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课程标准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1、含义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者、思想流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相互批驳、彼此融合的局面。2、原因3、代表:九流十家4、意义①奠定中国文化基础②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③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二、儒家孔子创立儒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孔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大家尊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孔子常常遭到诸侯冷遇。孔子晚年回到鲁国收徒讲学。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贤”孔子还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统称“六经”。孔子死后,其弟子将其言论编印成书,曰《论语》。这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泛爱众而亲仁”“克己复礼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孔子(1)核心思想:仁,爱人(体贴和关心)恕(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①德政(以德治民)②周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名分等级制度)2、孟子孟子名轲(前372-前289),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被尊为“亚圣”,其言论录为《孟子》”。①“仁政”思想“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伦理观:“性善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侧隐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荀子①政治思想:“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荀子·王霸》②民本思想: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③伦理观上:“性恶论”(主张礼法)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今人饥,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然则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也。故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荀子·性恶》三、道家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又名老聃,姓李名耳。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著有《道德经》,充满着哲理和东方智慧。《道德经》1.老子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界背后,有不变的“道”存在,“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要顺应“道”而生活。①万物的本源: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③政治:“无为而治”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人若甘于柔弱,便能够不受伤害,免于痛苦。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运动、矛盾的双方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庄子①万物是相对的②逍遥的精神自由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四、法家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人,约生于公元前280年,死于前233年。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③实现君主集权制的途径:“法”:严刑峻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术”:驾驭大臣的权术,“潜御众臣者也”“势”:君主的地位和权力,“如虎豹之爪牙”①依法治国,系统了法制理论。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后该思想遭到冷遇不受重视了。五、墨家兼爱、非攻、尚贤1.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①当时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过渡时期②思想家的经历和性格各有不同③儒家思想尚未处于支配地位④各国的政治改革与竞争急需理论的指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练一练2.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克己复礼B、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3.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A.“仁政”的思想B.“民本”的思想C.“性本善”的思想D.“致良知”的思想C4.对孔子“仁”的思想积极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B.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有利于重建新的社会制度D5.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B.各派相互洁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B6、2007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8年,孔子的故里——山东曲阜已经提前作好全球华人联合祭孔的准备工作。届时曲阜三孔又将成为全球华人注目的焦点,这些都说明儒家的一些价值观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中。(1)孔子的主要道德观是什么?2’他的道德观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2’(2)“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3’(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2’(4)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传统道德?2’(1)“爱人”,“以德治民”;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历代推崇;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历代统治者注重三孔的修建和保护。(3)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与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人际关系,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供汲取的养分。(4)批判继承,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原因(历史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候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思想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办“学在民间”拱卫周王室摆脱周王室力量变化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士无常君,国无定臣”“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史记·魏公子列传》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