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重点20181218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7级毛概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三、名词解释: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四、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五、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5、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7、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Ps:党的十九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八、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部过程2、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4、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2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相互关系1、统一战线2、武装战争3、党的建设相互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造)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四、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答: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桥梁。新民主主义社会有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两者存在斗争,但社会主义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式,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这种过渡性表现在(1)经济上,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2)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文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占有一定地位。新中国建国之初的人民民主专政属于新民主主的政权性质;(3)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3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83)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三、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83)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第五章: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形成条件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二、邓小平理论内容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形成条件1、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2、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二、“三个思想”代表的内容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都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4“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内容:②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第七章:科学发展观一、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使统筹兼顾。(每一点做适当解释)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二、形成条件1、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2、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当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3、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一、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发展在总体上依然处于中等水平。也就是说,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并没有根本改变。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不仅表现在落后地区、农村发展不充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而且表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包括一些大城市依然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因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2、与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广泛。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硬需要”的全部内容,还包括其衍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权利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既有的“硬需要”没有消失,并呈现升级态势,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新生的“软需要”则表现为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对共同富裕,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了相应要求。3、可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一变化不仅是巨大的,也是极为深刻的,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5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在这一时期呈现的发展阶段性特征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背景下的新特征、新状态、新矛盾,而不是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对于这一点,必须有足够的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本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