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10009【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数】2【适用专业】美术学【学时数】32一、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过程《中国美术史》是为美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理清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和脉络,以及对各个时期、流派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的特征、风格的阐述能力。通过课程中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的艺术史观,具备独立的思考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丰满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为其进行艺术创作奠定理论基础。2.技能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美术创作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理论内涵、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背景;了解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风格,并具备对其特征风格的阐述能力;提高学生美术理论的涵养,基本具备观察艺术文化现象、分析艺术发展规律、评论具体艺术作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的、系统的美术史观,以形成赏析、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同时深刻理解艺术创作中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去思考美术与社会、与生活、与心灵的关系。二、课程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课程重点:掌握中国美术各个时期的艺术代表作、艺术风格、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家的基本特征。课程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各个艺术现象产生的潜在性因素,理解艺术创作于社会生活、与经济水平、与艺术评论的关系。解决办法:在讲解上尽量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细致分析,增加学生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三、整体学时分配章节序号章节名称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雕塑与绘画20第二章奴隶时代的美术:青铜工艺、建筑、绘画与雕塑20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艺术、壁画、绘画、雕塑40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人物画、山水画、早期佛教艺术40第五章隋唐美术:人物画、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的兴起、中晚唐花鸟画、佛教壁画和陵墓壁画、佛教雕塑与陵墓雕刻、“唐三彩”40第六章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宋代的画院与院画、花鸟画与山水画的发展、人物画的繁荣、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巴蜀佛教造像40第七章元代美术:“复古”思潮、“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水墨花鸟画的兴盛、寺观壁画40第八章明清美术:“院派”和“浙派”、吴门画派和“明四家”、松江画派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明末的人物画大家、清初画坛、扬州画派、清代宫廷绘画与仕女人物画、明清版画艺术、西洋画的输入、明清的建筑成就40第九章中国近代美术:清末“海派”名家、新美术观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中国早期的美术教育20第十章专题:四川画派20四、课程内容安排(一)总论主要内容:中国美术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讲解,以及它在学科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要求:多媒体课件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确史论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其它教学环节:课题讨论、分组汇报(二)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主要内容:1、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大河之源—关于美术的起源问题、诱人的基石—从石器造型看原始人类的审美意识发展;2、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彩陶的艺术成就、精细俊俏的黑陶艺术;3、雕塑与绘画;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本章主要讲解原始社会艺术风貌和样式,以及不同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特征。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本章重点讲解原始和古代社会艺术作品都带有强烈的精神功能性,以及艺术与巫术、信仰崇拜等观念之间的联系。在讲解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举例讲解,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原始社会艺术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三)第二章:奴隶时代的美术主要内容:1、灿烂的青铜工艺: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特点、青铜器造型与纹饰的演变;2、宫殿建筑;3、奴隶时代的绘画和雕塑。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深入讲究奴隶时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以及其所代表的精神意志。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本章重点讲解青铜器的造型、纹样与演变特点,青铜器作为古代文明的代表和象征之一,各类装饰纹样被视为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在讲解过程中,要使学生彻底理解这一艺术形式与工艺、与文化的特殊关系,应使用作品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去对青铜器以及青铜装饰纹样的认识。(四)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主要内容:1、缣帛画:战国楚帛画、西汉帛画;2、画像石、画像砖艺术:画像石(砖)的分布、古朴深厚的山东画像石艺术、泼辣豪放的南阳画像石艺术、清新明朗的四川画像石艺术;3、壁画:宏丽的殿廷壁画、纷繁的墓室壁画;4、器物上的装饰绘画:铜壁上的装饰绘画、瑰丽的漆器装饰画;5、雕塑:深沉雄大的大型纪念性石雕、寓美于朴的陶俑、多姿多彩的铜雕;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课件。以艺术门类为线索展开讲解各种艺术形式的风貌特征。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本章重点讲解画像石、画像砖艺术,分析这一艺术形式在战国秦汉风靡兴起的社会背景,以及各地区画像砖(石)艺术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特征。