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赋予其使命的基本特征。由此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是推动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是大力发展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社会主义。经过几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结合老师的讲解以及我国重大会议的精神,我本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谈谈我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首先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之前我们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反复强调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们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但是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建国以后,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我们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经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人们说,你们搞什么社会主义!我们说,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中国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其次我们要谈一谈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所谓中国式社会主义,就是马列主2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根据中国实际建立和发展的社会主义。我国属于跳跃性发展,不但要完成公民在政治上的权力与义务相同的任务,还要完成较优的行政、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建树的工作。“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科学论断和命题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又一次新的历史飞跃。把社会和谐视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首先从本体论层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回顾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了只有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在科学的意义上把社会和谐同社会主义联系了起来,但都没有明确把社会和谐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新中国成立以后,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也付出了惨重地代价,最后才明确把社会和谐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同时,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注重协调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通过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发展所总结出的一条道路,是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地坚持,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魅力。3首先,社会主义代表了人们的愿望和理想。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还是一种行动和社会发展状态,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平等、发展和自由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具体到中国的实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它的最新诠释。其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曲折探索,付出巨大代价,同时吸取了许多国家共产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得来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无数的实践检验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历史巨变,被称之为“中国奇迹”,关键就在于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七大开幕当天,泰国媒体《亚洲日报》就发表社论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确实是一个世界奇迹,给全世界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充分印证了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无不表明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不断吸取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能够在坚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协调持续、民生优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生态文明、中国道路……无不闪烁着继承与创新的时代光芒。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奇迹,在于追求社会主义美好事业的人们能够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本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将社会主义具体化、生动化。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型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是在总结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过程中形成的,她汲取了过去社会主义实践中适用的成份,摒弃了一切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成份。这种社会主义还是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过程中形成的,她汲取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现在仍有用的文明成果,特别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属于现代化大生产所必然需要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等成果,摒弃资本主义的弊病。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综合了过去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又摒弃其缺陷和弊病的社会主义,她优于旧的、以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也优于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她没有封闭的、凝固的模式,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改革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富于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首先,他适合中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充分证明了这点。其次,她适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主流民意,广大的人民群众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可以证明这点。30年来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历史性变化,谱写了社会主义中国新的壮丽诗史;今天的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必将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创造中国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书写中华民族更加壮丽的篇章。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突出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共同理想的确立,需要价值主体即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同和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只有在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明确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将有效地激发人民群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贡献力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解决广大群众思想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理想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人们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冲突,将社会利益的分化和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差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机会,使之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必将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有利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从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出发,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创新教育模式,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