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石油行业发展趋势预测1.石油能源现状及发展前景1)国际石油市场发展预测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1993年至2003年之间比较稳定,这一时期,虽然有些时候,原油价格有些波动,使买卖双方不尽满意。但在大部分时间内,石油价格一直保持在石油输出国组织制定的22至28美元之间。与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相比,可以说90年代是石油价格最为稳定的时期。过去10年中,原油价格走势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3-1997年,石油价格在15-20美元/桶区间波动,但没有直接从15美元/桶升至20美元/桶。在1998年价格急剧下降后,1999年又升至20美元/桶。此后,除2001年外,价格持续走高。价格升高或许与需求增加相适应,或许由于过去10年中世界经济的扩张。全球性需求的增加对石油价格产生持续压力,根据西方经济增长及存货情况,国际能源组织于2003年第三季度对全球需求重新进行评估,认为需求增长达10%。2003年石油价格坚挺,全年平均每桶价格为27.4美元,达到多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除了全球需求增长因素外,国际油价走高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去年伊拉克战争使伊日均石油产量降为70万桶,仅占伊拉克过去原油生产能力的极小一部分;其二是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因为政治因素曾经一度使原油供给发生了困难。油价升高的结果,使所有的石油出口国都在2003年中获得了较高的收益。石油输出国尤其是海合会国家由于保持了最高的生产水平,并达到了欧佩克规定的最高配额,因而从较高的油价中受益。据估计,海合会国家石油收入从2002年的1200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400亿美元,提高了17%。2003年阿联酋石油收入估计为218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短期预测,由于供给的增加会使原油价格持续下降。大部分的西方机构预测2004年石油平均价格会低于25美元。但是,与往常不同是预计目前石油价格暂不会突然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从长远来看,全球石油市场将出现供给增加和价格下降的趋势。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的生产情况对原油价格的影响非常关键。由于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重化工业快速发展,预计未来两三个月我国石油需求仍将保持6.5%的增速,绝大部分油品需求也将有一定幅度增长。2)中国能源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对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来看,国内方面,2004年1月份我国CPI指数继续保持在3.2,同时,食品、原材料、房地产的价格都有所攀升,开始引发高度关注。国际方面,从整个世界经济来看,美元正在不断贬值,这对我国最起码的影响是以美元衡量的初级产品的价格,包括燃油、食品、金属等都在上涨,而且上涨的速度很快。因此,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极可能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其引发的问题迅速成为焦点。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资源短缺可能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石油、铁矿砂,甚至粮食等能源的获取能力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考验。3)中国将启动石油期货市场自欧佩克日前做出决定:从4月1日起将其产量上限削减4%后,国际石油价格高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由于进口原油的激增,日损失额高达100多万美元。客观现实再一次敲响了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缺失的警钟。形势不利,石油期货交易迫在眉睫。事实上,国际油价的巨大波动一直是中国油企的要害。1993年至今,为了规避价格风险,在国内石油期货市场被无限期叫停的情况下,国内油企都是通过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而拥有这样“特权”的企业也仅仅局限于国有大型石油公司。即便这样,进行国际期货交易也无法“畅快淋漓”,受到“止损额度”等颇多限制。对于根本没有国际期货市场“入场券”的众多国内原油和成品油消费商,只能在颠簸不平的国际原油价格市场上“随行就市”。在中国去年近1亿吨的石油进口中,90%以上是现货采购,而面对2006年底即将全面放开的成品油市场,建立石油期货,已是迫在眉睫。但由于中国石油目前风险控制机制仍不健全,贸然推出石油期货难免发生过度投机的现象,这在10多年前国内首开石油期货市场时,曾有前车之鉴。2.石油工业SWOT分析1)经济发展及宏观政策为石油工业带来的机会首先,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特别是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同时在39个工业大项中,耗能和耗油多的制造、冶金、机械、器材、化工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高耗能和高耗油的重化工业时期。经济特别是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将带动石油需求大幅增加。以2004年上半年看,后两至三个月我国石油需求将增长6.5%左右,绝大部分油品需求也将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具体情况是:汽油需求增长率将相对较高,需求走势将呈现“V”字型。柴油需求将逐步回升。受电力供应制约,燃油发电需求的较大,继而对柴油需求产生较大影响,估计接下来的两三个月柴油需求同比增长7.5%左右。煤油需求走势与汽油需求走势类似,也将呈“V”字,其原因也类似汽油,估计增长幅度在5%左右。化工轻油需求将随各项经济工作的逐步展开而渐渐增强,在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以及化工品市场行情看好等因素影响下,估计需求增长率将达7%左右。部分地区电力供应仍较紧张,支撑着燃料油需求,估计燃料油需求仍有一定幅度增长。石油需求的总增长为石油工业带来好的局面和极大的商机。其次,中国要建立“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并在国内圈定一批“战略油田储备”。从中国能源战略安全出发,除了建立原油、成品油的战略储备外,还应该尽快建立多元化、多形式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即逐步建立我国的“战略油田储备”。在我国东部、中部或西部地区分别找到一定规模、储量丰度高、产量高的油田,在探明储量,打好开发井,落实产能、产量后不予开采,或只作为维持、维护性进行一些生产。