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规律XXXX上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联系发展矛盾学习提纲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2.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矛盾)?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4.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5.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唯心史观: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2、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见88页相关连接)A.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A.邓小平理论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D.生产力E.“三个代表”的思想F.自然地理环境G.文学艺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鲁迅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爱情观80年代的恋爱90年代初的恋爱90年代中后期的恋爱21世纪的恋爱80年代:公园里的恋爱90年代初:大街上的恋爱新世纪:网络里的爱情结合历史知识,谈谈为什么中国人的爱情观念会不断变化。90年代中后期:歌厅里的恋爱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存在)决定了其思想、观念是为其服务的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盲流打工仔、打工妹民工城市建设者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给农民工、异乡人、乞讨者以更多的宽容和爱心。北佬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①.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第一位)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④.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预测,使人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推动事物的发展;在顺利时居安思危,在困难时看到光明。)b.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它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注意: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则不是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领域的具体表现。(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决定具有相对独立性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促进阻碍小结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决定社会存在反作用(促进、阻碍)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想一想: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2)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②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的实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约几百万年)(约3000年)铁制工具(约1163年)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约230年)石器金属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1)含义: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①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②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生产资料公有制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按劳分配制度F大机器生产G人民代表制度H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I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的实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4、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的意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时,要用阶级分析法(含义、地位)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实现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具体表现(P91)注意: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非对抗性的矛盾其性质决定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3)实现方式:(2)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1)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改革特点:非对抗性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解决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基本含义辩证关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反映、反作用(阻碍、促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规律)实践通过不断解决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实现途径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物质社会存在意识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包含包含(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易错解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是不依赖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而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和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歪曲和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的反映。错错错1、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试管婴儿”已经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知识巩固2、在新时期,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将其写入宪法,以更好的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领导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主要体现了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2005年7月26,有着近50年编修史的经典辞书《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在京首发。据此回答3.语言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新版《现汉》新增词语6000余条,同时删去了近2000条不合时宜的旧词。词语的“生老病死”反映了汉语言的发展轨迹,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这表明()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45、(2008江苏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前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2、社会存在的变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