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数据库管理是数据处理的基础工作,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技术和手段。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整体性和共享性。2、数据库(DB)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软件。3、数据管理系统(DBMS)能够为数据的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立、维护、查询和统计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控制的功能。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控制主要指对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控制。数据安全性控制是为保证数据库的安全可靠,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数据泄漏和破坏,即避免数据被人偷看、篡改或破坏;数据完整性控制是为了保证数据中的数据正确、有效和相容,以防止不合语义的错误数据被输入或输出。5、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手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技术三个发展阶段。6、数据库分类:单用户(access、foxbase、FoxPro),多用户(SQLsever、oracle、Informix、Sybase、Delphos)7、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①数据库系统以数据模型为基础②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冗余度小,数据共享度高③数据系统的数据和程序之间具有较高的独立性④数据库系统通过DBMS进行数据安全性呵完整性的控制⑤数据库中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8、数据系统的数据和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数据和程序之间的依赖程度低、独立程度大的特性称为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独立性可分为两级a.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存储结构的依赖度。数据物理独立性高是指当数据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不需要修改也可以正常工作。b.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依赖程度。数据逻辑独立性高是指当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全局逻辑结构改变时,它们对应用程序不需要改变仍可以正常运行。9、数据库系统是指带有数据并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一个数据库系统应包括计算机硬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系统及数据库管理员。10、数据库管理系统体系中由支持系统的计算机硬件设设备、数据库及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和管理数据库系统的人员3部分组成。11、数据库系统的人员组成及数据库管理员(DBA)的职责A数据库管理员应参与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设计B数据库管理员应参与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储策略C数据库管理员要负责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条件D数据库管理员负责监视和控制数据库系统的运行,负责系统维护和数据恢复E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12、三级模式结构逻辑模式(模式一个)外模式(多个)内模式(一个)13、数据库系统二级映像技术及作用数据库系统二级映像技术是指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映像、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映像技术,二级映像技术不仅在三级数据模式之间建立了联系,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独立性①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映像及作用:保证了外模式和数据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②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映像及作用:保证了数据的逻辑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2第二章数据模型与概念模型1、概念模型是对信息世界的管理对象、属性及联系等信息的描述形式。概念模型不依赖计算机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全面的反映。2、实体间的联系:(1)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1)一对一联系2)一对多联系3)多对多联系(2)多实体集之间的联系:1)多实体集之间的一对多的联系2)多实体集之间的多对多的联系(3)实体集内部的联系3、数据库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4、数据模型具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三要素5、关系模型中的主要术语:(1)关系:一个关系对应通常所说的一张二维表(2)元组:表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3)属性:表中的一列称为一个属性(4)码:表中的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它们的值可以惟一的确定一个元组,且属性组中不存在多余的属性,这样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关系的码。(5)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6)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称为分量(7)关系模式:关系的型称为关系模式,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6、关系操作包括数据查询和插入、删除、修改数据。关系中的数据操作是集合操作,无论操作的原始数据、中间数据或结果数据都是若干元组的集合,而而不是单记录的操作方式。7、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事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和域完整性。第三章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1、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两方面的内容。数据库设计是设计数据库结构特性,即为特定应用环境构造初最优的数据模型;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是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结构特性,并建立能满足各种用户对数据库应用需求的功能模型。2、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常用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来描述软件的逻辑模式。3、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1)需求分析阶段(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4)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阶段(5)数据库实施阶段(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4、调查是系统需求分析的重要手段,调查的具体内容有以下3个方面:(1)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2)数据处理内容(3)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5、概念结构设计是将系统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的过程。6、概念结构的设计步骤:(1)抽象数据,并设计局部视图3(2)集成局部视图,得到全局的概念结构7、数据抽象的三种基本设计方法是分类、聚集和概括8、一条为了简化ER图,在调整中应当遵循的原则:现实世界的事物能作为属性对待的尽量做属性对待。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应当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1)“属性”不能再具有需要描述的性质(2)“属性”不能与其他实体具有联系9、分ER图之间的冲突主要有3类:属性冲突、命名冲突和结构冲突10、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模型结构转化成某个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进行优化11、通常把概念模型的转换过程分为三步进行:(1)把概念模型转换成一般的数据模型(2)将一般的数据结构模型转换成特定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3)通过优化方法将其转化为优化的数据模型12、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是对于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指的是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它依赖于给定的计算机系统。13、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的内容主要指选择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包括确定关系、索引、聚簇、日志、备份等的存储安排和存储结构,确定系统配置等。14、关系数据库常用的存取方法有索引方法、聚簇方法和HASH方法等。15、数据库实施阶段的工作室:设计人员用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和其他实用程序将数据库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结果严格描述出来,使数据模型成为DBMS可以接受的源代码;再经过调试产生目标模式,完成建立定义数据库结构的工作;最后要组织结构数据入库,并运行应用程序进行调试。16、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包括以下四项:(1)数据库的转存和恢复(2)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3)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造(4)数据库的重组织与重构造第四章关系数据库1、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可以分为基本表、视图表、查询表3种类型。2、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集以及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表示的。3、关系代数是一种抽象的查询语言。关系代数的运算对象是关系,运算结果也为关系。关系代数所使用的运算符包括4类:集合运算符、专门的关系运算符、比较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4、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并、差、选择、笛卡尔积、投影。第五章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1、SQL语句按实现的功能分为三类:(1)数据定义语句(2)数据操纵语句(3)数据控制语句2、SQL语句的三个特点:(1)SQL具有自主式语言和嵌入式语言两种使用方式(2)SQL具有语言简洁、易学易懂的特点(3)SQL支持三级数据模式结构1)全体基本表构成了数据库的全局逻辑模式(一个)2)视图和部分基本表构成了数据库的外模式(子模式)(多个)3)数据库的存储文件和索引文件构成了关系数据库的内模式(一个)3、SQL的数据控制语句包括授权、收权和拒绝访问4第六章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第七章关系数据库理论1、关系数据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关系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关系规范化理论和关系模式分解方法(2)关系数据操作的理论——关系数据的查询和优化的理论2、关系模式规范化是解决关系数据库中插入、删除数据冗余而引入的概念第八章数据库保护技术1、数据库的保护功能主要包括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数据恢复。2、数据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3、数据库安全控制的一般方法(5种)A用户表示与鉴别B存取控制(a自主存取控制方法b强制存取控制方法)C视图机制D审计E数据加密4、SQLsever的安全体系结构(4层安全防线)AwindowsNT操作系统的安全防线BSQLsever的运行安全防线CSQLsever数据库的安全防线DSQLsever数据库对象的安全防线5、SQLsever的安全认证模式Awindows安全认证模式B混合安全认证模式6、SQLServer并发控制机制方法为:事务和加锁7、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单位8、事务的4个特性:(1)原子性: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全做,要么一个也不做(2)一致性: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转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3)隔离性:说明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即一个事务的内部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4)持续性:也称为永久性,持续性是指一个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改变就是永久性的,接下来的其他操作或故障不应该对其执行结果有任何影响。9、锁的类型基本的封锁类型有两种:排他锁(x),共享锁(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