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根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1.经济:(1)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①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保持经济发展的较快速度。但经济发展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统一起来.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④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⑤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社会就业,社会秩序等社会发展.(原因:第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证;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社会事业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第二,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第三,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滞后)。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⑦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请为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提出你建议。①通过科技创新和强化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②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③遵守经营者的职业道德和市场交易的原则,重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④尊重和维护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及各项权利,在生产发展、利润增加的前提下,顾及职工的现实利益。2.哲学:(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①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表明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根本动力,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是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3.政治:(1)政府应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①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要正确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而且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同时要重视履行国家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即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目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2)“以人为本”作为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什么政治学道理?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我国国家性质的体现。②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是党的性质与宗旨的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3)运用政治常识分析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绿色GDP考核体系的正确性。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出台绿色GDP考核体系体现了国家正确行使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②对人民负责是国家机关的重要组织和活动原则。这是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体现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也体现了政府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正绩观”的必然要求。(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经济:(1)运用经济常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②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防止在分配领域中收入差别过分悬殊,促进共同富裕。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④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⑥扩大就业,开辟更多新的就业门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⑦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2)运用经济常识论述发展生产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①通过发展生产力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我国社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才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并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实现社会和谐。②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政府履行职能,解决“三农”、就业等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物质条件,实现社会和谐。③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促进社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实现社会和谐。2.哲学:(1)说明“党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哲学依据。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出发。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2)运用普遍联系原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①联系是指...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3)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建立和谐社会的意义。①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以合理、优化的方式构成整体的时候,整体功能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协调社会内部利益冲突,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和谐社会的建立,不仅仅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4)和谐社会是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吗?①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②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因此,把和谐社会理解为没有矛盾的社会是错误的。(5)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②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必须注意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③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当前,应重点解决好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6)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体现的哲学道理。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必须重点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②或问:试用重要矛盾原理说明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7)用价值观知识说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正确性。①正确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而提出的,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符合人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崇高的社会理想对社会具有巨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理想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3.政治:(1)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设和谐社会的原因和意义。①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共同富裕”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旋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最终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产目的的必然要求,才能充分发挥社制度的优越性。②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只有建立和谐社会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③构建和谐社会是政府履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的客观要求。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意义:①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正确处理和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③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④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2)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是如何体现我国对内职能的?①完善民主法制、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国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政治职能。②致力“共同富裕”、保障民生之本、激发社会活力,体现了国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职能。③增强全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打造创新型国家,体现了国家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文化职能。④强化公共服务、实现天蓝水清、人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