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二〇一一年五月前言未来五年,是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前三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为贯彻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深入落实《福建省中长期(2006~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整体部署,制定并实施省“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及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科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福建省中长期(2006~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科技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结合更加紧密,区域科技进步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先进行列。(一)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据科技部监测,2010年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1位,其中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居第7位。到2010年底,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为135032件、88887件,分别位居全国第13位和第9位。在新一轮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中,全省73个市、县(区)通过考核,其中35个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县。“十一五”期间,全省共有29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89项获省科学技术奖。(二)支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启动实施了13个科技重大专项、一批区域科技重大项目和产学合作重大项目,加快攻克一批制约我省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成功获取和转化一批先进技术成果,加快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高新技术继续引领产业优化和升级。在光电晶体材料、陶瓷纤维、纺织用竹纤维、新型催化剂等新材料领域取得创新和产业化突破;在音视频芯片、半导体照明(LED)、微波通信等电子信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在混合动力汽车、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环保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和产业应用;高标准汽车尾气净化、太阳能级硅材料提纯、二维码芯片研发、激光精密加工等技术与产业化开发水平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选育农业特色优质品种356个,水稻、甘蔗、红黄麻育种、大黄鱼新品系选育等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行列,蔬菜、花卉、水果、林木、食用菌等新品种选育取得可喜成果。民生科技促进了社会事业进步和发展。戊肝疫苗、国人虚拟眼、女性尿失禁等研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肾脏与成人胰岛细胞联合移植获得成功。(三)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夯实。科技投入持续增长,2010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2%。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建设纳入国家科技及产业化工作布局。到2010年底,全省拥有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有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2个;拥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55个、工程实验室12个,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2个、工程研究中心17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0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9家、企业技术中心235家。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共有在闽两院院士16人,长江学者13人,入选“千人计划”专家18名,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800多名。科技特派员制度和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取得显著成效。(四)区域创新环境日趋优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到2010年底,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07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4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13家,企业R&D经费投入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接近90%。知识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海洋和水产科研力量居全国前列,化学、生物、环境与资源科学等学科具有相对优势。科技中介服务日益增强,连续举办八届的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共对接1.6万多个项目,已成为国内有影响的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技术经纪事业崭露头角。科技宏观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继续推进省部会商、院省合作,加快共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牵头创建海西科技协作联盟,建立全省科技工作联席会议,不断完善和推动落实激励自主创新政策,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闽台科技合作交流取得新进展,区域科技合作初步形成联动格局。二、机遇与挑战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省科技发展既迎来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一)自主创新战略确立科技优先发展地位。党的十七大明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技优先发展成为中央决策。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更是把科技支撑作为应对危机标本兼治的重要措施。科技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成为各级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共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战略格局初步形成。(二)转变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加快创新步伐。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科技革命。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力量,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等作为新一轮发展重点,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国内一些省份在金融危机冲击后,也早已投棋布子,抢占转型先机。面对新一轮的发展竞争浪潮,我们必须积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紧盯金融危机催生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潮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才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三)海西发展机遇扩大科技创新作为空间。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建迎来了国家支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在新历史起点上,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创新资源、区域优势、产业特点等禀赋特色优势,增强创新系统和资源要素的联动效应与整体功能的跃升,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必须紧紧抓住中央赋予福建先行先试政策的有利契机,积极拓展科技创新的作为空间,特别是在闽台科技、产业交流合作中的作为空间,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四)科技基础薄弱需要科技实现自我跨越。尽管我省整体科技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但距离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全社会研发投入依然不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的科技投入不均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开展自主创新的人才和技术储备;科研队伍规模不大,每万人口拥有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能带动学科发展,具备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短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基础条件和持续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有待健全完善,这些问题既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也是今后科技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薄弱环节。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和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以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保障,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着力实现重点领域技术跨越,着力满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科技需求,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二、基本原则一是加强规划衔接。加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我省产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使规划符合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需求,符合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导向,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二是突出产业重点。紧紧围绕我省三大主导产业、六大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科技的重大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重大任务统筹部署,突出特色优势,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促进产业技术重点跨越和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三是注重项目带动。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强顶层设计,围绕我省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重大需求,大力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强化项目、基地和人才三位一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支撑重点产业振兴和传统产业升级。四是创新机制建设。加快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推进政府主导的科技宏观决策调控体系建设,多元化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集成,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我省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内生增长和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增进民生福祉的能力上新台阶,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战略性跨越,为实现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到201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确保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2%)。——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4人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1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9件。——技术市场交易总额达80亿元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到2000家、创新型企业到400家以上。指标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1.2%2.2%12.9%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31人年44人年7.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12.5%15%3.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9件2.9件26.4%技术市场交易总额38亿元80亿元16.1%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07家2000家10.6%培育创新型企业134家400家24.4%第三章主要任务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扶优扶强发展大企业大集群面向市场、面向产业、面向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结合,突破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延伸产业链,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围绕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和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劳动力素质高的现代产业集群,构建“企业、园区、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布局,为促进10个超千亿元产值产业集群(基地)、16个500~1000亿元产值产业集群(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一)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为先导,积极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自有品牌产品,做大做强一批有影响的创新型示范企业、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激励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并实现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兴办研发机构,扶持发展民办科研机构,鼓励重点外资企业在区域内设立研发中心。优先在移动通信、纺织机械、生物医药等领域,构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建设一批为中小企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