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发展史常考论述题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作业第一讲一、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2)这是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3)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需要。(4)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必须学习的。二、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把握思想史和真正历史的关系;2、把握思想发展的逻辑线索、观点思想的内在演绎过程(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人物思想);3、非马克思主义者、仿马克思主义的人写的著作思想观点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门怎么样的科学?1、这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2、这是一门揭示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及其内在统一性的科学;3、这是揭示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和意义的科学;第二讲一、马克思主义产生条件是什么?1.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2)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越来越尖锐起来。(3)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2.自然科学基础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3.思想条件:(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李嘉图、斯密);(2)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傅利叶、圣西门);(3)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等);(4)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思想(梯里叶,基佐)二、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实现两个转变的?两个转变: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1)1835—1841年,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时期,这是其思想的起点;(2)1841—1843年,《莱茵报》时期,这是开始转变期;(3)1843—1845年,《德法年鉴》时期,这是实现转变时期。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如何发现的?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世界观的首次探索;(2)《神圣家族》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世界观的天才萌发;(4)《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初步的系统阐述。四、标志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是哪两部著作?主要内容是什么?《哲学的贫困》主要阐述人们按照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来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而不是蒲鲁东所宣扬的经济学范畴是永恒的平等观念,人类历史也是由此演进的。(1)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唯物主义基础的阐述(2)对生产力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的阐述(3)对社会历史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本质的阐述(4)对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实质的阐释《共产党宣言》(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历程和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3)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任务;(4)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他们的思想观念;(5)对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批判;(6)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和政治斗争的策略五、马恩是如何通过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总结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1)分析革命失败的过程及原因。马克思通过《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等论述了1848年2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主要是金融贵族的反动统治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满。(2)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马克思在分析法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时,指出只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唤醒和教育人民,启发人们的思想,提高群众的觉悟,促使他们发挥创造历史的巨大作用。(3)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建立工农联盟,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马克思不仅论证了工农联盟的必要性,而且也阐明了建立工农联盟的可能性。(4)指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的重要形式。马克思认为,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的道路。(5)指出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根据1848年革命特别是发过革命的经验,在国家问题上做出了机器重要的结论,这就是必须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六、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伟大意义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将唯心主义从其最后的避难所中驱赶出来。(2)马克思主义充分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3)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成了现实的科学,并与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行动指南。第三讲一、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的五个阶段是什么?阶段历程各个阶段的研究内容1843—1845年《巴黎笔记》异化劳动、劳动价值论、资本积累学说1850—1853年《伦敦笔记》第一、对货币、信用和危机问题的研究;第二、对导致李嘉图学派解体的原因作了研究;第三、对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及工人阶级的状况、农业问题作了研究;第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经济形态作了研究《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结构作了详尽的论述,对劳动价值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问题作了论述《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对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地租理论等作了极其重要的论述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资本的生产过程,包括资本的流通、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工资等;“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是什么?与其他的历史上的价值论有何区别?劳动价值论的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即价值与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同时也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2)劳动的二重性,即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3)商品的拜物教理论,即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4)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三、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完整内容是什么?(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3)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都是通过提高剩余价值率实现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四、资本累积的实质、原因、后果、规律、过程是什么?(1)实质:是剩余价值资本化,把剩余价值当做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就是资本积累。(2)主要因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费的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本的总量。(3)必然性: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贪欲,是驱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而激烈的竞争则是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4)规律:人口的相对过剩。(5)过程:五、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做出了怎样的设想?(1)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创造了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2)消灭了一切私有制,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3)在消费品分配上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4)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造成了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5)国家不再具有压迫工具的性质,只具有社会管理职能(6)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实行产品经济第四讲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必要性和途径是什么?必要性:这是由工人运动的特点和马克思主义的特性决定的。一方面,工人运动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得到健康蓬勃的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才能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途径:第一,指出了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和团结。第二,实现经济的解放是工人阶级斗争的伟大目标,要实现经济上的解放就必须争取政治上的权利,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第三,政治斗争中必须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第四,马克思和恩格斯还与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作斗争,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五,第一国际成立期间,发过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经验,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二、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看待“和平通路”和“普选制”的?(1)恩格斯指出,民主制和普选制可以使工人阶级政党更多、更好地传播自己的主张,同时也给了工人阶级政党广泛深入群众,宣传自己的观点,揭露资产阶级攻击诽谤,进行革命运动的有利机会。(2)由于工人阶级有成效地利用了普选权,并使它作为自己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发挥了作用,在资产阶级用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工人阶级也利用其中的某些东西来对这些结构本身作斗争三、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东方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从而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发展道路。四、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1)论证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物质生产方式或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是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的,但经济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历史过程中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2)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合力论”,全面论证历史的辩证运动。(3)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的方法论。五、简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文艺观、伦理观、宗教观的主要内容。1、自然观(1)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劳动则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现实基础,劳动创造了人。(2)劳动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既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标志。(3)在劳动中,人们改造自然,同时也改造自身,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社会的联系和关系组成了社会。2、文艺观(1)文艺的本质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带有上层建筑性质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归根到底,艺术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产物,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着文艺的历史内容和历史水平,也只有从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中才能找到文艺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2)艺术发展的规律艺术与物质生产都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但物质生产产品的价值在于使用价值,而艺术生产产品的价值在于审美价值。艺术有其相对独立性,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的决定作用,并不意味着物质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艺术生产水平的高低,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3)文艺创作的原则马恩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把艺术创作看做是反映现实,认识现实的方式之一,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恩格斯指出,现实主义原则是艺术创作的最基本原则,这种创作原则的实质就是要求文艺创作必须从现实出发,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3、伦理观(1)道德的根源和本质道德是人类的社会活动现象和意识现象,道德的根源应当到现实的人类社会物质生活中区探求;(2)道德的阶级性与历史性道德是一种反映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意识形态,由于各个阶级的地位和所维护的利益不同,因而维护这些利益的道德观念也不同;道德总是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道德观念是个历史范畴,永恒不变的道德观念是不存在的。(3)原始道德的特征、婚姻家庭道德的演变道德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们彼此交往,相互联系;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劳动与彼此交往的迫切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意识;恩格斯认为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