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检视和指导评估工作(要点)中国政法大学石亚军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用科学发展观检视和指导评估工作(要点)中国政法大学石亚军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对所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5年一轮的评估制度。面对教育部这一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高等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自然落到了评估的目的、意义和实际效果上。为什么要搞评估,评估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评估实际上为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哪些和多大的作用,这些必须给予回答的不仅属于思想认识而且就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成为决定所有大学评估积极性和保证教育部这一决策持之以恒贯彻下去的关键问题。正如所有的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难免遇到见解不同甚至对立的主观态度和价值评价一样,评估工作也正在毫不例外的体验着这种经历,并且,每当评估工作越深入和越获得成就感时,这种体验就越直接和越具有冲击感。不过,评估工作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是由本身的目标和原则决定的,其中合客观规律性与合主流价值性的统一,是评估工作不由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继续前行的根本动力所在。评估工作从探索、试验至今,已经顺利进行了11个年头,并且还将继续推进,沉思以往的历程,展望未来的前景,关键是要对评估有一种理性的认识,即用科学发展观来检视已经取得的成绩和不足,指导以后的工作实现顺利健康的发展。在参加培训中,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是教育部的最新1精神和学校的预期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大家最需要得到的是什么,是对实现自身目标有作极大作用的方法和力量。迎评促建工作最终能否如愿以偿,并不完全取决于目标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向既定方向迈进的走法。亚历士多德说得好,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就是本色和自然的现实状态,有实力无须做表面文章,不要把精力和智慧用在与迎评促建无关的不恰当作为上,而应该集中精力来进一步端正态度,更新观念,扎扎实实的搞好调整、充实、提高,克服评建工作的瑕疵和缝隙。一、从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中认识和把握评估工作的目的实质本科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评估的目的就是要在教育部宏观指导监控,学校微观创新把握的互动关系中,大力推动学校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办学思想,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这一方针透视着评估的根本实质,即评估并不是为难学校,增负学校,而是通过是对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指导、认证和促进,帮助学校更加优质高效的2办学和管理。指导就是用教育部的政策导向、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和先进学校教学工作的经验使被评学校进一步充实、提升、完善教学改革的思路、措施和方法。认证就是帮助学校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宣传、扩大其成功之处,发挥其示范作用,使成果得到认可,使学校增强自信。促进就是帮助学校总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瑕疵,查痼疾,甚至挖沉疴,点死穴,由此帮助学校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改进。二、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认识和把握评估工作的价值导向评估工作的基本价值导向是促进普遍提高和实现普遍增量,即引导所有大学在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中全面开花,而不是一部分大学在发展,一部分大学在徘徊,这一价值导向是在突出效率与实现公平的关系中发挥作用的。决定迎评促建工作有效与否和成功与否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两种状况的对比、两把尺度的统一和三对关系的吻合。两种状况的对比是学校评估前和评估后教学数据状态及教学质量状况的对比;两把尺度的统一是学校自我认证与评价尺度和国家认证与评价尺度的统一;三对关系的吻合是教育部质量政策导向与学校质量价值取向的吻合、高等教育客观发展趋势与学校自身教学质量特征的吻合、学校对评估的投入与产出的吻合。复杂的因果关系最终将会导3致,在评估实践的结果中,形成品质和品位两种考量,在品质上,所有被评学校通过评估都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现着评估工作的效率观,在品位上,学校的层次与评估的等级并不完全对称,并非所有重点大学的本科教学工作一定都是优秀,并非一般大学的本科教学工作就不能是优秀,体现着评估工作的公平观。三、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中认识和把握评估工作的评价向度搞好迎评促建工作,当然需要把握好评估指标体系,这一体系是由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11项重要指标,8项一般指标,和一个特色项目组成。必须指出的是,学校的目光究竟应该锁定在哪里,不是这些形形色色的指标表述,而是体现在指标表述中的评价向度。指标体系是系统,评价向度是要素,应该致力于在两者的关系中确定工作的着力点和抓手。评估工作的评价向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评价学校领导办学和组织教学的效能。评价学校领导的效能,主要是评价领导的眼界、胸襟、魄力,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有限的资源运用和发挥成无限的办学成效的动能。第二、评价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思路的效益。4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的思路是统帅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纲领,其高度和深度如何,将决定学校本科教学各方面改革的方向是否正确,路子是否顺当,触力是否到位。同样的指导思想和改革思路,通过不同的贯彻和落实,其实践价值并不相同。因此,对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思路的考察,不仅要看有没有,更要看取得的效益如何,要看有没有体现在整个教学环节、各个教学主体中,使先进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思路变为广大教职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自觉行为。我们常说一个领导有思路并不算有本事,最大的本事应该表现在将先进的思路变为大家的共识,变为大家的行动,变为学校运作的机制,最后才能产生出学校改革建设的巨大成果。第三、评价学校办学条件和设备的效用。对办学条件和设备进行考察、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校和主管部门加大投入,提高效率,使办学条件和设备不断改善,使其投入产出比不断优化,充分发挥办学条件和设备的可能性效用和现实性效用,提高其对教学需要的适应度和满足度。评估时要考察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设备是否符合基本的要求,评估指标体系里有量化的标准,操场面积、图书馆面积、各种载体的图书资料数量、多媒体教室的数量等等都有最基本的数量要求,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些办学条件和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评估要促进办学条件和设备效5用的提高,没有达标的要补齐,达标了的必要充分发挥其效用。第四、评价学校教学运行机制的效率。