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史-第7次课-德国电影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德国电影一、德国电影的开端1、德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电影大国之一,德国电影也在世界上屡获殊荣。1895年11月,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兄弟用自己发明的活动放映机在柏林冬宫首次放映了自己制作的活动画面。之后,他们的三弟建议在节目中加进杂耍,这样便产生了德国最早的“故事片”。2、随着电影技术和电影业在各国的勃兴和发展,斯氏兄弟公司的机器和影片无力竞争,终被淘汰。1896年,O.E.梅斯特也搞起电影机械和影片制造业。他在自己的“人造光摄影室”里拍摄出一些影片,如《莎乐美》(1902)等。1911年,他拍摄了影片《一个盲女的幸福爱情》,获得了巨大成功。翌年,他又把丹麦女星A.尼尔森和导演U.格阿德聘至德国,致使他的梅斯特尔电影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德国电影业中首屈一指。当时,梅斯特尔公司年产50部影片以上,内容主要是喜剧和情节剧。3、从1910年开始,一些戏剧艺术家参加到电影业中来,包括著名的M.莱因哈特和他的弟子。莱因哈特为“联合影业公司”拍了《威尼斯之夜》(1914)和《幸福岛》(1914)。1913年,丹麦导演S.赖伊拍摄的叙述一个穷大学生向魔鬼出卖自己形像的《布拉格大学生》和由该片演员P.韦格纳与H.加雷恩联合导演的另一部内容怪诞、情节离奇的《泥人哥连》(1914)是战前最重要的作品。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电影统治了中欧,公司数量和制片数量激增。德国政府意识到电影在宣传方面的重要性,先后在总参谋部和武装部属下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向国外推销德国影片。1917年,更进一步,把梅斯特尔公司、联合影业公司和丹麦的诺尔基克公司合并为“宇宙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即乌发公司。除摄制故事片外,德国在这一时期更拍摄了大量新闻片和宣传战争的纪录片。1914年E.刘别谦进入电影界,因拍摄喜剧影片而崭露头角,1918年拍出由P.尼格丽主演的《卡门》,从而名声大振。恩斯特·刘别谦:德裔美国电影导演。1892年1月28日生于柏林,1947年11月30日卒于洛杉矶。早年从事戏剧活动,1912年在德国开始从事电影工作,以导演历史片和喜剧片著称。1921年末赴好莱坞,1922年开始在好莱坞导演影片。他的影片主题集中在性和金钱方面,嘲讽了美国社会现实。这些影片影响了其他导演,形成了当时的刘别谦风格。他在德国执导的主要影片有《牡蛎公主》、《杜巴利夫人》等,在美国的主要影片有《结婚集团》、《温德朱尔夫人的扇子》、《璇宫艳史》、《风流寡妇》、《妮诺契卡》、《天堂可以等待》等。5、德国战败,魏玛共和国成立后,乌发公司落入德意志银行手中,它把一些独立小公司吞并为乌发子公司,扩大了制片实力。此时,一些军工厂开始转产胶片,使胶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光学和机械技术的进步也大大提高了电影的技术性能和表现手段。这一切都增强了德国电影与美国电影的竞争能力,使德国电影在20年代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流派纷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表现主义电影和室内剧电影。一、表现主义的兴起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三十年代流行于欧美的文学艺术流派,最先在绘画中兴起,后波及文学、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表现主义受到伯格森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以变形夸张的艺术语言表现内心情感,不注重对象的形式描摹;蒙克《青春期》蒙克呐喊爱德华·蒙克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伟大的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的父亲是位医生,笃信基督教。幼年丧母,姐姐被肺病夺去生命,妹妹患精神病。童年时代的不幸对其一生的创作有深刻的影响。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蒙克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美学纲领,他们对国内的动荡、日渐倾向极权主义的政治局势和艰难的经济状况极端不满;同时,他们也反对资产阶级传统艺术,主张艺术作品不能满足于和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要求深入揭示人的灵魂,强调表现主观的现实,实际即表现艺术家自己。