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背景和初始条件(国情与发展-清华大学,胡鞍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mail.tsinghua.edu.cn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初始条件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5年11月@mail.tsinghua.edu.cn需要讨论的问题‰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是什么?‰中国经济改革是在什么起点和基础上开始的?它的初始条件是什么?与其他社会主义转型国家相比有哪些有利条件?有哪些不利条件?‰为什么中国经济改革起于1978年?‰为什么我们称1978—1992年这一时期是“经济改革”阶段,还不是“经济转轨”阶段?‰中国是如何脱离计划经济体制的?它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哪些变化?@mail.tsinghua.edu.cn需要讨论的问题‰这一时期中国领导人都碰到哪些思想上和理论上的障碍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又面临哪些现实的重大挑战?他们是如何认识和回答毛泽东等人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的?又是怎样解决他们所面临的新问题的?‰邓小平与毛泽东的路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邓小平选择了渐进改革主义?他是如何深刻认识毛泽东晚年错误,又是如何吸取前人的教训且从制度上改善决策机制?‰为什么中国的改革能够取得惊人的成功?这一时期经济改革的正面效果是什么?出现了哪些负面效果?@mail.tsinghua.edu.cn一、经济改革的国际背景@mail.tsinghua.edu.cn经济改革的国际背景‰“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相对周边国家的快速发展落伍了,而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几乎没有察觉,更没有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转向加速经济发展,因此坐失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它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发展大变局和国内外各类发展挑战的主动响应。@mail.tsinghua.edu.cn经济改革的国际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陆与国民党领导的台湾和英国总督领导的香港之间的内部竞争,中国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之间的邻国竞争,中国与美国、西欧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外部竞争,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极其重要的国际环境。‰促进中国领导人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放弃传统的封闭式的认识和学习模式,转向开放式的认识和学习模式,重新认识迅速变化的外部世界。@mail.tsinghua.edu.cn经济改革的国际背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能否加快发展取决于中国的开放;中国能否开放取决于领导人的开放;中国领导人的开放又取决于他们观念的开放‰“中国在历史上对世界有过贡献,但是长期停滞,发展很慢。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发达国家学习的时候了……中国应当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选集》第二卷,1984)@mail.tsinghua.edu.cn经济改革的国际背景‰邓小平与毛泽东最大的不同之处和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在西方生活和学习过,了解西方,使他比毛泽东更晓得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发展差距,更需要向西方世界开放。‰邓小平清醒地意识到,长期以来执行的闭关自守政策,是中国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而对外开放则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邓小平既吸取了毛泽东成功之处,也吸取了毛泽东失败之处。毛泽东成为邓小平开放思想和政策的历史记忆和历史来源,邓小平却成为中国开放之父。@mail.tsinghua.edu.cn经济改革的国际背景‰向西方开放最大的障碍是中美关系之间长期对峙、隔绝。消除了这一障碍,也就为中国对外开放铺平了道路。‰客观地说,70年代初毛泽东打开中美关系的战略举措为70年代末邓小平的对外开放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前提条件。‰毛泽东使中国向着西方世界开放的方向迈了第一步,而邓小平则是迈出了决定性的一大步。@mail.tsinghua.edu.cn经济改革的国际背景‰中国改革不同于以往历次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于打破长期以来与世隔绝、闭关自守的格局,实行对外开放。这意味着,中国被西方国家封锁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自我封闭的时代也已成为历史‰中国是大规模经济转轨浪潮中的先行者,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体制的创新者。在80年代前后,中国几乎是在没有什么成功经验和现成理论可以借鉴和参照下,继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大胆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来的发展事实表明,中国在近30个经济转轨国家中是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mail.tsinghua.edu.cn二、中国改革的经济背景@mail.tsinghua.edu.cn中国改革的经济背景‰首先,中国人均收入极其低下,仍然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其次,城乡居民实际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不大,贫困人口及低收入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一半;‰第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效率低下,这也是经济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第四,解决吃饭问题成为当时中国领导人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这也是农村改革“先行一步”的直接原因;‰第五,中国的经济危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原因;@mail.tsinghua.edu.cn1952-1985年城乡居民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增长(元)年份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当年价格1952年价格当年价格1952年价格当年价格1952年价格1952119119575719571681652352147367196420817722718619652402031078919773393032602091179419783793343162521331061985853586685407398236增长率(%)1952-19576.83.31957-1964/652.6-2.03.61964/65-19773.40.90.51957-19773.1-0.10.71978-19858.47.1(7.0)12.1(15.1)注:1952年价格是按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括号内为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第3、20、22页。@mail.tsinghua.edu.cn1933—1995年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比较年份农业增加值(百万元)劳动生产率(元/人)耕地生产率(元/公顷)193313849727713531952127891225118519571536492411374195815454823714341961110181167NA1978225079235226519955283394395563年平均增长率(%)1933-1952-0.4-1.1-0.71952-19573.71.43.01957-19781.8-0.22.41978-19955.13.75.4注:按1987年价格计算资料来源: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中文版,1999年,第111页。@mail.tsinghua.edu.cn三、中国改革的初始条件@mail.tsinghua.edu.cn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所谓初始条件就是当时的国情条件,这包括: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城市化程度、市场经济成分、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等。‰通过国际比较,我们发现不同的初始条件对不同国家的领导人的战略选择影响极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什么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改革之路以及改革成果。@mail.tsinghua.edu.cn不利条件‰从人口发展来看,巨大规模的人口对中国形成巨大的发展压力;‰从就业结构看,较发达转轨国家有相当高的非农就业比例,在73-96%之间,中等发达转轨国家也在71-79%之间,而中国只有29.5%,甚至还低于越南;‰从城市化水平来看,当时中国城市化率相当低下。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比率只有18%;@mail.tsinghua.edu.cn转轨开始时发展条件的国际比较指标中东欧俄罗斯其他独联体国家和蒙古中国(1978年)印度1、人口与收入人口(百万人)(1989)122149139963850人均GNP(1990年美元)(1990)《世界银行图表集》汇率数据226841102141404(1990)380按实际购买力评价计算4647644046601000(1990)1090转轨前增长率(%)(1980-89)1.51.92.34.92、经济结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91)61745818a27投资占GDP比重(%)(1989)34343135(30b)24工业占GDP比重(%)(1989)51504048(44a)0.21能源使用(每1美元GDP消耗的千克石油当量)0.810.910.710.38@mail.tsinghua.edu.cn转轨开始时发展条件的国际比较指标中东欧俄罗斯其他独联体国家和蒙古中国(1978年)印度3、人力资源基尼系数(1989)26242426(1979)c34人口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岁)(1989)71697068(1982)a60成人文盲率(%)(1991)3223052人类发展指数(1990)0.823d0.553(1980)d0.433(1980)d4、货币与汇率指数M2占GDP比重(%)(1989)53100752546黑市汇率溢价(1989)3311828182212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中文版,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6年,第2页;a: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摘要》(200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第35页;b:固定资产投资形成额占GDP比重;c:世界银行估计数,见世界银行1984年经济考察团:《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主报告)》,中文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第42页。d: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人类发展报告》,中文版,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年。@mail.tsinghua.edu.cn不利条件‰中国城乡差距显著,无论是劳动生产率、人均收入,还是人均消费支出、公共服务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发展鸿沟;‰从城乡人均收入相对差距比较看,很显然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主要是城市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排斥了广大农村人口参与和分享工业化和现代化,特别是限制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限制不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从人力资源方面看,1978年11月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指示》中介绍,建国20多年来,中国少年、青年、壮年中,文盲、半文盲占30-40%,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占50%以上。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