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摘要】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发展观、以及正确的环境观。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健全高中教育阶段教育机制发展,充实国家人力资源,帮助国家教育向丰富化、内涵化和现代化发展。【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素质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培养的重要性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由一线三面构成。一线即人地关系为主线;三面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教师只有围绕核心素养进行地理教学,学生才能够学习到真正的地理知识,学生才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才能够让地理知识“活”起来,让其学习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出来。二、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1.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一是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一方面要了解人地关系的内涵,定义为“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互感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反映了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与作用,另一方面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与把握,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顺应与抗衡。”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最后一单元阐释人地关系的演变与如何实现人地协调。另一方面要知道人地关系的现状,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水资源、能源等出现空前的紧张。二是挖掘教材人地协调素材,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高二阶段,在高一认识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信息,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如必修二的人口和城市中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标准可通过活动来实施,比如让学生调查西宁市的变化,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让他们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渗透人地协调观点的教育。另外,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个知识模块中“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这一知识模块的内容对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进行集中的教育,为了使这种教育深入人心,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达成这些目标,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写一篇有关生态保护的小论文,同时结合实际在校园里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让人地协调观点深入他们的心中,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2.学生的综合思维的培养一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由简人难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头脑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进行深入的思考。二是注重知识思维导图的构建,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发展。在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促进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容,对这些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建立,使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以便熟练运用。三是从生活实际人手,逐步完善地理思维能力。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四是引导学生由“建模”到“废模”,培养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思维。“熟能生巧”的原因就在于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但完全受制于思维定式的影响,也容易出错或者遗漏答案要点。如“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汛期、结冰期和含沙量四个方面分析表述,在分析黄河的时候,上中游还要分析水能,部分河段还有考虑凌汛。3.学生区域认知的培养一是多使用图,加强方法指导,培养?W生的读图、绘图、用图习惯。二是加强培养学生图与图、图与文的转换能力(目前在高二阶段要重点强化)。三是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准确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4.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首先是要走出去,走出去进行实地观察。野外观察,不但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且增强了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从而保证了地理教学的质量。比如:在学习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担任“调查员”,在课前调查自己家里的用水情况,并制定家庭的节水计划等。其次针对地理对象的复杂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的间接性,使学生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一一进行观察,这就给学生们认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带来很多的困难。最后,利用假期导学案,引领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利用QQ群和微信进行适时指导。让学生逐渐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通过自我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观念的养成。总之,地理核心观念的养成是学生学习和培养核心素养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观念的形成能够带动学生行为的转变,能够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