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总策划:陈俊责任策划:兰婷、刘振国材料采集:邹懿、涂丽丽班级:08国贸(2)班日期:2010-11-17赣江源头,武夷山下,一带“碧水丹山,人文荟萃”之地,就是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石城县。一、石城的基本概况石城县属东南丘陵低山地区。东北部群山林立,西南部丘陵连绵,中部地势平坦。山地约占总面积的89%,水面约占3%。琴江由东北向西南流贯全境注入梅江。属中亚热带潮湿天气。年均温18.1℃,年降水量1919.6毫米。地下资源有钽、铌、锡、钨、稀土、瓷土等20余种。省优质烤烟出产基地,白莲出产重点县。206国道直通南北,石(城)宁(化)公路在境内汇合。石城是“客家摇篮”之一,客家遗址丰硕,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天然保护区一个,天然风景名胜区6个,温泉4处。主要景点有赣江源天然保护区,龙岩摩崖石刻,县城东南7千米通天寨中及玉孟寺,如日山普照禅寺,九寨温泉、沔坊温泉、烧湖里温泉、烧水湖温泉等。革命遗址主要有:红军长征前夕李腊石石城阻击战遗址、红军秋溪整编旧址(中心临时军事委员会驻地)、红军攻克当年中心苏区最大的白色据点——红石寨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毛泽东和朱德同道观下旧居、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中共太雷县中央县委旧址、石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石城县革命义士纪念馆。客家文化遗迹主要有:宋宝福院塔,桂花屋(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囚室),小松杨村亭式坊,清永宁廊式古桥,古驿道闽粤通衢,古城墙、城门,客家民居(沙塅新屋、陈联围屋、大畲黄家屋等),以及客家灯彩、擂茶、宴酒、哭嫁、赛龙船等风俗。地理位置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的东北部,东邻福建宁化,南抵福建长汀县及本省的瑞金市,西毗宁都,北靠广昌;地处东经116°05′46〞至116°38′03〞,北纬25°57′47〞至26°36′13〞之间。自古以来,石城都是江西进入闽西粤东必经之地,素有“闽粤通衢”之称。南北同经长71.8公里,东西纬宽53.7公里,全县总面积1581.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111347亩,约占总面积的89%,耕地面积192646亩,约占总面积的10%,水面面积57794亩,约占总面积的3%,道路、城镇、村落、厂矿237230亩,约占总面积的10%。人谓“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个典型的东南丘陵低山地区。全县有耕地22.5万亩,山地17.6万亩,水面7.2万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石城的农产品更具特色,白莲、烟叶享誉全国,是著名的通心白莲和优质烤烟基地县,199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白莲之乡”和“中国烟叶之乡”。以脐橙、牛心柿为主的果业已初具产业化规模。动植物种类繁多,已查明有野生动物118种,中药材138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8%,活立木蓄积量262万立方米,尤其以毛竹丰产林、油茶林、松脂林等发展较快。旅游资源石城是赣江的发源地,物华天宝,风景秀丽,名胜众多。既有宋宝福院塔、五龙岩摩岩石刻、杨坊村坊式亭、岩岭永宁桥、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囚室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又有西华山、如日山、东华山、通天寨、鸡公岽等风景奇丽的自然景色,尤其是当天高气爽之时,站在东华山顶,犹如身处仙境,更能望见“两省三县”;通天寨更是远近闻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誉。鸡公岽是石城最高的山,山顶有仙人指路、仙人下棋,还留有传说中的仙人下棋的棋盘。石城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一个,自然风景名胜区6个,温泉4处。赣江源自然保护区:1983年经江西省师范大学地理系学者安阳认定石城洋地为赣江源头。2000年“赣江源头”科学考察组进一步确定,该县横江镇赣江源村的石寮河为赣江的发源地。2004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规划面积16500公顷,区内古木参天,林海连绵,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溪流瀑布随处可见,每年能为赣江提供1000万立方米的国家Ⅰ类水,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珙桐、银杏、红豆杉、楠木等珍稀树种有30余种。鸡公岽:海拔1389米,是石城县内最高的山。位于横江镇的桃花寨村,山顶有仙人指路、仙人下棋,还留有传说中的仙人下棋的棋盘。毛竹挺立。环境优美,空气清晰。通天寨:通天寨是远近闻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誉。景区山水奇特,峰峦璀巍,佳境天成,有自然、人文景观30余处。经专家论证,景区被称为“仙人犁田”的龟裂状怪石为全国罕见,极具地质考据价值。通天寨上的玉盂禅寺,建于明代,属全省重点开放寺院。温泉:四处温泉分别为九寨温泉、沔坊温泉、烧湖里温泉、烧水湖温泉,最具开发价值的是九寨温泉。九寨温泉位于江西省石城县屏山镇迳口陂,距县城约16公里。九寨温泉水中含锰、钡、锂、锶、铁等20多种元素,水质符合医疗热矿水命名硅水要求,偏硅酸益于软化血管,对心血管疾病有保健疗养作用和抗衰老作用。革命遗址:石城是中央苏区全红县,是红三军团和少共国际师长征出发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进行过长期的革命实践活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过石城阻击战、红军攻克红石寨、红军秋溪整编等许多重要革命事件。石城有数万人参军参战,为革命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解放后经上级批准的烈士达4209名。现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主要有:红军长征前夕李腊石石城阻击战遗址、红军秋溪整编旧址(中央临时军事委员会驻地)、红军攻克当年中央苏区最大的白色据点——红石寨旧址(屏山)、红四军军部旧址(横江秋溪红家垄)、毛泽东和朱德同志观下旧居、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中共太雷县中心县委旧址(横江)、石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石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客家文化遗迹:石城是中华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有“客家摇篮”之称,历史上是客家民系的中转站。客家文化研究权威学者廖成普为石城题词“祖根中原地,摇篮客石城”。客家遗址丰富,客家风情浓郁,主要有:宋·宝福院塔;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囚室·桂花屋;小松杨村亭式坊;清·永宁廊式古桥;古驿道闽粤通衢;古城墙、城门;客家民居(沙塅新屋、陈联围屋、大畲黄家屋等);客家灯彩、擂茶、宴酒、哭嫁、赛龙船等风俗。石城又是“灯彩之乡”,民间灯彩历史悠久,灯彩道具、舞蹈、音乐皆极优美,是别具一格的表演艺术形式,特别是大型神话灯彩戏“花灯仙子”普晋京中南海演出,“灯彩之乡”美誉蜚声省内外;冯梦龙《三言两拍》中的《喻世明言》中“第二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的“却说江西赣州府石城县,有个鲁廉宪,一生为官清介,并不要钱,人都称为“鲁白水”。