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摘要:从正在制定中的新能源规划传出的消息,我国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规划目标宏大;到2020年光伏装机达到2000万KW,风电装机从之前规划的3000万KW提高到1.5亿KW:核电装机从之前的4000万KW提高到8600万......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大优势是地域分布比较均衡且资源量巨大,其资源量相比人类需求来说,可谓资源无限。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全面进行,新能源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年代。关键词:新能源资源潜力发展现状对策建议新能源的特点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据世界断言,石油,煤矿等资源将加速减少。核能、太阳能即将成为主要能源。当前,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新能源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尚未大规模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有的甚至还处于初期研发阶段;资源赋存条件和物化特征与常规能源有明显区别;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成本较高;清洁环保,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但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点。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的界定也会有所区别。发达国家一般把煤、石油、天然气、核能以及大中型水电都作为常规能源,而把小水电归为新能源范围。中国发展新能源前景跟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资源量巨大。新能源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一直是国家政策扶持和政府工作侧重的主要产业。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和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健全节能环保的各项政策。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再次提到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产业,同时首次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进日程。算上2010届的《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已经是连续第五年将发展新能源发展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能源产业目前存在巨大投资空间。十一五规划最初公布时,国家将向新能源领域倾斜的意图就已经得到凸显。《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到,到2020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可再生能源比例将由目前的7%提升到16%,这一比例无疑意味着大手笔的财政投入。如果按照国务院《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今后十一五期间的环保投资将占同期GDP的1.35%,那么只要每年GDP增长,其投资规模也相应增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在召开的第四届再生能源金融论坛上透露,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总投资将达4.5万亿元,能拉动全社会总投资9万亿元。新能源的开拓是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指出,到2020年中国年需用煤量为40亿吨。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1145亿吨,按照目前能源的消耗速度,中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仅能维持30年的消耗。寻找可替代能源及开发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将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中国风力资源极为丰富,风能发电很可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在今后能源产业中起到领军作用。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员朱瑞兆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风能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已探明的中国风能理论储量为32.26亿千瓦,可利用开发为2.53亿千瓦。风能如果能够全部利用起来,将满足当前能源需求的近四分之一。此外,中国的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同样便宜的科研能力,同样对推动新能源发展有举足轻重作用,以风电为例,这两年的生产成本就降低了一成有多。虽然现时风能发电成本比火力发电还高1倍,但若趋势持续,风电成本未来将会与火电看齐。开发利用现状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增速趋缓,国内能源市场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却给新能源发展带来契机。政府抓住结构调整时机,着力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良好的发展前景使中国新能源行业受到大型能源集团,民营企业、国际资本、风险投资等诸多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到2009年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758万千瓦和23万千瓦,相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51倍和7.7倍;光伏发电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安装量超过160兆瓦,超过了2009年前几十年安装量的总和。其中,并网发电占到了总量的85%,达到135兆瓦。核电引进建成91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预计2020年可实现7000万千瓦的目标。目前,我国太阳能制造能力和太阳能利用面积已经达到世界第一,风电连续几年成倍增长,2009年新增风力装机1000多万千瓦,居世界第一,其次是美国和德国。从累计装机来看,位于美国、德国之后,排名第三。2009年,国内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7%的比例,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9.9%。我国的能源结构,特别是电力结构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继续优化,火电比重下降,新能源比重上升。至2009年底,全国火电装机6.5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8.2%,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74.6%,较2008年底下降1.5个百分点;水电装机1.97亿千瓦,增长14%,约占22.5%,较2008年底上升0.74个百分点;风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光伏发电超过20万千瓦。核电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全国在建核电机组20台,为全世界在建机组最多的国家,在建规模达到2192万千瓦。