要使学生正确理解艺术风格与风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本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五)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主要内容:1、人物画的新发展:顾恺之和南朝人物画、标程千古的“六法论”、北朝绘画;2、山水画的兴起:顾恺之与山水画、宗斌与王微的山水画论、山水画兴起的原因;3、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佛教艺术的东渐与兴盛、早期佛教壁画的内容和美学特征、早期佛教雕塑与建筑。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课件。全面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作品与创造观念。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本章所涉教学内容全属重点,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透彻理解某种思想对艺术创作、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选取恰当准确的图式范例进行讲解。(六)第五章:隋唐美术主要内容:1、人物画:初唐画坛上的两大画风—阎立本与尉迟乙僧的绘画艺术、“画圣”吴道子、丰腴华贵之美—张萱周昉的绮罗人物画、魏晋遗风—孙位及其《高逸图》;2、青绿山水的发展与水墨山水的兴起:展子虔及其《游春图》、李思训父子的青绿山水图、水墨山水画的发展、中晚唐山水画的水墨运动与画家;3、中晚唐花鸟画的兴起: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中晚唐时期知名的花鸟画家、唐代的画马名家及风俗画家;4、佛教壁画与陵墓壁画: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墓室壁画;5、画论中的美学思想;6、佛教雕塑与陵墓雕刻;7、“唐三彩”。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课件。以不同美术类别为分类,讲解隋唐美术的全风貌。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本章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艺术家、代表作以及艺术风格,在讲解过程中应大量列举图片。(七)第六章: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主要内容:1、宋代的画院及院画:画院的渊源、宋代的画院及其画学、院画的艺术特征;2、花鸟画的发展:徐熙与黄笙的花鸟画艺术、北宋院体花鸟画、文同、苏轼的绘画及其绘画主张;3、山水画:荆,关,董,巨的山水画、北宋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米点山水”与青绿山水、南宋“四家”的山水画;4、人物画的繁荣;5、宋代的风俗画与历史故事画;6、巴蜀佛教造像的兴盛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具体作品为例,分别列举讲解宋代院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的特征样式。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本章重点讲解宋代院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的风格特征,这些典型的画种艺术中,又有不同的风格流派和创造思想,要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各风格流派的特征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恰当准确的图片资料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八)第七章:元代美术主要内容:1、元初画坛上的“复古”思潮;2、“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文人画形成的历史条件、“元四家”的绘画艺术;3、水墨花鸟画的兴盛;4、寺观壁画:永乐宫壁画、元代莫高窟壁画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本章中的讲解文人画形成的历史条件以及“元四家”的绘画艺术。其它教学环节:专题影片观摩讨论。(九)第八章:明清美术主要内容:1、继承两宋院体画风的“院派”和“浙派”;2、吴门画派和“明四家”;3、松江画派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4、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5、明末的人物画大家;6、清初画坛:“四王”,吴的绘画艺术、“四僧”及龚贤的绘画艺术;7、扬州画派;8、清代的宫廷绘画与仕女人物画:宫廷绘画、改琦,费丹旭的仕女人物画;9、明清的版画艺术:木刻版画、木板年画;10、西洋绘画的输入;11、明清的建筑成就:北京城与故宫、园林艺术。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本章按风格特征艺术观念讲解具有典型意义的绘画流派。其他教学环境:专题影片观摩讨论。(十)第九章:中国近代美术主要内容:1、清末的“海派”名家;2、新的美术观之形成于发展;3、中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4、中国早期的美术教育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本章学习内容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应按主要学习内容分别阐述讲解。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本章的学习难点在于使学生理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中国美术发展状况。在教学过程总,应做到深入浅出,避免枯燥。(十一)第十章:四川画派主要内容:1、四川画派的定义;2、四川画派的发展;3、四川画派的代表艺术家也典型代表作;4、四川画派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影响。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本章以专题形式展开,系统的讲解四川画派以及其对中国现代美术产生的影响。五、教材与学习资源教材: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教学参考资料:【美】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版。巫鸿:《美术史十议》[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六、先修课要求及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1.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铺以讨论和参观考察,尽力加强直观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实物和研究图片资料。运用图像、幻灯、录像、影片等现代化手段,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教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和能力,提高教学效果。2.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脉络以及各时期艺术流派与风格,理解艺术观念转变的内涵,从而为其美术创作实践提供经验参考和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七、考核方式1.期末闭卷考试百分制。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主要由学生平时上课的学习态度、上课出勤次数、课后完成任务情况决定;终结性评价是课程期末的闭卷卷面成绩。3.评价方法:课程总成绩中,形成性评价成绩,可占成绩总分30%;课程期末的闭卷卷面成绩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