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鼎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化油器、石材、茶叶加工是福鼎市传统三大优势产业,已初具产业集群雏形,2008年化油器及配件行业完成产值20亿,石材加工完成产值10亿,茶叶加工完成产值5亿元,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产值约占福鼎工业总产值50%以上。福鼎市委、市政府把传统三大优势产业确立为加快“工业立市”发展战略支撑点,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本文拟通过对福鼎市三大传统优势产业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理清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金融支持思路。一、福鼎市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现状(一)化油器产业发展现状:福鼎化油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近几年经历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已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群体和以化油器生产为中心,以相关配件等上下游产业为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网络。1、产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根据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和中国摩托车技术中心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摩托车化油器5000多万台;通用机化油器产量为4500万台,福鼎市两种化油器产量分别是2000万台和2600万台,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40%和58%。两种化油器全国总产量9500万台,福鼎生产的化油器占了其中的48.42%,达到4600万台。也就是说,全国化油器总产量,福鼎占“半壁江山”。2009年福鼎市荣获“中国化油器城”称号。2、以内销为主,出口以代理为主要形式22007年,福鼎市出口摩托车化油器210万台,占全国总出口量的23.3%;出口通用机化油器800万台(含间接出口),占全国的44%。2种化油器出口总量占全市化油器产量的21.96%,化油器产品主要配套于国内大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截止2007年末,福鼎市166家化油器生产企业中,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仅有4家,占比仅2.4%;大部分出口通过代理,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等国。3、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实现较完整的行业分工至2007年,福鼎市化油器及配件企业发展到166家,其中化油器整机生产企业71家,模具、压铸及相关配件企业95家,化油器类型从摩托车化油器发展到通用机化油器,产品从产业发展初期的5、6个品种发展到112个品种,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群体和以化油器生产为中心,以模具、压铸、铜件、冲件、塑料件、柱塞、针阀等上下游产业为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在发展过程中分解成众多零部件生产环节,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网络,实现了不走出福鼎就可以实现完整的配套。4、标准化生产初具雏形,品牌建设步伐加快,2007年福鼎市年产化油器整机4600多万台,化油器配件6500万套,年销售收入保守估算已超过20亿元。其中37家规模以上化油器及配件企业产值在10亿元以上,年纳税额超过5000万元。全市从事化油器产业及配件生产人员达13000多人。有36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或ISO9001、ISO0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家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6家企业获省著名商标,15家企业获知名商标。2007年,福建省化油器检测中心在福鼎落户,为实现产业标准化管理,提高产3品质量提供了基础平台。5、政府重视产业发展,投资软环境有所改善近年来,福鼎市把化油器产业确立为加快推进“工业立市”的一个战略支撑点,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化油器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工业经济的加快腾飞的一个引擎。2005年福鼎市委、市政府通过牵线搭桥,促进福建省化油器行业协会在福鼎市成立。同时,依托省、市技术监督局、省中心检验所,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组建福建省化油器检测中心,对化油器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促进提高化油器的质量和档次。(二)石材加工产业发展现状:福鼎玄武岩石材产业是福鼎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已实现玄武岩开采、加工与出口产业化,促进了福鼎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白琳镇也因此荣膺“闽东第一镇”的称号。1、矿产资源丰富。白琳玄武岩矿区方圆0.21平方公里,矿山储量约5000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3800万立方米,是全国重点黑石材产地,占全国黑色石材产量70%,是全国十大石材生产出口基地之一。玄武岩是全国罕见的优质黑色石矿,被国家建材部门命名为“福鼎黑”。玄武岩具有黑色均匀一致,带有橄榄粒斑纹,抗折、抗压、耐磨、耐腐蚀,磨光加工后的光泽度达100度左右,具有良好的装饰性能,矿石致密无裂隙,可锯性强,容易加工,成材率高,矿石不含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无害。“福鼎黑”以其优良的品质被国内外客户所接受,被广泛应用在装饰建材等各个领域。42、荒料政府分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起步,玄武岩产业先后经历了粗放型的无序生产状态、政府计划管理、科学发展三个阶段。为构建和谐的产业生产环境,保持资源,防止水土流失,矿石的开采量从原来的每年8万立方降到3—4万立。目前玄武岩矿山由福建玄武石材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加工企业负责荒料加工,荒料按企业户头由政府分配。政府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扶持,增加荒料供应。3、企业规模相对集中。经过几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及政府扶优政策影响,目前全市玄武岩石材加工企业已由原来400多家减少到200多家,主要分布在白琳、点头和秦屿三镇,规模以上企业达100多家,玄武岩矿山和石材加工企业年产值达10多亿元。4、产品品质不断提升。近年来福鼎石材加工企业注重提升技术含量,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已由原来的粗加工、半成品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玄武岩荒料加工的“福鼎黑”饰面板材,以其独特的品位供不应求,80%的产品出口,主要销往欧美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有10余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内销主要在江浙一带。