代表作品:《卡里加里博士》(1919梅育,导演R.维内)《盖努茵》(1920,导演R.维内)《从清晨到午夜》(1920,导演K.H.马丁)《托尔古斯》(1920,导演H.柯贝)等等。《卡里加里博士》(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梦魇般的回忆,叙述了一个身兼心理学博士和杀人狂双重身份的卡里加里的生活,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其表现主义特色并不在于情节的荒诞,而主要反映在布景、服装、化装以及画面的独特效果上,其画面和布景都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象征意义,如画在幕布上的简化布景、明暗鲜明的强烈对比、奇形怪状的几何图案突出棱角和线条等等,最大限度地渲染了画面阴森恐怖的气氛。这部影片的表现手段对以后的电影影响颇大。在《卡里加里博士》中,一切远近距离、光线照明、物体形态和建筑物都被改变,而形成了一个变形的世界。在这个变形的世界里,人物很容易显得不协调。因此,为了和奇异的画景保持和谐起见,演员必须穿上奇形怪状的服装,脸上必须有夸张的化妆,而且要装出故意做作的姿态,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拍。由此遂出现了下面一些惊人的镜头:囚犯蹲在一根尖三角形的木桩顶端;强盗站在烟囱林立的屋顶上面彷徨;梦游病人黑而瘦长的影子停留在一堵阴暗的高墙构成的变形而模糊的远景中的白色圆圈中间。《卡里加里博士》于1920年2月27日在柏林首映,获得巨大成功。评论界认为,这是一部全新的影片I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完全非真实的梦幻世界里,第一次把绘画艺术与表演艺术放在一起,融画面与动作为一体,在电影史上开创了新的一页。20年代中期,德国战后危机年代结束,德国迸人一个经济与政治相对稳定时期,表现主义失去了它存在的社会基础,作为一个风行一时的流派进入了尾声。】924年,由保尔,莱尼拍摄的《蜡像馆》是以“卡里加里风格”拍摄的最后一部作品,成为了表现主义电影的压轴之作。表现主义电影是德国最早的一种民族电影流派,不仅对战后德国电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电影,特别是对美国30年代恐怖片、盗匪片和40〜50年代流行一时的“黑色电影”的出现和发展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20年代中期,随着许多德国导演前往好莱坞,把不少表现主义电影常用的手法带进了美国电影,融人美国电影传统之中。一些表现主义手法,至今仍是电影中常用的制造紧张恐惧、表达异常心理状态的手法二、德国室内剧电影“室内剧”电影是20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一种与表现主义电影相对立的电影。“室内剧”原来是德国戏剧导演马克斯·莱因哈特创造的一个术语,专指一种供小型剧场演出的,恪守时间、地点、动作“三一律”的舞台剧。“室内剧”电影是“室内剧”的派生物,因此它具有“室内剧”的基本特点。1、“室内剧”的基本特点(1)“室内剧”出场人物不多,布景较为简单,注重对话,以观众熟悉的小市民阶层生活或男女私情为题材。(2)室内剧电影是战后德国的一面镜子关注小人物,反映混乱的社会状况下小人物的命运;影片带有悲观主义和宿命论色彩;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2、室内剧电影三部曲1921年,梅育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室内剧”电影剧本《碎片》,随后又推出《后褛梯》和《除夕夜》两部剧本,根据这三部剧本拍成的影片构成了梅育著名的“室内剧”电影三部曲。提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三部电影的情节?3、《最卑贱的人》1924年,梅育写出了他的最后一部“室内剧”电影剧本《最卑贱的人》,这部影片把“室内剧”电影推向了高峰,同时又是这一电影流派的终结之作。(1)《最卑贱的人》卡尔·梅育编剧、茂瑙导演;讲述看门人的悲喜交加的生活;揭示德国社会的不同阶层的生活环境:阔佬、穷人之间的天壤之别。批判德国人的国民性,对权威的笃信、对当权者的盲从。(2)《最卑贱的人》——电影技术的一场革命A、舍弃字幕,完全通过视觉画面展示影片情节;B、“松绑的摄影机”,带来了“完全流动的视觉观感”;C、移动摄影的使用、字幕的摈除是电影史上两项意义重大的革新,标志着电影语言的发展4、室内剧的衰落德国“室内剧”电影作品不多,而且大部分出自梅育之手笔。