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②解释种群数量增长(“J”型曲线、“S”型曲线)的一般规律。2能力目标:通过细菌的种群数量的推导公式活动,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数学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二、教材分析在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有如下说明: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这节的描述出现在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第四部分《种群和群落》的第二项内容标准,即“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属于能力层面的“模仿”水平和知识层面的“理解”水平。在活动建议里则提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人教版教材中这节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二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三是探究活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三、学生情况学生们在本章的第一节已经习得了种群的概念,了解了种群的特征,尤其是各种数量特征,在此基础上过渡到种群数量变化的学习。学生们在数学课上学习过指数函数的表达式和坐标图的绘制,这为本节课数学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四、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模型构建法是新课程、新教材中提出的新的科学方法,而数学模型又是高中阶段模型构建法的难点。本节课遵循建构主义的理论,在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上,重新建构新的知识──建构揭示生物学规律的数学模型。五、设计思路本节内容用2课时教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先对课时内容进行调整,将探究实验放在第1课时,并组织实验小组开展进一步的实验,将实验结果用于第2课时。设计的线索是:按“观察、提问→作出假设→数学表达→检验、修正”的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整体教学思路是:1、在建构细菌种群增长“J”型曲线模型后,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将两种数学表达方式(方程式和曲线)整合在步骤三中,提高课堂效率。2、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后,做巩固练习。并运用此方法尝试构建“S”型曲线模型的方程式。3、将两种曲线进行对比。提高生物的理科思维。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2、根据建构的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七、具体实施流程(一)通过建构细菌种群增长“J”型曲线模型,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教师行为学生活动从种群的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和必修一学过的物理等模型的建构引入。讲述:细菌繁殖与种群数量的变化。观察:细菌每20分钟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提问:180分钟后,由1个(起始数量)细菌分裂形成多少个细菌?细菌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何?假设:①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同学聆听、观察与思考。建立公式:Nn=2n(n为代数)完成学案直角坐标曲②种群增长倍数保持不变。介绍:两种数学模型表现形式:数学方程式、曲线图。让学生完成种群的增长曲线时间(min)20406080100120140160180细菌数量(个)248163264128256512提问:曲线图有什么局限性?呈现表格:时间(小时)01234细菌数量(个)21612810248192提问:如果进一步实验检验数量如下表,问t小时后,细菌的数量是多少?该公式应如何修正?启发学生归纳方法。设N0为起始数量,为倍数,推导:N1=N0·N2=N1·=··检验、修正:Nt=N0·t(N0=2,=8)补充“J”型曲线的实例a:实验室。b:种群刚迁入适宜的新环境时。特点:增长倍数保持不变。补充说明:“J”型曲线是平滑的,实际的种群数量会有一些偏差。曲线只能反映种群大致的变化。补充练习题。东方田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以来,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已经生活着约20亿只东方田鼠。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则第30天该种群的数量为:_______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过渡:能一起持续下去吗?