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菊花的生长习性及观赏习性解析其象征意义2菊花原产中国,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雅士名流对菊花另眼相看,认为菊花艳在深秋,傲霜怒放,具有不畏强暴、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同时,它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不与群芳争列,又显示出了恬然自处、淡泊清华、自强不息、不趋炎势、不媚权贵的高风亮节。因此,菊花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与梅、兰、竹合称为“四君子”,有“芳董百草,色艳群英”的美誉。3生态习性:菊花的适应性很强,喜凉,较耐寒,喜充足阳光,但也稍耐阴。较耐干.花期9—12月,也有夏季(5月)、冬季及四季开花等不同生态类型。4中国传统菊花发展简史:◆(1)起始阶段◆著名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其咏菊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邑露掇其英”,可见当时菊花既是作为食用,又供观赏。此家菊出现后,其引种栽培得到了推广。到了唐代,菊花的栽培已是很普遍了,菊花不仅仅为贵族大夫所欣赏,民间百姓也广为种植。这是由于菊花兼备实用(食用、饮用以及药用)与观赏价值。可以说,菊花在其文化历程的一开始,就是为中国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喜爱的花卉。5中国传统菊花发展简史:◆(2)发展阶段◆菊花至宋代在品种、栽培与专著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宋徽宗时,彭城的刘蒙《菊谱》问世,该书是我国菊花专著之始,也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部菊花专著。宋代菊花渐由露地的自然栽植过渡到整形盆栽。6中国传统菊花发展简史:◆(3)成熟阶段◆明代菊花的栽培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自明代起,艺菊赏菊活动迅速发展,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重阳佳节时人们都要在庭园、街道摆放菊花,布置成花山花城,用小菊结扎成的宝塔、门楼等扎景随处可见。7菊花在中国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历代咏菊诗篇中,菊花大都被定位为不从流俗,不媚世好,卓然独立的君子品格象征。陆游有诗云:“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宋代诗人梅尧臣在《残菊》诗中咏道:“深丛隐孤芳,扰得奉清筋”。苏轼有:“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明代诗人高启有《晚香轩》诗曰:“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万卉已凋时”。此类以歌颂菊花来表达自己人格追求的诗歌不胜枚举。8菊花在中国诗词中的象征意义:◆菊花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在野外可以顽强生长,特别是在其他花卉都凋谢的秋天独自开放。也许正是这样的特性使诗人觉得菊花超凡脱俗,有着自由不羁的灵魂。我们耳熟能详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菊花成为花中的隐逸之宗,象征着回归自然、物我无间的超然情怀。而在《和郭主簿序》中曾写到“芳菊开林粗,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则强调菊花临藉绽放,高远独立的德操。这两种精神确立了菊花文化在中国历史的基调——傲世独立的风骨,淡远洒脱的性情。9菊花在中国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与思乡也是密切相联的。唐代岑参作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诗人因遇安史之乱而有家难归,借菊花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杜甫的名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也是相同的感慨。明人唐寅的《菊花》诗:“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菊花不仅包含着无尽的乡愁,更象征着漂泊无依的游子。10菊花在中国诗词中的象征意义:◆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流淌,菊花不断被人们阐发出新的文化含义。由于菊花是头状花序,大部分品种有枯而不落的特征。所以被赋予了具有晚节的象征。比如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文天祥“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这两位南宋末年的诗人,在国破家亡之后,仍然坚守民族气节,表现了忠于国家、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操。所以菊花和竹子一样,成为有气节的象征。11菊花在西方国家的象征意义:◆菊花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场合下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在土耳其,白菊代表忠诚,黄菊代表单相思,而紫菊则代表愤怒;菊花在墨西哥被视为“妖花”,用来祭奠死者;在英国菊花也意味着死亡或不祥;在德国,人们常常在圣诞节时用白色的菊花装饰自己的房间,以此来表示对耶稣诞生的欢庆。而在美国,五彩缤纷的菊花常常是欢乐积极的象征。12现代菊花的应用:◆菊花品种繁多,花型及花色丰富多彩,花期长,花量大,是布置花坛、花境及岩石园等的极好植物材料。盆栽观赏也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地栽以不同花期的菊花组成花镜、花坛或草坪镶边,可行成明显的季相变化,与背景如树篱、树墙、栅栏、景石相配,自然协调,相映成趣。同时菊花是世界上四大切花之一,在销售额中居四大切花首位。水养时花色鲜艳而持久,可供花束、花圈、花篮制作用。13菊花文化节老汉口火车站出现在江岸区菊展现场14武烟制作的《呈祥》是一座布满菊花的黄鹤楼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