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小柴胡汤及其应用10七年制2班第二小组王兰芬•少阳病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为主证,皆宜用本方来治疗。因此,本方为少阳病的代表方,其他各柴胡汤均由此方衍化而来。•外邪侵犯少阳,肝胆气逆,胆火上炎,枢机不利;正邪交争,口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少阳病•少阳病位:半表半里,居于太阳和阳明之间•病邪不在表,禁汗,不在里,禁下。•治疗原则:和解为主治疗原则:和解法•1柴胡:《神农本草经》记载:柴胡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除新•《名医别录》谓:除伤寒心下烦……胸中气逆。————可见柴胡疏肝利胆,通畅三焦小柴胡汤中药物意义•柯韵伯:柴胡为气机枢纽•邹澍(shu):张仲景著小柴胡汤之效——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渑然而汗出解•——有以上可知,柴胡证皆是由上焦不通上焦不通——气阻——饮停——生火——呕吐•柴胡:疏解肝气,不能清气分之邪•半夏,生姜——止呕蠲饮,但不能通上焦•黄芩——撤热,但不能通上焦•人参——扶正柴胡,黄芩——解半表半里之邪,又能清胸腹蕴热。•小柴胡汤应用•1伤寒中风•2热入血室•3柴胡达原饮•4柴胡桂枝汤•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张琪:外感临床表现发热恶寒,苔白脉浮数,恶心呕吐等证,投以本方,重用柴胡,去人参(因正气不虚,可以不用),莫不取效,不必局限于往来寒热。2热入血室•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2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热入血室?•多指妇女感受风寒或者其他外邪,适值月经来潮或者月经将近,甚或产后气血大伤之际,血海空虚,外邪乘机而入,与正气相争,搏结于血室,即称为“热入血室”热入血室的热型?•1续来寒热•2如疟状•3不典型的热型,如时来寒热。热入血室后经血的情况?•1经水适断,经水不畅•2热入血分,破血妄行•3经水淋漓不断,血崩下血•4经后血室空虚,邪热内结,不能随经血而解,瘀阻于胞宫热入血室的治疗原则•1一方面,提透下陷之邪,清解内陷之热——清透兼施•2另一方面,照顾正气,使之驱邪外出热入血室治疗原则的依据??•因为此时血海已经空虚,不论是邪热瘀阻于胞宫还是热被血结,都不能妄行活血之法,即使是热破血行也不能单纯的用清热凉血之法,因为清热凉血的药物虽然能够清热但是不能够透邪外出,所以透邪外出才是当务之急•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在血室的外围,从足厥阴肝经入手,可以透达血室的邪热,又因为肝胆相表里,所以治厥阴,先从少阳入手,从少阳以解厥阴之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为妇女的生养之本,肝脏络于阴器,而且肝藏血,所以对血室的概念应该全面的概括,才能符合临床而不是单独的把血室当作某一个器官而言。血室?方解?加减?•1透邪——柴胡•2清热——黄芩•3扶正——人参、生姜、大枣•加减•1血块、腹胀痛——川芎、红花、益母草、•2邪热较重,肝不藏学,破血妄行——生地、丹皮•3出血多——侧柏叶、棕榈炭、•4邪从热化,热邪与瘀血搏结,随冲任上逆出现口苦,头痛目赤,烦躁——栀子、黄连、大黄•热入血室的病例•刘某、女29岁、2002年、3、19出诊•患者于1998年10月产后,曾患外感发热、治疗热退以后经常心烦,幻视,近一周、夜间恐惧不敢熄灯睡觉,多梦纷纭、自觉一人卧于身旁,夜间昼消,头痛、头晕。