作型態。台灣加上香港的中國哲學學人首先是從中國哲學的特質下手,企圖說明中國哲學的義理觀念表述之重點方向是一個人生哲學本位的問題意識的蘄向,是一個內向性的心性之學,基於此而表現出文字表述形式的特有風格,重直覺體悟、重形象聯想、不重邏輯結構、不重客觀思辨,但仍然建立了豐富且深刻的理論內涵。從此進路,便展開中國哲學問題意識的開發工程,企圖說明人生哲學本位的中國哲學亦深刻地探索了世界觀、形上學的哲學問題,並且有許多中西一同異曲同工的理論建構。台灣的中國哲學工作者,即從此一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基調中,不斷地致力於建立符合中國哲學特質的哲學詮釋體系。從此一路下去即接觸到中國哲學特定觀念的理解與詮釋的問題以及中國哲學整個詮釋模型建立的方法論問題。六、中國大陸的中國哲學方法論嘗試中國大陸的學人在過去十年來的努力對於台灣學者較具理論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則是從建立中國哲學自己的哲學範疇下手的方法論嘗試,它不僅吸引台灣學者的理論關切並且參予了此一研究工作中。至於以共產主義思維或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詮釋體系所建立的哲學史觀則對台灣學者缺乏理論上的吸引力。大陸學者所謂的自己的哲學範疇這個概念是很具歧義性的,事實上大陸學者所走的路首先主要是一條建立概念範疇之路,亦即從事於建構那些在中國哲學問題領域中通常被使用來發揮義理的重要字辭的理論架構,如道、氣、理、心………等等,然而概念範疇仍然反映基本哲學關懷,因此仍然接上了基本哲學問題的論述工作,如本體論、宇宙論、心性論等是。於是大陸學者在中國哲學發展史的研究中對於整個斷代哲學的詮釋活動便表現出以基本哲學問題演變史或基本概念範疇演變史的詮釋史觀。例如建立漢代為宇宙論、魏晉為本體論、隋唐宋明為心性論的哲學詮釋史觀〔4〕,以及在宋明哲學內部或易學哲學史內部建立理本論、氣本論、心本論〔5〕………等的詮釋架構。檢討這樣的哲學史觀及詮釋架構的關鍵仍在3:參見湯一介《中國傳統中的儒釋道》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月第一版。及張立文《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一月第一版。4:參見任繼愈編《中國哲學問題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5:參見朱伯崑著《易學哲學史》台北藍燈。一九九一年出版。第5頁,共14頁於對中國哲學特定義理問題的基本理解以及整體詮釋模型的方法論建構問題之中。七、借鑒於西洋哲學的方法論轉化對於方法論問題的處理,在台灣的中國哲學工作者群中還有一個族群是以西洋哲學的既有成果轉化為處理中國哲學的理解與詮釋的理論工作者,這樣的工作進路所藉引的西洋哲學傳統包括了傳統西洋哲學史上的諸大家,以及當代西方思潮皆有,通常多借用於討論中國哲學義理理解及詮釋的藉引系統者在傳統哲學方面有柏拉圖哲學中的理型說及亞理士多德哲學中的形式因概念與宋明理學的理範疇之類比、基督教上帝概念與中國傳統天命觀的類比、史賓諾沙倫理學上帝即自然的形上學命題與老子道論思維的類比、康德哲學的實踐理性批判與儒家道德形上學的建立之類比、柏格森的創化論和懷海德的歷程說與易經生生哲學的類比。在當代思潮方面則表現為以現象學、存在主義、當代法國哲學、當代分析哲學等的方法論觀點,作為詮釋中國哲學各家體系的依據。這許多的研究工作的努力所獲致的成果主要的貢獻在於對中國哲學原典的理解使其愈加地哲學化了起來,但是這樣的工作進程卻也始終未能建立詮釋整體中國哲學史上主要各家的共同詮釋體系,這是因為中國哲學根本關切的理論宗旨本身的特色並未能由此些轉引自西洋哲學問題意識的研究進路所全面掌握之故,因此所有的中國哲學理論工作者仍需正面面對中國哲學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哲學的方法論判斷的根本問題。八、儒釋道三學研究成果的檢視不論是以上述哪一類的方法論為基礎,當我們環顧中國哲學在台灣的研究成果從簡單的儒釋道三學的面向來作檢視時,成果最為豐碩的當屬儒家,我們所謂的成果豐碩指得是提出了全面理解解釋儒學體系的理論模型,甚且以此模型來範限道佛,使得對於道佛的哲理定位必須透過儒學義理型類的析分而得定位,此當指當代新儒家在港台的研究成果而言。此一成果之得獲當推功於牟宗三先生經由康德哲學的理解而轉出建立整體涵攝中國哲學基本哲學問題架構的方法論系統,這一路的研究進程所開發的中國哲學史整體面向的詮釋幅度,仍正經由新儒家學派的諸多學人不斷地擴充之中。就道家哲學的研究成果而言,可謂在儒釋道三學之中乃成果較少的一支,主要原因當然是研究學人的人數較少,表現在道家義理詮解活動中尚未開發體系龐大的解釋架構的方法論成就則是關鍵,雖然民間道教的傳統在台灣不絕如縷以及民間宗教的現實活動在台灣其勢如洪,但是站在學院內部為其進行真理證立及義理詮解的理論成果確較缺乏。至於道家哲學的義理詮解的理論活動則已多數淪為儒學知識間架下的被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