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体育课的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如何进行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一、体育课教学设计依据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但它反映出怎样教学和教学到什么程度这个核心,是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因此,教学设计的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认为体育课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1.依据体育课健康标准进行体育课教学设计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课程标准以来,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上的引领作用就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被固定下来。课程标准是教学指导性文件,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由于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很难感受到它,不像教学大纲,是直接和教材相关的;但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积累的结果,也是国家对学科教学结果的最基本要求;教学不是在看教师演示或展示的优劣,而是为了引出对学生达成学习结果的证明,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判断。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依据课程标准思考:我为什么要教这节课?这节课我想教给学生什么?我应该提供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达成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和效果?2.依据教学内容进行体育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就是体育课上教什么的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理念,笔者认为,“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教学内容必须是符合课程目标的需要,并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体育课程的性质和多功能性特点决定了体育课有着一个多元的、庞大的教学内容体系,为使教学内容能全面、有效地为达成课程目标服务,必须对这个多元的、庞大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分类选择和设计,如果按教学内容的性质分:有体育理论方面的内容、有运动技战术方面的内容、有发展素质和培养能力方面的内容、有体验体育文化方面的内容等,而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手段来达成向学生要么教授体育知识、要么传授运动技术技能、要么传播体育文化与精神的目的。当然,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为有效达成不同的课程目标(如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服务的。例如:对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设计一般以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等认知类方法为主;而对体育技战术方面的教学设计多以尝试法、示范法、分解法、完整法、重复练习法等身体练习方法的运用为主。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本身蕴含着一定的顺序和节奏,如在教材单元里,不同课时教学内容的侧重点、顺序和节奏不同,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也应不同。3.依据教学对象进行体育课教学设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体育课教学设计要依据“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原则,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了解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甚至不同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规律、学习历史和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运动基础、学习兴奋点和认识上的困惑,能够判断出一节课或单元中的某一课时里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能达到的目标。学生在一节课中对目标的达成度,是教学下一步确定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也是策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依据。例如,同样是设计《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一课,对于小学中低年级可以采用纸球代替实心球并通过各种游戏让学生体会练习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动作,而对于初中的学生则可以从动作的结构和力学原理分析入手,让学生用双手从头上把实心球抛得更远。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明确,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通过教学在现有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因为学生的发展是体育课教学设计永恒的主体,所以一定要把教学对象——学生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4.依据体育教学的客观条件进行体育课教学设计体育教师要科学地进行体育课教学设计,还要依据体育教学的客观条件,如场地的大小,器材的多少,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以及在练习与学习过程中师生在空间上的分布,都会影响到教学的进程,影响到教学方法的选择,自然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效果。例如,水泥场地上的小场地不同于体育馆中的木地板;煤渣跑道上快速跑的量和强度不可等同于塑胶跑道上快速跑的量和强度;小班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一定能在大班额的教学运用等等。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体育场地和器材进行合理布局与安排,挖掘它的潜在能力,并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发成为体育教学器材,合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具体到一堂课教学设计中能最大程度地呈现场地器材的经济性与使用性。二、体育课教学设计的操作原则1.符合体育教学规律的原则通过身体练习,并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是体育课教学的主要特征,体育课教学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对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必然遵循体育学科固有的规律:(1)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是根据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提出的。运动技能是复杂的、连锁的、肌肉本体感受的运动条件反射,它是条件信号和非条件信号之间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取得暂时性联系的结果。运动技能的获得依赖于身体练习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实践证明,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分为三个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动作技能形成阶段。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这三个阶段有着各自的教学特点和教学任务,体育教师要本着既符合阶段教学特点又要完成教学任务的原则来设计这三个阶段的教学。(2)人体技能适应性规律人体技能适应性规律是根据生理学新陈代谢规律提出的,人体在合理的身体练习和休息的情况下,通过体内异化作用,可使体内的能量超过原来水平。人体生理机能的这个规律,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合理安排练习量和休息时间,如果在上一节课已安排了大运动量的练习,那么下节课在设计身体练习时就要减小强度,增加练习间歇时间等。(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从安静到运动,学生要克服心理、生理的惰性,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体育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练习情绪,活动学生的关节肌肉;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由运动状态向安静状态过渡,教师要切合实际地设计一些或放松肌肉,或消除局部疲劳,或降低运动负荷的放松练习方法,使学生得到一定恢复。(4)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规律运动负荷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一般是指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负荷强度一般是指练习的速度、负重量、难度等,这两者是互为制约的关系,在设计身体运动练习时,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体能和健康状况,实事求是地安排运动量,一般是量提高了,强度则适当降低;强度提高了,量则适当减少。体育课教学设计除遵循以上四个特殊规律外,还必须遵循其他启智类课程教与学的规律,这些规律对体育课的要求,也是体育课教学设计应遵守的原则。2.把握主题,统筹兼顾的原则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设计时要对完成各个教学任务的方式方法进行预先设计,这其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体育课教学设计的主题,成功地完成了对主要教学任务的设计,既是把握了体育课教学设计的主题,体育课的教学也算基本成功了。高质量体育课教学的标准是完成了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整堂课教学的灵魂,直接导课堂教与学,教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甚至程序与结构、管理与评价等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进行,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的诸要素之间紧密联结在一起,并促进教学的系统化和有效性,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设计的实践中,必须遵循“把握主题,统筹兼顾的原则”,即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对“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对课堂的整个过程、结构及其各个环节作行之有效的策划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