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建议虽然近年来我国在鼓励新能源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包括法律法规、发展规划、财政支持政策、产业发展政策等,但目前国家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政策之间需要统一协调,特别是各级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的支持政策还不到位,中央和地方在相关的公共财政体制上也存在利益冲突。笔者认为,应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在梳理整合已有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统筹资金、技术、市场、规划、科研等多方面因素,加大新能源政策制订和完善的力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避免将来陷入被动跟从、受制于人的落后局面。从近几年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和瓶颈仍未消除,主要表现在:资源评价工作不充分,技术总体水平较低,成本跟常规能源相比不具备竞争力,产业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市场规模偏小,公众消费意愿不强,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全球各国新能源发展经验,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正确选择新能源发展方向根据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确立以太阳能为核心、核能和风能为重点的发展方向。1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领先在太阳能电池生产领域,中国已取得重要地位;在消费领域,中国也将成为使用太阳能的大市场。将太阳能全面导入建筑领域符合大规模城市化的国情。但太阳能应用中的主要问题还是“价格”,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技术可在三五年内将组建成本降低到平均每千瓦低于2000美元,但仍然高于风能、水力、核电等的成本,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现在,制造太阳能过程中的耗能与产能比已经可以达到1:25。太阳能利用中的另一问题是不稳定,受到昼夜、季节和地理等条件限制。要解决这一问题,电力的储存技术很重要,但目前还不完善。太阳能要大规模使用就得靠智能电网,与其他电力互补,但智能电网的发展仍是个有待成熟的题目。2风能建设速度最快风能设施建造费低廉,运行简单,是目前中国发展最快、商业化程度最高、经济上也最适用的新兴产业,到2009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已经是全球第二,是目前中国最成熟也最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技术,但是也存在与太阳能一样的不稳定的问题,在电力的存储方面有着和太阳能一样的难题,同样也要靠成熟的智能电网技术来解决。3核电装机速度将加速无论人们对核电的存废问题各持己见,兴建核电厂而且容易引起一些纷争,其最大的隐忧还是安全性。核电在目前的中国发展还是非常迅速,从经济和安全方面来看,核电已经具备与常规煤电、水力发电竞争的优势,核电、水电、火电在中国有三足鼎立之势。4生物质能难以形成产业链生物质能中国已经有相当长时间的应用,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生物质的直接燃烧阶段,商业化程度很低。来自动植物和微生物等有机物,包括林业副产品、农业废弃物、生活污水、禽畜排泄物、工业有机废物等,从陆地到海洋,分布广泛。有研究指出这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世界第四大能源,年产量远远超过世界总能源的需求量。虽然如此,因为其极为分散,其收集的成本过于高昂,再加上加工的技术也不成熟,目前还不能在能源市场上站有一席之地。目前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乙醇汽油等扩大试点工作。但相对来说,许多技术都还处于试验的阶段。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目前我国能源消耗中,煤炭消耗占70%,这是由我国能源赋存条件决定的。一方面,放弃煤炭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另一方面,煤炭利用又是高碳排放的能源。因此,重点发展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力争突破新一代燃煤发电零排放、多联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技术等煤电技术及二氧化碳捕集等相关减排技术,已成为重大战略任务;积极发展安全清洁核能技术,优先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及相关的并网和设备制造技术,应实现新能源技术规模化、商业化,并建设智能电网。远期看,要力争突破核聚变能技术,并建成我国可持续能源体系,使今天的新能源成为未来的主导能源之一。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缺点,对其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利用是新能源开发的首要问题。显然,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复杂程度要比常规能源高得多,涉及资源评价、材料和设备制造、工程设计、配发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必须进行跨学科联合攻关,这对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科研体制提出了挑战。国家需要在搞活科研创新机制、打造科研合作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科学预测能源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能源发展战略近年来电力工业供需形势的大起大落以及风电、核电等产业实际发展速度大大超出规划目标的事实提醒我们,要重视能源战略的综合性和前瞻性,而这些都取决于对未来能源需求的准确预测。只有把我国现实生产力水平、所处的发展阶段、党中央确定的“两步走”奋斗目标、国际能源科技的发展趋势、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环境承受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统筹考虑,综合分析,才能系统把握各个阶段、各个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远景,进而科学制定出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新能源发展目标,使之真正成为我国能源长远发展的指南。国家应及时更新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指导目录,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新能源的投资。同时,也要对新能源投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局部重复投资或投资过热。防止企业借投资新能源套取财政补贴、减免税费或增加火电投资配额等不良行为。约束高污染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行为,尤其是多晶硅副产品四氯化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从我国能源的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安排能源布局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节约为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其中“多元发展”的最重要体现就是新能源的发展。但是,在制定能源战略过程中,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经验,而应充分结合我国国情。我国能源的基本现实是“缺油少气多煤”,这决定了未来几十年煤炭仍将是我国一次能源的主力。从二次能源系统看,大火电、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