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本学期课堂主要教学内容教材共分九个部分•导论•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第八讲当今中国与世界2课堂主要话题之一从社会主义一词的来龙去脉及其历史流变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两字•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你能厘清以下几种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区别吗?“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或模式都是在随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实践的发展而出现的。3社会主义一词的起源•从字源学角度说,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衍生于拉丁文形容词Socius(社会的),其最初含义是与“个人的”相对立,含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18世纪中叶,欧洲有学者及仁人志士用这个词来表达他们不满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而期望实现的集体主义理想。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这个词含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公平而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意思,而当时的“共产主义”一词,则一般是指通过生产资料公有的办法来建立社会平等,主张取消财产不平等。在当时,马克思、恩格期是把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同义语来使用的。都是指要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形态(资本主义许多东西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部分)。•我国早期把socialism音译为“索昔阿利司”,直译为“人群之说”、“人群主义”,意译为“安民新学”。把communist音译为“康密尼党、康密尼人”,把communism意译为“主贫富均材之说”、“贫富适均”等,梁启超从1902年9月25日出版的《新民丛报》第18期开始,把当时日本人通用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词移植过来。从此,“社会主义”一词在我国书刊中逐步得到使用。从共产主义的概念来看,“共产主义”译为“公共主义”更准确。4社会主义一词的当代含义•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社会主义”通常是指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也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也包含有不科学的、空想的成分。•社会主义一词有多方面含义:一是指学说或思想。二是指运动或实践。三是指制度。总体来说,社会主义是一种建立在资本主义基础之上并在各方面都比它更加美好的社会理想和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或模式都是在随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实践的发展而出现的。5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三次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转变: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使在人类社会有久远历史的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在这个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影响下,组织了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规模宏大的社会运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转变: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建立,形成传统模式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在人类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到20世纪70年代,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成为多国的实践,普遍上是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转变: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试图建立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的出现是这次飞跃的重大成果斯大林逝世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纷纷掀起了改革的潮流,最早开始于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拉开了序幕,中国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三次飞跃正在实现过程中,超越资本主义也在进行中。何时出现第四次转变、社会主义出现新形态?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两字的涵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是指中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上,吸收了许多过去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两字也指突破了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过去我们几乎照搬了斯大林的一切做法:全盘农业集体化、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带来的饥荒、无视法制的清洗、以党代政、个人专权、单一所有制的计划经济、否定市场经济、否定个人拥有生产资料的权利等等,斯大林模式的特质是高度集权,经济政治文化,对外关系上都具有这一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破解了20世纪初期以来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难题”,即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课堂主要话题之二正确评价毛泽东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也可分为传统社会主义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对于一个政党来讲,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关系重大。思想路线,亦即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道路、原则和方法。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关系到指导思想是否正确的大问题。思想路线如果错了,其他各方面的理论以及实践不可能正确。正是因为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1957年下半年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会出现那么严重曲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程度不同地偏离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领导全党进行的第一个拨乱反正,就是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权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归根到底就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引导下取得的。课堂主要话题之三:改革开放前夜的一场交锋:“求是派”战胜“凡是派”—“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教材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搞清楚中国的国情。中国搞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有哪些具体特征,有了哪些变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制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所有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前我们党进行过探索,但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中国之所以会发生“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错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我国的国情缺乏科学的、清醒的认识,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是基于对“人口多,底子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基本国情的正确把握,邓小平引领中国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特征有了很大变化,“一穷二白”这一概括已经不能反映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全貌。•本讲课堂主要话题就是通过我国经济社会的一些数据、指标来了解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以更好理解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我国的大政方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9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教材第一讲)本讲共四节•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中国正处于并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线变化•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2.中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四、全面深化改革1.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2.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3.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和方法11教材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课堂主要话题之四: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变与不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已发展到一个怎样的程度呢?12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大”——经济总量大、地大、物博、人多、民族多、地区差异大、历史悠久、发展潜力大、回旋余地大。•“穷”——生产力水平低、人均GDP低、人均占有资源量少、人口素质相对低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是国情。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初级阶段,这就是国情。必须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八个字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基于这样的一个基本国情,邓小平引领中国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情的具体特征有了很大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把握好我国的基本国情,依然是制定发展方针政策的总依据,对于中国走好今后中国的路依然至关重要。13“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是对当前中国国情特征的清醒定位十八大指出,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状态,仍然带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三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三个“没有变”,也决定了中国的三个“世所罕见”•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改革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这是对中国国情的清醒定位,对发展方位的科学判断。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前进道路上,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继续深化改革。14当今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课堂主要话题之五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探索,在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了许多新的认识,展开了许多新的实践。15越、朝、老、古四国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在经受住了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后,中国、越南、古巴、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探索,在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了许多新的认识,展开了许多新的实践。•总体而言,越、朝、老、古四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保持了国内政局和社会稳定,在经济上进行不同程度的政策调整。•越、老两国经济调整力度较大,政治改革方面也有一些举措。•朝、古两国,面临着西方国家分化和打压的严峻挑战,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矛盾突出,不得不把维护国内政局稳定作为党的工作重点,维护执政党地位和政局稳定成为头等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本国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进程。•随着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深入,在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会有新的成就,也必将有新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教材第二讲)教材的内容安排:•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第二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三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第四节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第五节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课堂话题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教材第二讲课堂主要话题之六: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一、我国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艰辛探索过程•二、今天怎样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三、今天为何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四、为何把市场作用从“基础性”改为“决定性”•五、过去30多年中国较好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六、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休克疗法”17我国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艰辛探索过程经济活动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如何最有效地配置资源。我国改革的核心和围绕改革争议的焦点也是寻求解决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关系。对“两只手”的关系,我们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艰辛认识过程。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但直到1992年,才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确定为我们改革的目标。•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