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作者:周彦菁来源:《新课程·中学》2012年第05期摘要: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一门重要的教学技艺,它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师生互动,必须讲究课堂提问的技艺,提问的形式方法要科学合理,方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预期与效果。关键词:课堂提问;技巧;有效;互动一、课堂提问的必要性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能否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突破,决定了教师这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提问恰当,有助于教学中重难点的掌握,也能活跃课堂,让课堂动起来,学生也就乐于学。提问是双向的,教师的提问要讲究艺术,课堂上学生的提问也很重要,学生的提问是有效教学的体现,是教师艺术性提问产生好的效果的体现,有利于师生的交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与文本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地撞击出智慧的火花,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二、课堂提问的类型课堂提问的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是教师精心设计,抓住带有关键性的问题,突破一点,带动全局,也带有很强的逻辑性、系列性,步步深入,循序渐进。问题要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广度,使学生感到课文如同矿藏,需要不断地开掘。并且难易适中,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淡而无味或畏难而退。另一种则由学生提出,是有效教学的体现,应该特别予以鼓励和提倡,并有意识地指导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三、教师课堂提问要讲究技巧语文课堂提问应从两方面入手,即问题的设计和学生答问的启发。1.问题的设计问题是思考的起点,要善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各种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问恰当,有助于教学中重难点龙源期刊网的解决;提问不当,不仅师生尴尬,而且影响教学进度。所以,问题要经过精心设计,它应遵循以下五个要求:(1)提问要有目标性与针对性。要围绕课堂教学目的,特别要紧扣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即问题的解决能推动教学的进展;备课时,教师应该设计出准确、鲜明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与层递性,每堂课的问题,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针对性。(2)问题要有启发性,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要有思考性,即没有现成的答案,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4)要有系统性,所提的问题应难易适中,即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上来。(5)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及实际水平,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教师要尽可能少用“是不是”“对不对”的是非题,因为这类题的思考性较弱,难以发展学生的智能。我们提倡设计分析题和揣摩性问题,这类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例如: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在全文的重点和难点处提问。当分析到词的下阕时,提出了四个问题:a.“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能否把“初嫁”换成“出嫁”?(否,这里突出强调周郎正新婚燕尔,幸福甜蜜。)b.在此我们应该明白开头苏轼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的原因?也就是说能称得上“风流人物”的应具备哪些条件?(既要有武胆,又要有柔情。而“英雄人物”让人只想起了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坚忍不拔的那种豪气。)c.文章如何刻画周瑜这个“风流人物”?找出有关词语。雄姿英发——刚强风流人物——小乔初嫁——柔情羽扇纶巾——文采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么重大的严肃的历史事件,苏轼为什么只用“谈笑间”三个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侧面衬托周瑜的指挥艺术。突出他的从容不迫、非凡胆略,豪迈气概。)这些问题,通过步步设疑提问,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即借赞颂周瑜,意在怀古伤己,抒发自己将近半百却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龙源期刊网学生答问的启发在课堂提问时,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认为学生完全能回答的问题,学生却不一定能够理解回答,或者是回答不出来,或者是回答得不具体。面对这种情况,有的老师就取而代之,把问题完全讲出来。这样的处理方法,常造成反效果,学生有时存在依赖心理,认为反正老师会帮我们补充解答,我们不必费神去想了。这样不但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及思考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淡化了课堂提问的意义与作用。善于思考的学生对于这种缺乏启发性的处理方法是不喜欢的。有经验的老师对于上述学生答不出来的问题的处理方法并非马上加以补充或和盘托出,而是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给他们进行“垫台阶”,灵活而巧妙地设计一些过渡性“台阶式”问题,增加一些已知条件,让学生经过一番探索,从教师有意识垫筑的台阶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作者大胆、巧妙地用“寒”“点”来描述景物,这样是否与整个画面协调,请简要分析。师:同学们在答这道题时,大部分从情感方面来考虑?为什么这样的思路是错的?生答不出来。师:审清这道题应该关注题干哪些关键词语?生:“描述景物”“画面协调?”师:“描述景物”告诉我们应该从写景的角度答题,而不是情感。而“是否与整个画面协调”应该从景物的构图来考虑。生(顿悟):原来应该从炼字入手,回答“寒”“点”所描写的景物与“画面”的关系(协调与否)。师:出题者为什么在题干上加了“作者大胆、巧妙地”这几个字?龙源期刊网生沉思。师:与传统不同,那在传统上,这两个字描绘的意境是什么?生:伤感凄迷。生:用易于产生伤感凄迷的“寒”描绘出山林朦胧,颜色深暗,与“斜”“暮”一起写出了初春傍晚景物的特点。师小结:傍晚的乌鸦因为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在林中历历可见。这样与词中作者描摹的初春傍晚农村美景相协调。不断地变换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考,并在此就会带着质疑的态度(老师为什么不肯定我们的答案)认真思考老师的提问。从而使学生发生顿悟,加强了学生的审题意识。在这里应该说明,教师启发学生答问,为学生铺“垫台阶”,必须要把握时机,要把台阶垫在学生思路中断之时,把台阶垫在学生无力攀登之时,把台阶垫在学生“山重水尽疑无路”之时。四、要引导学生善于提问发现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变形记》时,学生探究交流后,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把主人公异化为“甲虫”?为什么不化为蝴蝶、鸟儿,甚至奥特曼等?这说明学生已经开始深入思考这篇让人难懂的小说,于是我顺势让全班同学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关注作者是现实主义作家,不是浪漫主义作家,学生自然联系小说的背景,从社会背景入手,于是得出不能变为蝴蝶、鸟儿,甚至奥特曼等的原因是小说反映的是冷淡的人际关系及难以承受的工作压力。有的学生还放飞了思绪,想象甲虫的结局?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全班同学讨论的兴趣。有些学生把甲虫的结局理想化了,马上就有同学结合上一题来否定理想化的结局。使这篇开始很多同学反映读不懂的节选小说,而此时从更深的角度理解了课文,明白了本文有别于情节很清楚龙源期刊网的传统的小说,而是侧重于心理描写,于是学生从心理描写来解读人物、解读社会,完全解读文了本文。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一门重要的教学技艺,它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1]杨再隋.语文课程的新视野.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