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黄必匡,来自韶关市新丰县马头中学。说课的课题是《同底数幂的乘法》,它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评价分析”七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构思与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及作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习整式的乘法而学习的幂的一个基本性质,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这个性质,对其它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除法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学习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理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并能够运用其进行有关计算。2、数学思考:通过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探究,进一步发展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3、解决问题:通过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推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应用结论,体会“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4、情感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地位与作用,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及应用。难点: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推导及灵活运用。二、教法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这为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奠定了基础。同时,经过一年多的初中数学学习,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使学生探究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成为可能。但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薄弱,在法则的推导过程中会遇到障碍,需要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才能顺利开展探究活动。本节课将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教师精选中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2、合作探究法:在知识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合作讨论去发现法则。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习得探究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二是探究的过程是“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是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经过对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探究,定能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和运用。3、教师引导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才能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三、学法分析从2010年9月以来,我负责市立项课题《激发乡镇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研究、实践。课堂中,让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巩固”三种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效果非常好,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要优于对比班,所以本节课也采用这三种学习方法:1、自主探究法:对教师展示的情境,学生有目的、有次序地观察、思考、分析、归纳,主动生成“同底数幂乘法法则”。2、合作交流法:学习小组间以冲关形式竞争解答习题,互评互改,“分享解题过程,分享思维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3、练习巩固法:学生参与不同梯度的练习,通过实践和强化训练,既巩固基础,又发展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四、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分散突破难点,实现教学四维目标的现场生成,我把本节课分为六个环节进行教学:1、回顾,引入;2、探究,归纳;3、尝试应用;4、巩固练习,形成能力;5、归纳小结;6、布置作业。下面,将从“教学环节、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四个方面,对教学过程展开详细的分析。教学环节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回顾,引入回顾:1、式子103,a5各表示什么意义?2、an的意义是:an表示个相乘,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是底数,是指数。师:展示问题。生:回答问题。让学生回顾乘方的意义及有关的概念,为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作理论基础。引入:1、提出问题: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14次运算,它工作103秒可以进行多少次运算?根据乘方的意义可知1014×103=(10×···×10)×(10×10×10)=(10×10×···×10)=10172、认识问题:①对问题的认识:此式子中幂的底数相同,属于“同底数幂的乘法”问题。②对解题的反思:有没有更科学的方法解决“同底数幂相乘”的问题呢?师:展示情境。生:思考,观察并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此问题属于“同底数幂的乘法”问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学习的;再引导学生对解题进行反思,有没有更科学的方法解决此问题,为探究做准备。1、以计算机的运算次数为问题引入,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2、为新知识的发生创设引入情境。探究,归纳探究:根据乘方的意义填空,看看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1)25×22=()×()=2()+()=2()(2)a3×a2=()×()=a()+()=a()(3)5m×5n=()×()=5()+()师:引导,巡视。生:交流,探究。为了学生能顺利地开展探究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探究的难度,以填空的形式完成。探究过程中,提醒学生不要简单模仿,要充分理解“共有几个什么相乘”的含义。1、让学生经历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探究活动,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2、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环节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14个103个1017个10个5个5探究,归纳归纳:am·an等于什么?(m,n都是正整数)为什么?am·an=()()=()=a()师:引导,巡视。生:分析,归纳。先让学生猜想,再以填空的形式进行验证,归纳出公式和法则。学生代表板演同底数幂乘法的公式、法则,师生共评。1、让学生经历从数字到字母的转变过程,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方法,然后运用公式解题,再体现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2、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逐步领悟归纳的基本思想。尝试应用计算:(1)x2·x5(2)a·a6(3)2×24×23(4)xm·x3m+1师:巡视,辅导。生:练习,板演。师生共评。1、巩固学生基础,促使学生解题规范化(学生板演中,暴露常出现的错误,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巩固练习,形成能力教学环节智勇大闯关第一关(基础训练)1、判断:(1)x3·x5=x15()(2)x3·x3=2x6()(3)b7+b7=b14()(4)a4+a2=a6()2、计算:(结果写成幂的形式)(1)(-2)4×(-2)5(2)(52)3×(52)2(3)32×3m(4)8m×8n(5)b5·b(6)10×102×103(7)-a2·a6(8)y2a·y3a+1教师展示基础训练类、拓展延伸类、考点训练类等有梯度的三类题目。学习小组间以冲关形式竞争解答习题。第一关(基础训练):以小组竞争的形式让学生抢答积分、互评互改,师生共评。1、不同层次的题目,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热情。通过基础训练,提高学生对法则的理解程度及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品质。第二关(拓展延伸)1、计算:(1)xn·(-xn+1)(2)y·yn+2·yn+4(3)(a+b)2×(a+b)5(4)(a-b)×(b-a)42、填空:(1)x5·()=x8(2)a·()=a6(3)x·x3·()=x7(4)xm·()=x3m问题与情境第二关(拓展延伸):由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学生代表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评。(需要时则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小组长负责指导其他组员。)师生行为2、发展学生迁移、发散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查,明确自己学到了哪个程度。设计意图个a个a个a课件播放区(65寸触屏显示器)巩固练习,形成能力第三关(考点训练)1、计算:(1)10m×1000(2)9×34×272、解答题:(1)如果2x+1=16,求x的值。(2)如果am=3,an=5,求am+n的值。第三关(考点训练):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中考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讲解。3、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平时就能感受中考的动态,消除对中考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同时起到加深记忆、延长记忆的作用。归纳小结1、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2、学习公式的方法指导:①正确书写公式,记住公式中字母间的关系。②懂得公式的来龙去脉,懂得推导过程。③将公式进行各种变换,了解其不同的变化形式。④变化公式中的字母所蕴含的内容,能够自如地应用公式。学生谈收获,教师对学习公式的方法进行指导。梳理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布置作业1、计算:(1)a3·a7(2)x·x10(3)4×23×16(4)(-a)2·(-a)3(5)a2·(-a)4(6)b2x·b3x+4(7)bn·b2n+3·b3n+4(8)(m-n)2×(n-m)62、预习《幂的乘方》。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总结。通过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和及时反思。发现问题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或与教师探讨交流得到解决。五、板书设计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m,n都是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主板书)黑板分为三部分,左边上方用于板书公式和法则(主板书)、下方用于师生板演,中间用于课件播放,右边用于师生板演。六、学习评价学习小组综合评价表师生板演区(活动黑板)师生板演区(活动黑板)学习小组评价项目12345678四基掌握(40分)参与态度(30分)活动能力(30分)各项加分(20分)总分说明:学习小组综合评价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分,由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仍需努力。85分以上为优秀,75—85分为良好,60—75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仍需努力。(一)四基掌握:1、掌握数学基础知识;2、训练数学基本技能;3、领悟数学基本思想;4、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二)参与态度:1、有求知的好奇心和欲望;2、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意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3、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能对学习进行反思。(三)活动能力:1、善于合作,交流经验;2、积极做好资料累积和处理问题;3、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四)各项加分:回答对一道题加5分,小组累计加分不超过20分。课后,对学习小组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各项指标,评选出3个优秀学习小组,作为榜样进行表扬鼓励;对于没有达标的小组,则帮助其整改,找出原因,争取进步。七、评价分析本节课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应用结论。对于法则的推导,让学生经历从数字到字母的转变过程,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方法,然后运用公式解题,再体现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方法和数学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评价,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关注“基本思想”的领悟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课堂中通过口答、练习、课堂观察,课后通过检查学生作业、找学生谈心,多层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贯彻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