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战略构想--开创现代农业发展运行新模式(DOC 183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工商系统分论坛市局机关片区论坛参评论文编号01现代农业战略构想--开创现代农业发展运行新模式——关于重庆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构想及推进方略的思考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聚焦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决策层对“三农”问题的最长关注周期。统筹城乡发展,继百万移民之后的又一世界级难题,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重庆,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城乡差距大,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不牢、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市情与国情的惊人相似要求重庆这个年轻的直辖市在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进程中,积极发展以科技为支撑、以高素质的农民和企业家为经营主体、以生产、生态、生息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现代农业,创造现代农业发展运行新模式,探索并走出一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为我国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点(一)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代农业”这一概念并不令人陌生,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激发了农业科技革命,带来了20世纪农业的高速发展,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所谓现代农业,实质上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和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它是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我国曾提出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但在那时,农业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国民的基本生存需要和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农业自身的现代化改造停留在起步阶段。2、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使中国农民长期受“大锅饭”、“平均主义”压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中国农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现代农业建设也在这一历史时期开始了其探索历程。3、改革转型阶段: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据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正确判断,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全局出发,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展现代农业、不断促进农业升级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成为中央政府的重要决策和追求的战略目标。(二)现代农业的特点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实质上是一种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设施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现代农业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和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生产体系。随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着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农业生产中开始大规模采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使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科学化程度空前提高。近年来的基因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激光技术等最新科学技术方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使各国的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第二,现代农业是生产领域广阔和产业界限模糊的现代市场产业。现代农业将由动植物向微生物、农田向草地森林、陆地向海洋、初级农产品生产向食品、生物化工、医药、能源等多种产品生产方向拓展。海洋农牧场、生物能源、农副产品综合和多层次开发等都将成为农业新的生长点,传统农业的领域和内涵在拓展,工农业将融为一体,其界限渐趋模糊。第三,现代农业是以高素质的农民和企业家为经营主体的集约型产业。现代农业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因此必然要求农业劳动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现代文化、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知识。在大机器生产的基础上,劳动生产率普遍得到了相当幅度的提高,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以及涉农工业部门,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在总人口和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一般都在10%-15%。第四,现代农业是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类工业化产业。如在实行农业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不到5%。法美农民人均产粮和产肉分别为我国的50倍和100倍。人均耕地只有0.06公顷的荷兰,农产品出口总值仅次于美国,人均创汇8万多美元,而大大超过美国。第五,现代农业是以生产、生态、生息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世界各国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协调发展,在应用农业科技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二、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运作模式我国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由于各地农业生态类型、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在建设和运作上,各地有着不同的探索。主要归纳为四种运行模式:(一)外向创汇型的现代农业运行模式是指沿海地区利用区域优势,采取相应政策吸收扶持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优质种苗、特色蔬菜、优质花卉、名优水果、优质家禽和特种水产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生产,通过生产和加工优质农产品出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二)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运行模式是指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千家万户中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在土地和劳动力都相对集中的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三)农业科技园型的现代农业运行模式是指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或外商投资兴建,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和资金、各种设施,集成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新设施进行试验和示范,形成高效农业园区的开发基地、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四)山地园艺型的现代农业运行模式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这是我国一些山区在发展水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实践上总结出来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是在充分考虑市场条件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适宜当地发展水平的产业和项目,将引进先进技术成果与传统技术组装配套,待技术和品种试验成熟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当地推广。三、我市农业发展现状及条件分析(一)我市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概况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全市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3235.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13.9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4.61%;市域内耕地面积204.74万公顷,常用耕地面积138.46万公顷,临时性耕地66.28万公顷;农村人口人均耕地0.86亩;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9元,人均住房面积34.6平方米。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2、制约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我们在了解重庆农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全市范围内还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农业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和耕地的“双短缺”问题严重;农业产业布局、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不尽合理;农民数量多、素质不高、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程度不高;现代工业等先进技术和生产要素对传统农业改造不力,工农业的融合与相互促进水平低;农民就业渠道不多、增收困难等问题。(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分析1、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显著的区位优势重庆市内的农业用地90%以上由山区和丘陵组成,立地条件、地貌类型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的地理环境固然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高、经营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诸多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使土地利用多层次特点显著,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产业形态变化不一,适合发展特色农业,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丰富的山区资源既是城市的天然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城景观,并因此成为观光和休闲农业的重要承载地,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2、巨大的市场需求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360元和4050元,增长14%、15.4%。;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017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4.09亿元,恩格尔系数36.3%,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最密集的农产品消费市场之一。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消费需求由过去的以消费农产品等物质产品消费为主向消费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并重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发展,呈现出消费群体规模大、消费结构层次多、消费需求变化快、消费质量高、消费多元化等特点。这都为发展生产领域广阔、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较强的科技优势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我市现有西南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畜牧科学研究院、重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多家市级科研院校,重庆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十多家市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以及近百家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形成了包括市、区县和企业三个层次,涉及农、林、牧、渔、水利和气象等多方面,农科教相结合的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这都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和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和人才条件。4、大量的返乡劳动力建立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我市农村地域宽广、农民数量多,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尤其自去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沿海地区的失业潮使我市面临百万民工返城后留置的压力,但从长远的战略角度讲,这些农民工都是在沿海受到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培训的人群,其中不少人具备成熟技能或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他们的回归对重庆的劳动力素质会有很大提高,将成为发展现代农业难得的人力资源储备。5、难得的历史机遇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三农”工作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形成了浓厚的“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怀农民”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氛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围。已经成为城乡统筹试验区的重庆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另一方面,内地第一个保税港区落户重庆也为我市探索发展外向创汇型现代农业提供了试验田,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四、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构想(一)大胆创新、先试先行,开创现代农业发展运行新模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乃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和支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在不断探索中崎岖前行,已经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发展出外向创汇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科技园型和山地园艺型等多种适合我国复杂国情的现代农业运行模式。但这些运行模式有的受限于地理环境要求,如外向创汇型和山地园艺型运行模式;有的受制于经济、科技的发展水平,如农业科

1 / 1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