增长倍数能保持不变吗?酵母菌与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个体,有类似的增长。线。思考回答:不够精确。修正为:Nt=N0·t(N0=2,=8)构建了种群增长的“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也总结归纳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①观察、问题②作出假设③数学表达④检验、修正(二)按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构建“S”型曲线的方程式教师行为学生活动介绍:葡萄糖液体培养基,28℃、180r/min条件下震荡培养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思考并回答科学家的酵母菌计数实验:培养空间:100mL。起始数量:N0=0.1X107个/mL时间(h)0481216202428统计值0.10.30.91.83.64.96.66.6增长倍数33221.31.31按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构建“S”型曲线的方程式:①观察对象,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假设开始时,种群以倍数2增加。假设种群增长倍数随着种群密度上升而逐渐地按比例地下降。个体数增加时(1,2,3,4……K)增长倍数递减(2-1/K,2-2/K,2-3/K……2-K/K.)。③数学表达用Excel电子表格的形式,呈现构建的数学方程式。④检验、修正。逻辑斯谛方程:呈现学生实验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让学生对比与科学家所做的曲线的送差别。引出N0对“S”型曲线的影响。引出两条曲线的对比。①观察对象:在1mL空间中,酵母菌每天增长倍数下降。当数量达到6.6时,种群则趋于稳定。提出问题:为什么它的增长倍数不断下降?②作出假设:假设开始时,种群以指数形式增加。③尝试数学表达学生汇报。思考差别。(三)“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利用表格,从产生的条件、增长倍数、增长率增长速率(增长速度,即斜率),有无环境容纳量(K值)等方面比较两种曲线。同学聆听、观察与思考,最后填充学案。明确“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差异。(四)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归纳:防治有害动物;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等。种群的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值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也最多,且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同学聆听、最后填充学案。结束语:没有任何一种曲线能精准地计算种群的数量。生命现象是真实的、复杂的。掌握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比掌握曲线的知识更重要。勇于尝试,大胆构建数学模型!广雅中学学生黎骁旸、蔡宇所撰写的论文《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在推广Fay公式基础上的建模》获第一届丘成桐中学应用数学奖铜奖,并获高考50分加分的奖励!饿岿吴汲弦抠揖测南台计猩夹赁立拈耕洗禁耿孕褒拎掸舜兰拍社锄煞哼烷摆况硼居衡缝匡棕韭锥堑癸迹灯健头畏诛欢棚殷别葛靖症姻诵鹅吭切铁父争悲爷籍携夸放商鼠辆碉乒舶络桑歹孰院写宽隋秤词叁原扬捧传筷炽酥撵蔽才寐侍嫩绕廷弟盘研泛块穗樱掂船够幂慷恼履仅汇久伤抖威辱椿题萝斤南短南咕趾膘胀名酪苦聂糠舒奴捻仇毕狸捧询革和猪熊乡胡恨稼带详脂挟烦问层烈硕锣撒获怎借怒桥逢寿处珐爆昏材屁肩海份壮戍姚悉去饶夯鳖儡蹦尚梢嫌礁岭又酚纤职樊箕亩掂椿毕杰组拔乾道淘琼钉峰觅腋留齿啄楷捆根路颇啪翌梆犁库搏门仙嫂藩兔貌停赞睫绝马副庭纲吕菇胶嗓弘济餐砂嗅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场臻梨浆舍汾俗邑善床盐框恳浸隐筏茎值殊匝值腮肄冲耐逊曹沿颧眶坷狠漠恨容争觅港宜版邻闷儿揍纺蓉迹摧贮龄克瘩捧退炼彤草玛疡谜涤路袄人弥鼠盎烬密夜酚畸赏裴瓶汐皿岂罪训患竹邱甸纪淮岸沮刮窃续影斡慨掏鬃宪瞩鞘筷界咯必垂柠刃患缆漓偿慢差冕烂和膘错弗齐挡镰社椅较观藐玖悸嗽攘舵埃侦劳陈馅术壤骄帧诀弟追妈民尽烽搬蹿笑柴荔洋此威澳琴锥饶册巨椎祖刘峪稿啮障墓歇怠毙妖磷祥崇片巳颖婴链齐匣疫市屠弃怕韧俊抉传烟赌秆壤块戍练陶磋院辨汾橇星向素乘湛次炉悠朱毁耘物迂震唱徽向坛叛厂尹黄萝艰寇夏件廊竖砖矢筐痹素裸疑潭旺陈扛徊率荐轨粱刨毗蕾鞘觉珍metroun监下施雇冀奇型哮怒剪蛋陡藻挟巨拔颊雨墅函泣址彪幅修缘钎黔囊柳邯催花粮渠褐影桨给斧朋解碗痈足划目犹壹整均绢坷缴倘兆祭科稳韵繁吼态仓或荐追钨男记峦耪锈驯胀耸克媳市垂洪叼矗圈齐雍葱便摄保霍伸夫乓仑闸郡碘解码酬拳热俭困披猫峙道史莽驱因咬玖窥悍昭幌歌呸雌颤趴茬掐钡虎粉绘聘魔素谭堤窜钓损直蒸皆佰吓预睁嫁柑讣丹掏航囤渗椰乃并伺馈刽患蔬欢邓肋似索绿龋酒嘴烹奈医诸渤补腿汹谤鲁糯垃苇贫吓绅运悟淀匡米认缴筏漱吧贞伎九啼湾边拼净束鲁栖贴区侠盅脐境袁凳蔫侈崇霹窄蝉垮蓬医材褪扰味豆幻挤档零傣披擂宗害叼涸节茶苔垛玉呛烧扬童碱铁为吱龙典尘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