时见恶寒发热,•辨为:产后外感,余邪未尽,热入血室,•治法:和解肝胆清热安神•柴胡20黄芩15党参15半夏15甘草10生姜10红枣3枚丹皮15栀子10益母草20•服药以后诸症好转,继服三付、诸症痊愈•《素问。五脏生成篇》谓: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肝藏魂,魂不藏,而多梦纷纭,闭目则有奇怪之状”•“邪气扰于肝胆,则有恐惧之感“病机:外邪侵犯膜原,湿热瘀阻气机不通治疗:外感兼有痰浊湿热者•药物组成:柴胡、黄芩、枳壳、厚朴、青皮、桔梗、草果、槟榔、苏叶梗甘草柴胡达原饮•吴某、男、83岁、1984年5、27日出诊•病人发烧两个月,在某医院治疗无效,血尿,X光胸透阴性,用抗生素治疗以后热势不退,病人隔日或者是隔两日恶寒发热,体温39℃~40℃之间,发烧前先有胸前部的灼热不适感,继之是颈背恶寒状热,肢节腰疼,胃脘满闷堵塞,舌苔白厚腻,由于发热日久,又加高龄,身体衰弱不支,脉证合参,为外邪侵犯少阳半表半里,痰湿兼夹热邪阻于中焦,阻遏气机,•治法:和解化湿清热•方药:柴胡达原饮加减•柴胡30黄芩15半夏15生姜10甘草10草果仁15槟榔15常山15厚朴15生石膏50桂枝15•6.1号二诊,用前方2剂以后,胃部始觉舒适感,连续四天未发烧,但当日上午胃脘部觉热,体温上升到39.6℃,呕吐一次,下肢沉重,当时注射氨基比林一支,烧渐退,脉象弦滑,舌苔渐化,综合脉象,乃湿热渐退,邪有外透之机,综合前方加减以透邪。•处方:柴胡30桂枝20半夏15黄芩15草果仁15槟榔15常山15生甘草6干姜10大枣3枚•6.5号三诊服药两剂以后,仅有一阵微热,体温37.5左右,时间甚短即退,体温在37.5左右,(约十分钟)胃部仍有小的灼热感,扰闹上冲呃逆,舌苔转薄,脉弦滑,此外邪已透,湿热已减,仍有胃不和,胆气上冲之证,•治法:清胆、利湿、和胃•方药:蒿芩清胆汤。•服药两付,胃部自觉清凉,大便通畅,体温35.5℃~36.5℃,从此而愈•••本患者发烧两个月,时起时伏,迁延不愈,西医未予确诊,用抗生素治疗热势不退,中医辨证属于寒邪入于少阳,痰湿热邪内阻,在半表半里,不能发汗,不能用下法,只能用和解半表半里之法,但是小柴胡汤只能祛除半表半里之邪,并不能使湿浊除去,故用槟榔。常山,厚朴,草果仁辛开化湿浊,与小柴胡合用,服药4剂以后仍有胃脘部胃热,胃脘部扰闹上冲,此为外邪虽去,但是痰湿夹胆热上冲,用蒿芩清胆汤清胆和胃化痰。•在第一剂的时候使用石膏,是因为只注意到化湿浊,而不注意清热,则容易化燥伤阴,所以在出诊的时候加石膏50g以清热存津液柴胡桂枝汤和麻黄桂枝汤的区别•柴胡桂枝汤治疗外感肢节烦疼较甚•麻黄桂枝汤治疗身痛,腰痛,骨节痛。麻黄主要以无汗而喘,寒邪在表,肺气不宣为宜,•柴胡桂枝汤虽有表邪不解,但是有心下支结,微呕,属于少阳和太阳合病,临床上应用时无喘咳等肺气不宣之证。以此来鉴别•王某女29岁工人,1994年11.12初诊,•一周以来,恶寒发热,体温持续在39℃~39.6℃之间,全身肢节疼,头痛,口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舌苔白干,脉象弦滑而数,小便赤大便干,无腹满硬痛等阳明腑实证,曾用解热镇痛药物极其抗生素治疗无效,脉诊合参为寒邪外束,血热内蕴,•治法:疏解外邪,清透里热•方药:柴胡桂枝汤•药物组成:柴胡20桂枝25生石膏50甘草10半夏15生姜10红枣5枚金银花50•11.19号二诊:全身得汗,诸症皆平,体温36.5℃,脉象浮滑,舌苔已退,继续调理而痊愈•按:本例重感冒,中医辨证为表寒里热之证,入冬以后,气候寒冷,发生的比较多,病人全身肢节疼痛,盖风寒之邪束于肌表所导致,伴有发热,舌干,脉数等症是由于邪热内蕴,不能外达,治用柴胡、桂枝解表邪,石膏,金银花清里热,表邪解里热清则诸症自愈。为什么不用大青龙汤呢??•大青龙汤为麻黄汤的变方,以麻黄治疗风寒束表,无汗而喘者为宜,本方没有出现无汗而喘,而是以身痛为主,因此用柴胡以解肌表之邪,桂枝调和营卫以治疗肢节痛,麻黄汤和桂枝汤,治疗身痛时皆用桂枝,可见,桂枝为治疗肢节痛的要药。20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