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经济若干统计特征及发展趋势沈军1丁跃潮2罗方芳2(1集美大学社会科学系,福建,厦门361021;2,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选取福建省1983年以来经济发展部分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描述了一些指标的变化规律,划分了经济发展的阶段,采用新方法预测了2006年和2007年的经济指标,进而得出若干启示和分析结论。[关键词]经济预测时间序列统计分析人均GDP[中图分类号]F064.1[文献标识码]A福建省的经济自改革开放开始,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总结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数量规律,对于今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1982年一些重要经济指标不全,本文通过分析资料较齐全的1983-2005年的经济指标,找出一些统计特征。所选指标具有全局性。一、原始数据及其新型直观展示图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2005)》[1]、2005年的经济普查公报[2]和《2005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整理数据成表1,这实际上是时间序列多元数据。表1福建省1983-2005年11项经济指标**年份农林牧渔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品价格指数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港口吞吐量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年人均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GDP亿元亿元亿元*亿吨公里亿人公里万吨亿元元‰元198368.137.862.6100.0131.891.5869.627.0301.818.2487198480.747.574.5102.1151.6109.5943.534.6344.919.4591198599.162.196.0113.7162.0130.31114.155.6396.517.77371986107.167.1109.1121.0195.5137.11159.964.5418.518.28091987133.082.7126.1132.5225.0159.41303.481.6484.919.29991988182.0120.5173.7167.5242.0175.91396.8100.3613.418.513491989209.9142.5202.3199.2270.1173.71615.0101.7697.318.615891990227.1150.6207.7197.9272.7175.41496.5115.4764.417.717631991253.5188.3231.0204.7267.3186.71706.4145.6850.113.820411992295.2241.8289.4216.8347.3205.21862.1227.6984.112.225571993386.3387.9388.3250.3434.0232.32679.1368.51210.511.136331994574.1629.9524.0313.5577.7240.63002.3538.91577.710.353551995738.6764.6659.4361.2608.6247.73460.8681.22048.69.367871996850.7895.9832.5382.5590.6267.23959.0790.02492.57.379901997925.61066.3987.7389.0605.8253.24485.0898.52785.76.391791998973.41165.11132.1387.8661.6279.84518.01048.52946.45.31006619991010.81269.01246.3384.4746.7301.65285.01040.03091.45.21079720001037.31470.11372.8392.4687.7334.06944.21082.53230.55.81160120011061.61645.31499.5387.4779.9372.78278.41134.53380.76.01236220021089.81882.61663.3385.4827.4392.010200.61230.83538.75.81349720031150.82147.01740.5388.51223.8386.212495.51507.93733.95.91497920041317.32465.31995.8404.01377.7440.915800.01899.14089.06.01721820051390.32869.62345.8413.01577.1481.119600.02344.74450.46.018621*以1983年为100。从数据表可以进行一些分析,但不直观,横向和纵向分析起来很费劲。图示法可以比较好地显示信息,但是对于指标较多、数据量较大的信息无法显示,普通的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扇形图等都无能为力,现使用这种新创的表格型数据直观图展示信息。相对于表1,在每个格子内换成椭圆表示数据的相对大小,见图1。数据经过正规化到0~1区间,每一栏指标最小的仅为直线,最大的为满格椭圆,与其它栏目没有对[收稿日期]2006-06-07[修回日期]2006-11-10[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O04235)资助。[作者简介]沈军(1959-),女,讲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经济分析与预测、军事理论、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和研究。比关系。这种图可以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多元时间序列数据。当然这种图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同一栏目椭圆面积只能粗略反映大小,没有严格的倍数关系,这是因为数据经过正规化处理,原始数据的绝对关系已经改变。所选11项指标,考虑到了代表性、广泛性,使国民经济各项指标都能直接或间接体现。如用农林牧渔总产值可以包括农林牧渔中多项分解指标。有些重要指标没有选取,是因为交稿时无法收齐1983-2005年的资料,而已选指标又可以间接反映这些指标。由图1可以看出,11项指标中,除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漏斗形向下减小外,其余全部呈串珠金字塔形,表示逐年的递增。从每个串珠的上下变化速度看,各项指标还是比较协调的,各个指标或各项事业的发展速度差异不大。旅客周转量增大速度最快,表明改革开放早期,人气很快活跃起来了;接下来农林牧渔总产值、农村人均消费和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增长较快,这一点是因为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这些指标的增长速度当然快于其他指标;工业增加值和港口吞吐量两项指标增长速度最慢,这一点也很现实,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造至今仍处于攻坚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所呈现的漏斗形,也有着其变化原因。