教学运行机制是学校教学实施过程的依托,包括教学管理的机构体系、职能体系、人员体系、制度体系,对教学运行机制进行评价,根本的是要评价其效率,即教学计划和教学执行计划对于教学改革措施的运作效率,教学管理制度对于促进教学发展的效率。有的学校体制没有问题,但运行机制有问题,相互不配合,教务处指令各院系不执行,校长的要求在执行中受阻,有了体制后运行机制仍然是个问题,专家组要考察学校运行机制的效率如何。第五、评价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资源配置的方式、教学条件组合的形式和教学手段运用的范式的总和,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最为集中、最为典型的一种表征。同样的教师,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室和实验室,同样的条件和环境,通过不同的培养模式造就的人才,在质量上会有很大的差别,甚至相反的效果。评价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评价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实施的效果。我们长期以来都是按照统一的模式来培养,设定一个专业,给这个专业设定一个基本的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由此形成一个课程构架,共几十门课,一个班五十人受同一要素同一模式的教育,没有本质的差异,这与我6们提倡的培养现代创新人才、培养人才的独立创业人格的崭新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改变,创造能力从哪里来?所以大学里人才培养模式都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专家组不仅要看你这所学校有没有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更重要的还要看效果怎样。第六、评价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效应。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灵魂和基石,决定学校办学的品位、层次和成色,是学校的优势所在。所谓传统和特色,意味着人无我有、有且甚优,人有我优、优且甚强。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有理念型和项目型有两种,前者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升华和积淀的精神底蕴和文化品位,后者是学校办学和教学运作中创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模式。无论是哪一类特色,专家组主要还是看特色最后的效应怎样。四、从发展与应对的关系中认识和把握评估工作的能级实效学校驾驭评估工作的能级实效是在发展与应对的关系中实现的,评估工作无疑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的难得机遇,是实现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迎接新的要求的挑战,做好克服弊端,改进不足的应对过程。保持两者的张力,必然使评估工作事半功倍,割裂这种关系,单纯把7评估工作视为交差,当作应付,结果必然扭曲学校的工作思路,降低迎评促建的能级实效,是评估工作事倍功半。五、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中认识和把握评估工作的根本意义评估对本科教学工作究竟应该具有哪些意义,在实际上对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产生了什么变化,这不仅是价值问题,而且也是事实问题,应该怎么样和实际上怎么样的统一,使评估工作发挥着不容否定的重要意义。从总体上概括,评估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具体而言,制约本科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来自于观念、实体、制度、技术、风格、关系等六个层面,评估正是为解决存在于这些层面的问题提供了导向性的标准、科学性的范式、适应性的路径和迫击性的动力,使各类学校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加快了改革,实现了创新,增强了实力,焕发了新貌。第一,促使教学观念内涵在主流领域里广泛更新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改革的先导,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教学观念的非主流性和滞后性。评估的过程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有力的促进学校更加重视教学观念的讨论和研究,在广泛吸收和深入理解中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并形成新的观念体系。一是确立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评估排除了体制8屏蔽,打开了各类学校进入主流的通道,使其在教学主体、核心竞争力、现代大学精神和制度、教育创新、质量发展趋势、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增强了主流感觉和主流意识,在加速前沿化的进程中逐步扭转边缘和后进状况,促成了教学观念的极大转变。二是拓展了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思路。评估拓宽了走出封闭式因果循环办学的出路,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职责之间,提供了学校立体规划和个性选择的构架,极大的克服了学校定位、办学宗旨和改革目标的雷同性和狭窄性,使学校确立起明确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思路。第二,促使教学主体地位在教育体系中明显提高教学主体是教学工作的主干,发挥着履行学校培养人才根本任务的重要作用。评估的过程是“教学复兴”的过程,矫正了过去由于顾此失彼导致避重就轻,主体错位,客体反串的误区,促使学校重新确立教学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坚固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评估突出了本科教学在学校各项功能中的基础性和主体性地位,端正了包括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和研究型在内的各类大学对待本科教学的基本态度,遏止了在追求高定位的同时,本9科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和主体性被忽视和淡化的趋势,使本科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二是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作用的发挥。评估确立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一方面促使学校致力于实现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的整体优化,并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个人和团队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促使学校通过改变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求知,自觉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能动学习的能力。第三,促使教学制度构架在创新轨道上得到重构教学制度是实现教学功能的基本保障,教学制度的创新是高等教育增强社会适应的鲜明主题。评估的过程是“制度再造”的过程,在理念和构架上克服了过去存在的制度缺陷,使学校的教学制度建设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改进,实现了教学布局、程式的创新性重构。一是搭建了创新教学改革的制度平台。评估促使学校建立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使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类别、要素、过程、效果处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同构状态,教改措施和教学内容与手段朝着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向不断创新。二是构建了创新教学管理的制度框架。评估促使学校高度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