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学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作用。4.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二、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1.重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3.解决方法(1)使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2)图文对照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列表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三、教具准备噬菌体侵染细菌示意图;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导入:早在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夫种麦得麦,种稷得稷,人不怪也。也就是咱们今天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其中是什么在起着重要作用?从民间俗语出发,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2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多媒体展示染色体的主要组成多媒体展示:1、格里菲斯的实验1928年(1)实验材料:小鼠、R型和S型细菌展示:R型和S型细菌图(2)实验过程:①无毒的R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②有毒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③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④活的R型+S型小鼠→死亡→S型活细菌转化因子是什么呢?2、艾弗里及同事的实验1944年结论:转化因子是DNA,DNA才是遗传物质问题:艾弗里的实验是否完美了呢?如果不完美,对此实验你将如何加以补充完善?学生阅读P.42前两段并讨论回答:早期人们为什么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学生阅读格里菲斯的实验的相关内容1、根据两种细菌特征来分辨R型和S型细菌图2、分组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组讨论得出实验结论:转化因子是DNA学生分组探究讨论,献出许多补充方法措施让学生明白:科学就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直观形象的呈现实验过程,化难为易。分布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置身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思维。为引入“噬菌体”这一理想实验材料做铺垫蛋白质DNA3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四、RNA也是遗传物质总结赫尔希和蔡斯1952年展示:实验材料“T2噬菌体”图强调:T2噬菌体是由头部和尾部组成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组成,在头部内含有一个DNA分子。它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而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设疑:1、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2、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标记?用14C和18O同位素标记可行吗?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胞内子代噬菌体32p标记DNA有32P标记DNADNA有32P标记35S标记蛋白质无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蛋白质无35S标记结论:DNA分子在亲代与子代间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设疑:遗传物质是否只有DNA一种呢?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是RNA1、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2、细胞内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3、在只含RNA的少数病毒中,RNA才作为遗传物质。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阅读教材P44,了解T2噬菌体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学生分组讨论作答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完成表格。比较得出实验结论学生阅读P46,自学感受科学的创新性与严密性,并培养学生知识链接能力。分布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置身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4六、课堂巩固判断题:(若是错误的,指出错处)1、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所以DNA和蛋白质都是生物的遗传物质。()3、细胞里的DNA只存在染色体上。()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选择题:1、生物性状的遗传是受()A.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B.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C.细胞核和细胞质内遗传物质共同控制的D.蛋白质多样性决定的2、关于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核酸B.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C.脱氧核糖核酸D.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七、拓展思维结合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DNA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