它所开创的现实主义潮流曾先后对德国的街道电影、新客观派电影等产生过持续的影响,其风格对欧洲与美国电影的发展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20年代中期,随着战后危机年代的过去,德国政治、经济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1925年出现了以现实主义为特征的新客观派电影。提问:新客观派电影的艺术特点是什么?三、奥伯豪森宣言与新德国电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德国电影被法西斯控制;二战之后,西德的电影创作完全“好莱坞化”;五六十年代,法国出现“新浪潮”,英国产生“自由电影”,此时的西德电影在电视的强烈冲击下每况愈下。1、新德国电影兴起的背景1962年,来自慕尼黑的26个大都从拍摄短片开始走上影坛的新导演、摄影师和制片人,带着一纸宣言来到了国际短片电影节所在地奥伯豪森,参加第八届国际电影节,宣称要“创立德国新电影”。这个宣言后来被称为“奥伯豪森宣言”,这是德国战后电影史上最重要的转折。2、“奥伯豪森宣言”(1)新德国电影的第一次创作高潮1965年“德国青年电影董事会”成立,并且得到了联邦内政部的资金支持,该组织成立后的三年间以最多三十万马克的款项共资助了20部故事片,其中有亚历山大·克鲁格的《向昨天告别》。亚力山大·克鲁格是“奥伯豪森宣言”的倡导者之一,被认为是新德国电影的领袖。1966年,他的故事片处女作《告别昨天》成为“青年德国电影”的一部里程碑式影片。该影片描写东德姑娘阿妮塔希望在西德寻找新生活,最终锒铛入狱不得善终的故事;通过一个人的遭遇,展示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德国,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意识。《告别昨天》叙事方面的革新:A、打破了传统的平铺直叙、因果关联密切的封闭式的戏剧结构,代之以新的、开放式的叙事结构;B、剧情上存在跳跃,借助于字幕、引言或是评论衔接叙事;C、以空白/开放式结局取代了大团圆式的传统的故事结局;D、启用非职业演员;这一时期,除亚力山大·克鲁格外,对德国新电影的发展最重要的人物是让-玛丽·斯特劳布。他的全部影片都是和他的妻子达尼埃尔·西耶共同摄制的,所有电影剧本均出自达尼埃尔·西耶的手笔。A、电影创作受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影响,追求“间离”效果;B、认为电影是一种心智活动,反对银幕梦幻和煽情描写;C、形成了“极为克制的禁欲主义风格”D、不考虑商业得失,追求严肃、庄重的艺术风格,以期启迪观众、教育观众认识美、认识真理;让-玛丽·斯特劳布电影的特点:《安娜·玛格达列娜·巴赫的纪事》(1968)是让一玛丽·斯特劳布的代表作,也是新德国电影早期的重要作品。影片以真实的素材为依据,表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的一生,尤其是他的复杂的个性及其与时代环境之间的关系,展示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同时也展示艺术家的处境——依附权贵,委曲求全之余的小小抗争等;(2)新德国电影的第二次创作高潮七八十年代,德国电影迎来了创作高潮,即“新德国电影”的繁荣时期;A、经济原因国家电影基金的资助、美国资本的注入B、人才支持德国电影界涌现出诸多杰出人才施隆多夫、赫尔措格、文德斯、法斯宾德①施隆多夫是新德国电影代表人物,早年在法国学习电影;1975年拍摄《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建立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描写一个清白无辜的女子被诬陷为恐怖分子的同伙,被逼无奈,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尊严。施隆多夫《铁皮鼓》通过一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的故事对德国历史及现实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社会的面貌,特别是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中各色人物的众生态,目睹了他们的种种丑行以及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和逆来顺受的丑陋国民性。《铁皮鼓》的情节内容和人物性格具有明显的隐喻和象征的色彩。②维纳·赫尔措格在德国影坛上是个离群索居的人,他的影片从不注重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而是诉诸某种生活的哲理,从人类学和存在主义的角度,对人特别是社会边缘人进行研究。他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多是身心异常的人,他把他们作为社会疾病的范例,对过去与当今社会的病态作出卡夫卡式(荒诞)的象征和比喻。他早期的主要作品有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