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宣讲稿2009年3月《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理解全文包括引言、12章和52节,共3万字左右,明确了规划范围是,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纲要》描绘了珠三角未来12年的发展蓝图•第一阶段: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充分估计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抓紧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部署,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二阶段: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第三阶段: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社会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环境质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一阶段•时间跨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任务:必须充分估计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抓紧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部署,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二阶段•时间跨度:到2012年•目标: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约合1.2万美元,略低于1990年香港的水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7年显著增长,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第三阶段•时间:到2020年•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万元(约2万美元,大致相当于1993年香港的水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比2012年翻一番,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实现全社会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环境质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纲要》提出了九大重点任务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4、统筹城乡发展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7、加快社会事业发展8、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9、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纲要》明确提到“惠州”有4次1、将惠州纳入珠三角规划范围2、以惠州为节点,优化珠江口东岸地区功能布局3、积极培育惠州临港基础产业,建设石化产业基地4、支持惠州、佛山、中山等市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纲要》的思想精髓一、走科学发展道路二、塑造珠三角“核心”一、走科学发展道路《纲要》的目标要求提到的大部分指标都以人均指标等相对指标进行表述,不仅要求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也要得到相应提高,资源和环境得到保护,发展模式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二、塑造珠三角“核心”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发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体系、基础设施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优势,推动珠三角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业一体化,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以珠三角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纲要》实施对惠州发展的机遇和影响一、推进基础设施升级的机遇。1、构建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构建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3、构建便捷高速的信息网络体系。二、加快优势产业发展的机遇。1、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3、大力打造农产品生产供应中心三、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机遇当前惠州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是工业化进程加快上升的重要阶段,珠三角发达市企业外迁为我市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对统筹我市区域发展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纲要》为我市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带来了拓展空间,给普通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一)、公共服务力度加大的机遇1、优先发展教育2、完善医疗卫生服务3、健全住房保障体系4、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二)、个人发展空间加大的机遇《纲要》要求“到2020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珠三角区域内的居民在各市都将享有同等的居民待遇,在享受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福利方面,都不受户籍限制;全面推行居住证及“一证通”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大力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制度,届时“城里人”和“乡下人”将仅是个代名词。(三)、生活水平提高加大的机遇•首先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其次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纲要》的实施,无论从惠州总体宏观层面上看,还是从居民生活层面看,都将给惠州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并将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惠州实施《纲要》的优势和差距发展优势近年来,随着惠州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周边发达地区的发展空间逐步缩小,惠州的后发优势日益显现。惠州实施《纲要》的四大优势一、资源环境优势显现二、洼地效应显著三、产业互补优势明显四、区位优势凸现一、资源环境优势显现惠州陆地面积占整个珠三角的1/4,分别为珠海的6.6倍、中山的6.2倍、深圳的5.7倍、东莞的4.5倍、佛山的2.9倍、广州的1.5倍、江门的1.2倍,在全国200个大中城市中,土地资源可利用程度排名第25位左右;水资源供给程度居全国大中城市前3列。惠州人口密度是珠三角平均水平的四成,除肇庆外,在珠三角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小,自然资源要素的供给能力和环境的容量具有明显优势。二、洼地效应显著地区GDP(亿元)外币金融存款余额(亿元)商品房销售均价(元/平方米)广州8216137568853深圳78071358112665东莞370344405567惠州129013374121惠州在经济总量、资金储备上都与这些城市落差巨大,惠州在周边发达城市中的“洼地”效应显著,有利于惠州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梯度发展。