(三)茶叶加工产业发展现状:福鼎是全国10个产茶大县(市)之一,茶叶产业按照“基地调大、龙头扶强、市场搞活”的经营运作思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基地规模发展,出台政策扶持,注重服务体系,培育出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名牌农产品“福鼎白茶”公共大品牌,让茶叶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使福鼎市茶叶产业向规模化发展。1、调大基地,实施“放心茶”工程。福鼎是著名茶叶产地,目前已有茶园1万公顷,年产茶1.5万吨,是福建省著名茶区,也是全5国10个产茶大县之一,福鼎产的“白琳功夫”和“白毫银针”在国际享有很高的声誉。全市茶叶从业人员近40万人,其中茶农约3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2.5%,171个行政村的村财政收入主要依靠茶叶。近年来福鼎茶叶种植实施集中连片发展,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建设、规范实施”的原则,坚持走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路子,茶叶基地向规模化发展。全市建成20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基本形成山下建加工点、山上建基地的经营模式。全面实施福鼎“放心茶”工程,众多茶叶企业纷纷获得国家有机茶、绿色食品基地认证,全市建立有机茶认证基地8个,无公害茶叶认证基地4个,绿色食品认证基地1个,总面积达3万多亩。同时注重良种茶叶苗圃建设,依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福鼎白茶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的技术力量,建立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国优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做到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满足本市和周边基地用苗需求。2、扶强龙头,增强辐射功能。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全市建立了10个有机茶和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1万亩,5个无公害茶园基地,面积3.8万亩,并带动周边茶农,从而扩大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通过农业部验收合格,有机茶基地建设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龙头企业焕发出活力,实现茶产业产销两旺,茶叶持续增产、茶农增收,茶企增效的目标。去年茶青价格比2006年提高10—15%,茶叶销售价格提高20—30%。在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每个龙头企业都建有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去年全市产毛茶1.5万吨,实现茶叶产值65亿元,茶农实现增收1.5亿元,覆盖全市17个乡镇和带动周边邻市乡镇茶叶发展。3、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品质。福鼎共有茶业加工企业381家,年生产产值5亿元。企业注重加工技术的改进,先后引进多条先进加工设备,使茶叶加工技术水平保持与国内外同步水平。去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开展的茶叶抽检工作,抽检215家茶叶企业的215批次毛茶,100%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要求。2008年该市茶叶企业新增QS认证23家,全市茶叶企业获证总数达28家,位居宁德市榜首。2008年底获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福鼎白茶加工示范基地”,有效促进福鼎市福鼎白茶生产区域布局和福鼎白茶产业带建设,推动福鼎白茶加工产业集聚和结构优化升级,引导福鼎白茶产区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福鼎白茶加工业的水平和质量效益。4、打造品牌,赢得市场份额。“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2005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严格评审,福鼎大白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证明商标注册证书,并被国家外贸部门推荐为出口信得过产品。福鼎市政府竭力打造以“福鼎白茶”为拳头的系列品牌,制定“福鼎白茶”地方标准,支持茶协会为品牌注册商标,鼓励企业争创“福鼎白茶”系列品牌,涌现出“品品香”、“绿雪芽”等一系列福建省著名商标。鼓励和支持企业、经营大户、农民经纪人、中介组织到大中城市去开品牌专卖店和开辟国际市场,积极参与举办首届中国白茶文化节,组团参加广西横县第五届全国茉莉花茶节、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7首届海峡两岸茶博会等茶事活动,以名特优茶和品牌茶展销展示、品茗、茶艺表演、茶歌、茶舞表演、“福鼎白茶”名茶推介会等系列活动宣传福鼎白茶品牌,提高了福鼎白茶品牌声誉。同时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与国内外名优茶评比活动,依托高水平、权威性的茶叶评比活动,宣传展示福鼎茶叶,先后有100多件福鼎大白茶产品在国际、国内茶叶品质大奖赛中获得金奖、银奖称号。在2007年福建省名优茶鉴评活动中,福鼎市选送的21个茶样有14个获得省名优茶称号(其中5个为省名茶,9个为省优质茶),是全省获奖率最高的县(市)。二、制约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信贷融资困难化油器、石材、茶叶加工作为福鼎市土生土长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发展已经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对福鼎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我行潜现的信贷资源。但是目前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限制了金融进一步支持该行业的发展,金融支持与其行业地位极不相称,如不解决,资金将成为限制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一)信贷融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1、可用抵押物严重不足。以石板材行业为例,福鼎市现有石材加工企业200多家,规模以上的100家,但是具有土地证、房产证的达不到10%。再如秦屿镇30家企业中,石材加工就占12家,除2家有购地和建设厂房外,其他的均为租用,因此厂房的建设也是简易的搭盖。2、两证不全无法实现抵押。在园区落户特别是在新开的园区的8新企业,由于土地证和房产证办理时间较慢,在企业投产前后用两证抵押无法申请流动资金贷款。3、保证担保难。有担保资格的企业难寻,而有担保资格的企业也不一定要为他人担保。另外,在福鼎,担保公司的作用名存实亡,据调查至2008年底与各家金融机构合作的担保公司仅有两家。与信用联社合作的永信担保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2008年累计担保额2亿元,目前只为周宁、宁德在沪个体老板提供担保。与农行合作的鼎融担保公司,2008年累计担保额1.2亿元,只为21家股东提供担保。本地企业和个人很难获得信贷支持。(二)企业经济数据的随意性影响。在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调查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的收集存在比较大的误差。调查发现,同一家企业,经济部门提供的数据大,而税务部门的数据小,造成企业经济信息数据运用的混乱,进而影响到融资、纳税等环节,影响企业发展。(三)经营理念落后,投资软环境仍需改善福鼎市传统优势行业都是经历了由集体企业分解成若干民营企业,再由政府引导的发展阶段,是典型的自发形成的“本土产业”。虽然近年来企业经营理念有了不少的更新和突破,但是受到“树大招风”和“小富即安”等传统的经营思维,大多数企业主疏于扩大再生产,而将大部分收益用于购置房产、送孩子出国、购买高档汽车等消费性用途。同时由于投资软环境建设上的不足,部分企业不敢做大,即使做大也隐瞒了部分产值和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