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术后患者的健康指导1、自我监测指导指导患者准确检测脉搏,注意有无出现心律失常而产生放电的感觉或其他症状。如放电不适,放电无效或反复放电,患者出现胸闷、心悸、眩晕、黑蒙等症状,应根据病情进行紧急救护或者及时就诊。2、劳动指导患者术后可正常工作、劳动与锻炼。患者康复后,可以根据工作性质恢复或调整工作,如不能适应原来工作的,院方应主动提供医学证明和就业指导,为患者的劳动安全提供理所当然的指导义务,同时要指导患者视情适量参加家务劳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应避免过度疲劳和大幅度剧烈运动。注意保暖,避免感冒。3、电磁环境指导一般家用电器可正常使用,如微波炉、电视、电脑等,手机也可使用,但须放在对侧接听,远离ICD10cm以上就是安全的,避免接触一些大的磁铁,远离强磁场区域,如工业转换器、雷达、热疗仪、带有射线装置的玩具、反盗窃装置和磁安全棒等。在使用一些医疗技术如外科电刀、体外碎石、体外除颤和离子放疗时,应关闭ICD,结束该操作后应检查ICD功能,禁止核磁共振检查。4、旅游指导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保健卡片,进出机场时,可正常通过机场检测器,必要时应向工作人员做出适当的解释,以备ICD故障或急救时应用。5、生活方式指导指导患者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出院后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酒,生活规律,情绪开朗乐观健康教育1、住院期间给与患者饮食、活动、用药、疾病等相关知识指导2、出院时为患者制定保健卡,标明起搏器型号、品牌、安装时间、起搏频率、使用年限、主治医生通讯号码、复查时间、嘱病人妥善保管,外出时随身携带,以防出现意外及时提供诊治信息,并教会病人自测脉率。早晚各一次(安静时),若发现脉率少于心率5次以上或有头晕、乏力、晕厥等不适及时就医。3、告诉病人及家属医院中多种仪器(如核磁共振、手术电刀、碎石震波、电灼等)均会对起搏器造成一定干扰和影响,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因病到医院就诊时,应事先告诉医务人员。4、详细了解病人居住环境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一般家庭用电不会影响起搏器工作,但注意电吹风不要频繁开关,告诉病人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并不再使用该种电器。5、活动要循序渐进日常工作中不可做大幅度的运动及过度体力劳动(如打网球、举重物)活动以感觉舒适、不过度疲劳为限,可以进行骑车、游泳、洗澡、跳舞等日常生活。6、乘座飞机对起搏系统无大影响需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卡,以便乘机前的安全检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使用手机者,将手机与起搏器植入部位保持22cm以上距离,建议用未装起搏器一侧耳朵接听手机,并且不要将手机放在安装起搏器一侧的上衣口袋内,否则应关闭手机电源。7、定期回院复查最初半年为每月随访一次,然后3—6月随访一次,电池耗尽前每周随访一次,在电池耗尽前更换起搏器(电池耗尽的表现:脉率比预定频率降低10%,说明电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