惠州商品房销售均价与这些城市所形成的强烈“洼地”效应,推动异地购房居住的大势形成,为打造“珠三角一小时优质生活圈”奠定基础。三、产业互补优势明显从电子工业方面看从石化工业看从农业方面看从旅游发展前景看四是区位优势凸现地区深圳东莞中山珠海GDP780737031409992人口877695251148形势出现此消彼涨的主要原因就是区位条件,东部地区与香港的连通性较高,惠州整个城市则位于“香港-深圳-广州”经济发展主轴之外,而成为珠三角东部的边缘区,惠州在接收香港和周边发达城市的经济辐射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目前,惠州致力于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积极打造穗深莞惠经济圈,惠盐、深汕、广惠、惠河4条高速公路贯穿惠州全境,“五横三纵”高速公路网正加速形成。良好的区位条件加上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得惠州的区位优势得以凸现发展差距一、珠三角区域发展不平衡二、市域内发展不平衡一、珠三角区域发展不平衡1、从经济总量看2、从三次产业结构看3、从人均指标看二、市域内发展不平衡1、县域生产力水平严重落后于市区2、县域经济质量明显低于市区经济3、收入差距扩大4、教育、就业差距明显5、社会保障不平等落实《纲要》促惠州发展的思考市委、市政府在部署2009年工作中提出,要以《纲要》的实施为契机,全面推进“五大基地”建设: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基地、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地区休闲度假基地、建设科学发展惠民利民实践基地,实现“五大升级转型”。建设“五大基地”,为惠州对接《纲要》明确了主攻方向。一、充分认识开放兼容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富民强市之路回顾珠江口东岸地区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曾先后出现三次历史性的产业转移机遇:1、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前期2、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3、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深圳、东莞的产业转移和产业扩张提速,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正加快推进,惠州因地缘优势正面临又一次产业转移的大发展机遇。《纲要》的颁布实施,为惠州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大框架下充分把握发展机遇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因此,我们要珍惜机遇,把握机遇,以深化改革促进开放兼容,促进惠州的进一步发展。在落实方面,我们首先要加快推进惠州市域的一体化进程,六个县(区)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构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服务基本均等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二、抓住机遇对接珠三角经济圈必须把发展放在首位,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只有经济水平上去了,地方政府才有比较充裕的财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才能高水平地惠及民生。具体参考做法有以下几点:1、对接深圳带动惠阳区、惠城区的服务业发展,共同打造“优质生活圈”。2、对接深圳开发稔平半岛,打造环大亚湾区临海工业带,以接承产业转移,促进惠东县的经济发展。3、是对接东莞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博罗县经济发展。4、对接广州打造环南昆山旅游产业带,促进龙门县经济发展。三、重心下移以乡镇为主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珠三角的迅速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其中乡镇经济具有重要的贡献,乡镇经济的发展体现出珠三角工业化发展的路径。乡镇经济突出表现为专业镇经济其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依托专业市场,主要从事简单技术应用的加工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各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分工有机联系,逐渐产生有效运作的完备的产业链条,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或交易成本,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就被吸纳进去,整个产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进一步得到体现。《纲要》在“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提出:“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强镇扩权的原则,对具备一定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的中心镇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对与县级政府驻地联系紧密的乡镇,在条件成熟时转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四、创新思路统筹城乡发展惠州是广东发展的缩影,市域内不仅有经济较为发达的三个域区,还有东西两翼、经济发展处于第二梯次、农业比重仍然较大的博罗县、惠东县,更有典型的北部山区县—龙门县。因此,如能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意义重大。《纲要》中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四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本质就是:让农民也享有城市居民同样的权益和服务。东莞、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局限性1、地域面积不太大,基本上都处于平原地带,临江临海,适宜工业化2、佛莞中三市因工业化普及集聚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惠州统筹城乡发展应进一步创新思路,不宜仅仅局限在惠州市域来考量,还应放在珠三角一体化这个大格局中求解。(一)、市级财政统筹山区镇发展(二)、以“区域一体化”助推“城乡一体化”五、先行先试破解“地方立法权、地方财力、土地征用等影响惠州发展的基本要素《纲要》赋予珠三角地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权。因此,争取地方立法权是落实《纲要》要求,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使进一步推进惠州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地方财力是地方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必要保障。在现有的财税分配体制下,来源于惠州的财政总收入大部分不能转入地方财政,对惠州的发展影响很大。例如,2008年来源于惠州的财政总收入为324亿元,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78亿元,占比仅为24.1%。土地征用是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可用的土地,无论是发展石化产业,还是发展房地产业,都是无从谈起。总的来说,落实《纲要》惠州应该怎么做?就是三句话:1、认清形势,找准定位2、学透《纲要》,用足政策3、开发兼容,先行先试从珠三角九市看,各市国税总额划入市县级的收入占总国税总额的比重分别为:江门、中山在20%左右,东莞为18.3%,佛山、肇庆在17%左右,深圳、珠海、广州处于12%~14%区间,惠州为9%居于九市末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