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案例和反思中茁壮成长论文:在案例和反思中茁壮成长摘要: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关键词: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一、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反对和批判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中只注重对教师的一般性知识的传授。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后的话,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二、教学反思的方法1、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2、集体反思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案例,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3、教育理念的反思年轻的数学老师,由于初入课堂,对教学的目标,教学的任务总是把握不好。在他们眼里浮现的总是“要学会什么知识,会做哪一类题目”课堂里也往往围绕着此展开,而没有科学的教育思路,课堂上他们紧盯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一些”异想“,甚至加以斥责。所以,我认为年轻老师首先需要反思,弄清楚教育的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4、关于师生情感的反思爱人者,人皆爱之,这是众所皆知的道理。一个老师,只有当他拥有了爱心,一颗高尚的心,满怀仁义,满怀关爱,让学生感到亲切,学生才敢于亲近他,更易于师生间的交流,师生心灵的沟通是学习的前提。唯有此,学生才会爱他,敬爱他,才能热爱他的课,认真学习他的课,甚至着迷于他的课,从心理学的角度,这叫爱屋及乌。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受学生喜欢、尊敬的老师,他的课会受学生喜欢,课堂效果会好,即使他有再新的教育理念,再好的教学方法,他的学生都无法从中受益,其结果是可想而知。因此,年轻的数学老师必须要有一颗真正的爱心:慈爱之心、育人之心。5、在案例中反思年轻老师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活跃,但是由于初入讲台,他们的实践经验匮乏,在教学中总是不能像老教师一样游刃有余。比如,他们不知道怎样备好一堂课:如何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一节课的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如何的设计,因为这些都是新的,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这个时候,学习别人的教学案例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认真深入的揣摩,必然得到深刻的启发,必然让你受益菲浅,通过观摩学习,知道别人怎么做,你的不足之处,可以让你学会,如何抓重点,突破难点,如何把握教学环节,组织好教学,让学生得到从能力到情感的同步发展。在案例中,你需要注意什么呢?教师的教态,课堂的准备,教学的引入,问题情境的创设,过渡环节的衔接,教材的处理,练习题的选择,学生的活动表现,老师、学生角色扮演,核心思想、方法的传递方式,效果等等。6、在教后感里反思老师在一堂课后,及时总结,写下本堂课的感受:成功的地方,表现在哪些方面,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有哪些不足之处,什么地方没有处理好,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怎么样,为什么会是这样,总体效果怎么样?通过这样的教后反思,为我们以后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从而使自己得到提高。比如,上完“探索勾股定理”一课后,针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自己的教材处理我都进行了反思,在把握教材同时,分析自己的教材处理,最终得到新的见解,信书却不尽信书。在用“类比”法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后反思、总结,我得出:“类比”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再如,在教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距关系”一课时,我改变教材呈现方式,创设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以动态给学生展示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得到“形象、真实”的感受,让学生从简单的外离、外切、内切入手,得出其圆心距的数量关系,进而学生迅速得出相交与内含时的数量关系,在这里充分体现了老师对教材处理的独到性,突破难点的独到见解,还潜意识的向学生注入了数学中“连续”的思想。这样的处理效果自然好,通过教后反思,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很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