那鲁廉宪与同县顾佥事累世通家。”便提及了石城县。文化教育文化设施: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电影院1个、剧团1个,乡镇共有社会文化服务中心10个。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个。逐步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着力开发视频点播、数据广播、互联网接入等网络多功能服务业务。文化艺术:县文化馆、客家灯彩艺术团每年创作编排精品节目10-15个,组织全县性大型文化艺术活动3-5次,参与群众1.58万人次,组织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1350次,惠及群众25.8万人次。国民教育: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教育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6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75所,在园幼儿3560人;小学共111所,在校生28986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21所,在校生22439人,其中普通初中18所,在校生15756人,省级重点中学一所。学龄人口入学率100%。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不断充实壮大,2006年全县有幼儿园教职工187人,比上年增加65人;小学专任教师1122人;中学专任教师1205人;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师数分别为4.5、6.5、5.5人。教育设施:教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全县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60765万元,同比增长26.2%,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21%,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年内改建校舍14865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4380平方米。学校藏书34.36万册,增加20万册。中小学配备计算机1432台,比上年增加492台。体育卫生体育事业:2006年,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组织举办面向不同阶层的各种各类运动会36次,参赛人数5000余人;全县中、小学校体育达标合格率98%,其中优秀率20%,良好率60%,及格率85%。全年参加市级以上运动比赛,共获16奖牌。卫生事业:全年财政卫生经费支出319万元,比上年增长13.5%。2006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14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14个,预防保健机构15个;各类诊所、门诊部38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年末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49张,卫生技术人员494人;全县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6人。2006年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乙肝疫苗95%,卡介苗97.5%,糖丸96.1%,百白破95%,麻疹92.1%。石城物产石城物产充裕,资源独厚,已探明有钽、铌、钨、锡、铁、稀土、花岗岩、高岭土等10多种矿产。龙岗砚石享誉中外,所制“龙砚”历为贡品,深受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工业方面有化工、广播电子、轴瓦、矿山设备制造、纺织器材、南金纸、重纸、印刷等。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先后开发了白莲系列绿色食品(通心白莲、莲子奶糊、白莲慧仁糊、白莲速溶粉、维他莲子奶、营养莲子片、蜂蜜莲心茶等)、客家酒娘、藕粉、茵陈茶、淮山、保健粉等系列食品。其中,茵陈茶、客家酒娘荣获’98江西市场食品质量优胜奖。经济建设(一)、综合2008年石城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7894万元,同比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767万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5153万元,同比增长20.6%,其中工业增加值25761万元,同比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55974万元,同比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6107元,同比增加1105元,增长22.1%。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三次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快速提升、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39.5:29.1:31.4调整为37.5:31.0:31.5,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4289万元,同比增长36.7%,增速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增量超过去五年之和;其中,国税部门、地税部门和财政部门分别完成4357万元、6999万元和2933万元,分别增长16.1%、45.8%和54.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083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5.2%,增速比上年提高26.2个百分点。财政总支出为49969万元,同比增长31.8%,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的支出分别增长20.4%、49.8%、41.0%和28.8%,用于科技和环境保护的支出分别增长1.1倍和11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增速出现回落。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7894万元,同比增长11.0%,增速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生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明显,下半年部分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大。四是返乡农民工增多,就业压力增大。(二)、农业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112万元,可比价同比增长14.6%。其中,种植业产值48388万元,增长15.8%;林业产值7807万元,增长19.4%;牧业产值23476万元,增长19.6%;渔业产值24941万元,增长17.9%。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因地制宜发展烟、莲、果、蔬、畜禽等产业。年末拥有果园总面积57903亩,年内新增果园面积2000亩。新开发、改造油茶林1.2万亩,被列为全省油茶产业建设示范县。年末生猪存栏8.3万头,增长24.7%,全年生猪出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