一旦国际上出现突发事件、原油油品运输中断等,即可在动用战略原油、成品油之际进行开发性生产,以满足国内消耗需要。据了解,新疆、陕甘宁、川渝、青海这四大油气区将是中国“战略油田储备”的首选之地。2)石油工业整体面临的巨大挑战以中国石油工业巨头之一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例,2003年,中海油的销售收入与赢利水平均创其历史新高。具体表现在,2003年中海油完成油气总产量3336万吨油当量,实现销售收入5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实现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23%。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达1167亿元,净资产为676亿元。尽管如此,我们仍必须清醒地看到隐藏在成绩背后的石油工业必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资源问题。近年来,勘探工作虽然年年都有发现,年年储量都是净增长,但总体而言,现有的资源远不能满足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开发技术上还没实现根本性突破;油田的开发成本也将会大幅上升。二是管理与发展的要求存在诸多不适应。企业内各业务板块之间均存在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和落实的不深入,不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尚未建立。海外发展的实质性能力还比较脆弱。三是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定位不清,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力量分散,研发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够;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四是人才瓶颈问题仍然突出,人才的配置、储备、培训都与行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3.国际石油市场回顾和新年展望2003年的国际市场油价经历了自1990/91年海湾战争以来最大幅度的震荡。地缘政治因素再次左右能源市场。美国轻原油WTI在美国长时间准备的伊拉克战争爆发前飚涨到接近40美元。委内瑞拉、伊拉克和尼日利亚的供应问题造成西方库存低下。高油价没能阻止美国和中国两大经济实体石油需求的增长。年底布伦特油价超过30美元。而战后伊拉克石油设施不断遭到敌对破坏和出口石油重返市场的久久拖延使大多数分析家对2003年油价下跌的预测落空。2003年市场回顾在2003年大部分时间里,市场是在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度过的,特别是一季度和四季度。年初冷冬引起的旺盛取暖燃料需求、委内瑞拉250万桶/日出口量因罢工而中断以及伊拉克战争前景,导致WTI和布伦特油在3月上半月分别涨到37.83美元(3月12日)和34.10美元(3月7日)。2月初,美国原油库存量降低到2.698亿桶这一自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欧佩克在1、2月份两次合计增加日产量配额280万桶。在美伊开战前的几天,油价开始大跌。市场预期联军速战速决,对中东出口影响不大。美军在3月20日入侵伊拉克后,4月9日攻占巴格达。对伊拉克重返市场的乐观展望和委内瑞拉产量回升使布伦特油价在4月底跌到接近23美元。然而伊拉克恢复出口的拖延和美国库存持续低下使油价迅速反弹。正当美国汽油市场处于需求高峰之际,8月中旬美加大停电致使北美9座炼油厂停产,投机商在期货市场上多头部位的创记录高峰使汽油价格每加仑涨破1美元。因伊拉克恢复出口遭遇重重挫折,欧佩克得以顺利抽紧资源。下半年经济复苏的加快使美国和中国的石油需求大增。在欧佩克9月份决定反季节削减供应量后,油价在低库存和寒流天气的刺激下节节上扬,WTI和布伦特油于12月18日分别涨到33.71美元和30.80美元。而鉴于近一年多来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欧佩克不愿采取措施冷却油市,2003年,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平均为28.14美元,是过去15年来最高的。WTI也高达31.02美元,是自198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04年油价展望油价以接近美伊开战以来的最高水平进入2004年。世界经济加快复苏将使石油需求继续保持2003年的增长势头。俄罗斯和伊拉克产量的增加有助于缓解市场供应吃紧的局面。在市场份额因减产而部分让给非欧佩克的同时,欧佩克内部可能面临产量配额的重新分配问题。供应量的增加可能使西方库存状况得到改善。尽管美元的弱势可能支撑石油和其它商品价格,但布伦特油价可能仍会从2003年平均每桶28.44美元的高水平下跌到大约25美元。油价的支撑因素经济增长与需求世界经济的复苏进度在加快,并已在石油需求上反映出来。在最早发布2004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从2003年的3.2%上升到4.1%。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12月则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2%。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预计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4.5%,远高于2003年同期的2.9%。欧元区1.8%的经济增长将好于2003年0.5%的增幅,但日本的增长率将由去年的2.5%减慢到0.8%。因为经济向好,EIA最近两次调高对2003年美国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2004年美国石油需求量将上升1.5%,达到每天2037万桶。需求增长迫使美国增加石油进口量,EIA预计2004年石油进口量将从2002年的1054万桶和2003年的1131万桶上升到1163万桶/日。在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加快将使中国和印度石油需求在2004年继续上升。2003年全球石油需求大约130万桶/日的增长部分大都来自美中两国,这种状况在2004年可能还会持续。欧佩克限产欧佩克以美元疲软为由认为目前的高油价合情合理。在2003年,在美元对欧元汇率下跌17%的同时,WTI上涨了19%。欧佩克打算在2月10日开会讨论二季度产量政策,预计届时该组织将从3月份起削减供应量,以防油价在需求淡季下跌。欧佩克10个成员国目前产量配额为2450万桶/日,届时该组织可能削减100万桶日产量。在非欧佩克增产能够满足世界需求增长的情况下,欧佩克要维持25美元的油价将需要进一步减产。美元贬值美元与石油的关系在2003年所以表现突出是因为投资商担心美国经常帐户赤字上升而将金钱注入石油和其它商品市场。分析家认为美元汇率与油价的联系是心理因素而并非事实。但欧佩克说他们需要提高以美元交易的油价来弥补购买力损失。多数分析家认为美元近期内迅速反弹的希望不大,因为美国利率处在45年来的低水平,而持续不断的安全问题也抑制投资。不过美元对油价的支撑作用可能是短暂的,特别是在中央银行出面干预的情况下。油价的负面因素非欧佩克增产连续4年超过25美元的高油价使一些依赖高价格的非欧佩克油田得以生存。尽管新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