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尿补钾”一般以尿量超过40ml/d或500ml/d方可补钾;2、剂量不宜过多:仅是禁食者,一般每天给予生理需要量氯化钾2~3克即可;严重缺钾者(血清钾多2<2mmol/L),每日补氯化钾总量不宜超过6~8g,但严重腹泻,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等特殊情况例外.;3、浓度不宜过高:不宜超过40mmol/L(氯化钾3g/l);应稀释后经静脉滴注,禁止直接静脉推注,以免血钾突然升高,导致心脏停搏.4、速度不宜过快:不宜超过20~40mmol/h.成人静脉滴注速度不超过80滴/min。静脉补钾的原则静脉补钾的适应症•(1)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如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应用排钾性利尿药、低钾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补充高渗葡萄糖后引起的低钾血症等。•(2)预防低钾血症需预防性补充钾盐,如进食很少、严重或慢性腹泻、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失钾性肾病、Bartter综合征等。•(3)洋地黄中毒引起频发性、多源性早搏或快速心律失常。静脉补钾的方式•静脉滴注一般选用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其优点是能迅速提升血钾水平,防止低钾对心肌应激性及血管张力的影响。但静脉补钾必须同时输入一定量的液体,会增加心脏负荷,实质导致心力衰竭,而且会导致静脉炎及疼痛的发生•微量泵使用输液微量泵和一次性无菌输血器皮管进行输液。采取的原则是先快后慢、严密监测。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补钾速度均匀,药量滴注准确,能保持最佳有效的血药浓度,能够实现快速、安全纠正低钾的目的,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静脉补钾不良反应•静脉炎由于高浓度钾溶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可使血管壁走向发红,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疼痛钾离子是致痛因子,输入血管后除自身的物理刺激外,尚可引起体内神经介质,如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物质不同程度的升高,从而致使穿刺部位出现疼痛。静脉补钾疼痛程度和钾的浓度呈正相关,和滴注的速度呈正比。•高钾血症滴注速度较快或原有肾功能损害时,应注意发生高钾血症。一旦出现高钾血症,应紧急处理。•临床上应用静脉滴注氯化钾进行治疗相当普遍。但是,由于钾离子在体内的生理功能及代谢均有其特殊性,浓度过高滴速过快均可致使患者的血钾过高,抑制心脏甚至使心脏停搏而死亡。所以在静脉补钾时,除必须遵守静脉输液的一般护理规程外,还必须注意其特殊的要求。•1、护理人员在应用钾盐滴注时,必须掌握氯化钾药的用法。剂量要遵照医嘱执行,每名患者每日用药剂量,治疗低钾症成人1-1.5g/d,小儿0.1-0.2g/(kg·d),用10%葡萄糖稀释至浓度0.3%以下静滴,不可直接静脉注射,必须稀释后静滴。24小时补钾总量成人一般为6g,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执行查对制度。用过的安瓿要保留至输液完毕。•2、滴注前必须了解患者肾功能状态。对肾功能减退的病人在排尿少时应慎用,无尿时禁用。尿量需在30mL/h以上方可补钾,掌握见尿补钾的原则。对尿毒症、高血钾、酸中毒术未解除和其它无尿患者等医嘱不会开有静滴钾盐,若有,应认真查对以防误给。••3、滴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30-40滴为宜,不可过快,滴注速度以每小时滴入氯化钾不超过1g为宜,最快也必须控制在1.5g以内,否则可能引起心脏停搏。另外,滴注钾盐溶液的浓度,以每500mL液体中含氯化钾不超过1.5g为宜。若滴速过快,浓度过高不仅危险而且刺激静脉引起疼痛、静脉痉挛或脉管炎。•4、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巡视,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及病人主诉,观察针头有无脱出、移位,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并注意药液有无外溢。如穿刺部位皮肤肿胀、疼痛或血管痉挛,应立即更换穿刺部位,用热毛巾或硫酸镁等局部热敷。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应减慢滴速。对于长时间持续滴注含钾溶液的患者,常因局部疼痛而难以坚持,可采用短间歇的方法适当调节。•5、静脉补钾的护理重点是防止急性高钾血症的发生,所以护理人员应了解每一位病人的血钾值,做到心中有数。血钾正常值为3.5-5.2mmol/L。对血钾过低需高浓度、大剂量补钾的患者,应配制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溶液滴注,既能较快纠正细胞内缺钾,又能防止发生高钾血症。还必须勤测血压、脉搏,必要时作心电图监护及复查血钾,一旦发现心率比滴注前明显减弱、减慢,心律明显异常,提示是否有高钾血症,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6、对需长时间静脉补钾患者,应正确选择静滴血管。选择近心端大血管及多部位轮流,可以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刺激而引起副作用。特别是滴注量大时更应注意。当钾盐输注量过大达到氯化钾8-12g/d以上时,最好选用中心静脉输液。如果选用小静脉输液,容易发生刺激性血管痉挛,导致输液不畅而影响治疗计划。••7、静滴钾盐绝不能让病人自已或患者家属掌握调节滴速。这是因为他人不了解其静滴钾盐可能导致生命危险的严重性,有时他们为了某种目的,会自已加速滴注,这是很危险的,护理人员应加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