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晚婚和计划生育,福建省与全国同步。但是由于惯性并且60年代大量出生的人群进入生育高峰期,整个8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维持在17‰~19‰的高位。直至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才开始下降,到1999年下降到5.2‰。近6年来平稳地维持在接近6‰的水平。图1福建省1983-2005年11项经济指标变化直观图二、发展阶段划分23年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常的道路。可以通过Q型点群分析探讨各年份间经济特征的相似性,23年的谱系图见图2。可以分为2群,其中第二群又可分为A、B两类。出乎意料之外,谱系图中年份竟然按顺序排列,没有打乱!Q型点群分析是把特征相近的样本聚为一类,原来预计年份排列不应当维持原来次序,现在年份仍按原来顺序。这表明一个重要特征,即福建经济的发展每一个时期(相邻年份)有其相应的特点,特点的变化是渐进的,暂时还没有出现周期。如果出现周期,相隔一个或多个周期的年份数据必然因其相似性而聚为一类。从直观图示(图1)上也看出,大部分指标都呈现渐增趋势,不存在周期性变化。接着,作了多元有序数据最优分割。这种分割能够找出有序样本中明显的界线,分割出多个组(时期)。分割的原理是用数学方法,使组内离差平方和最小、组间离差平方和最大,保证一组内有相似的特征,不同的组特征差异大。先进行最优2分割(计算过程从略),找出I号界线(图2),把整个序列分成2组,即2个时期,与群分析的第一群和第二群对应。23年来最大界线在1993年和1994年之间,以此将1983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分为两个大的时期。1983年到1993年为第一时期,1994年至今为第二时期。第一时期的特点是:(1)经济发展的步伐较小,指标没有急剧增大。这一时期工业增加值、港口吞吐量、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的年增长率和绝对值都较小。(2)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3)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较快。(4)农林牧渔业和农村年人均收入虽然绝对值不大,但是增长速度很快,这是因为我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这一时期可以称为经济恢复—蓄势期。在理论上、思想上还在纠缠“姓社姓资”的问题,迈不开大的步伐。图2各年份经济特征相似性Q型聚类谱系和阶段划分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号召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建设步伐。1993年我国经济发展开始放开步伐,福建经济也不例外。但由于惯性,经济建设的成果不能够立竿见影,要有一定的过程。故1993年仍然属于第一时期。1994年开始,福建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第二时期。其特点是:(1)经济发展的步伐很快,经济指标增幅明显加大。这一时期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的年增长率和绝对值都较大,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农村年人均收入绝对值较大而增幅变小。(2)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了下来。(3)消费品价格指数较为稳定。这是由于国家采取了平抑物价的各项政策。同时,经过前期的发展,消费品价格也趋于回归,各种消费品找到了应有的平衡价格,使物价稳定。这一时期可以称为经济腾飞—强盛期。为了细分,再进行最优3分割。分割结果,增加II号界线,在2002年与2003年之间,恰好是第二群的A类与B类的界线,把第二时期分为2个阶段。1994-2002年为第一阶段,2003年至今为第二阶段。II号的界线把党的“十六大”召开后的新阶段划分了出来。第一阶段的特点是:(1)农林牧渔业增长速度放缓,工业增加值迅速增大,工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起主要性作用。(2)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3)货物周转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不大。第二阶段的特点是:(1)农林牧渔业产值趋于稳定。这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经过改革发展,收到了巨大效益,但是由于耕地、山水资源的限制,所发挥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它提示我们这方面的突破只有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才会有一个大的飞跃。(2)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货物周转量和港口吞吐量都上了新台阶。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加大。(3)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保持在6‰左右这一比较合理的增长率上。这一阶段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的比例逐渐趋于合理,国家追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发展生态型、环保型、效益型经济。再继续进行最优4分割,得到III号界线,在第一阶段初期,只分出来1994-1995两年,意义不大,舍去。三、发展指标预测时间序列数据是随各项影响因素变化的,是多个影响因子(自变量)的函数,因此人们采用回归分析法[4][5][6]。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这里只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一般来说,可以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当作因变量,其余指标当作自变量,求出回归方程,用来“预测”知道其他指标情况下的人均GDP。这只是一般的思维。如果2006年尚未结束,2006年各项指标未知,怎样预测2006年的人均GDP呢?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联系的,它必须是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发生的,所以它一定有端倪可查。某年的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值,反映了这一年为下一年各项事业打下的基础,是下一年某经济指标(如GDP)的自变量。基于“某一时间段的指标值是下一时间段某项待预测指标的形成的基础”的观点,可以认为,后一时间段的因变量是前一时间段各自变量的函数。这种新的回归分析思想是笔者新近提出的[7],采用这种思想的回归分析称为前移回归分析。经过对表1的数据进行处理,我们得到方程:下年人均GDP=2830.038+5.053498上年工业增加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