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仪参数正常值及报警处理一.心率:用来描述心动周期的专业术语,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1.电极粘贴部位:导联标明导联颜色AAMI(美国标准)IEC(欧洲标准)导联放置部位RA(右臂)LA(左臂)LL(左腿)RL(右腿)C(胸)白红黑黄红绿绿黑棕白紧挨锁骨下方,靠近右肩紧挨锁骨下方,靠近左肩左下腹右下腹根据所选导联定心电导联的选取择:Ⅰ、Ⅱ、Ⅲ导联可选,选择能显示各波段的导联,通常Ⅱ首选。2.各年龄小儿心率次数(来源于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第六版)年龄次数(次/分)新生儿`120-1401y110-1302-3y100-1204-7y80-1008-14y70-90(来源于2010版高级生命支持教材)年龄清醒(次/分)平均(次/分)睡眠(次/分)新生儿至3M85-20514080-1603个月至2Y100-19013075-1602至10Y60-1408060-9010Y60-1007550-903.正常心电图及心律失常识别:3.1正常心电图及主要波段的含义:P波:心房(肌)除极时产生的心电波。P-R间期:P波起点全QRS波起点间距,也可称为P-Q间期。P-R间期主要是电激动经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尤其是经由房室交界区时传导延缓产生的。QRS波:心室(肌)除极时产生的心电波。ST段:QRS波群终末点(称J点)至T波起点间距。ST段的升高或压低在诊断有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中有重要意义。T波:代表心室复极。观察T波的方向,形态和高度的改变与观察ST段的变化有类似意义。Q-T间期: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间距,不能把U波计算在内。Q-T间期在诊断某些心律失常,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判断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3.2窦性心律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特殊的小结节,由特殊的细胞构成,叫做窦房结。它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人体正常的心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这就是“心脏起搏点”。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所以,心脏正常的跳动是窦性心律。3.3心律失常:3.3.1窦性心动过缓:在安静状态下,婴幼儿HR100次/分,1-6岁HR80次/分。成人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3.3.2窦性心动过速:在安静状态下,婴儿HR150~200次/分,年长儿HR100~150次/分窦性心动过速,P波存在或正常,RR不一致,PR恒定,婴儿心率通常220次/分,儿童心率通常180次/分。成人窦房结冲动形成的速率超过每分钟10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速,速率常在每分钟101-160次之间。窦性心动过速开始和终止时,其心率逐渐增快和减慢在疾病状态中常见的病因为发热、低血压、缺氧、心功能不全、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心肌炎。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要消除诱发因素就会自行恢复。窦性心动过速亦可由某些疾病引起,如发热、贫血、妊娠等,此时主要应针对病因治疗,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3.3.3窦性心律不齐:指窦房结不规则地发出冲动所引起急病的心房及心室的节律改变。窦性心律不齐是心率失常的一种,简单的说是指虽然心跳启动正常,但心脏跳动的快慢出现明显不齐整。3.3.4室性心动过速: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3—5个以上宽大畸形QRS波组成的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室上形式上心动过速相似,但症状比较严重。小儿烦躁不安、苍白、呼吸急促。年长儿可诉心悸、心前区疼痛、严重病例可有昏厥、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等。发作短暂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较轻,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者则可发生显著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体检发现心率增快,常在150次/min以上,节律整齐,心音可有强弱不等现象。室性心律失常的特征性波形:QRS波宽大畸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室上性心动过速,P波消失或异常,心率不随活动而变化,婴儿心率通常≥220次/分,儿童心率通常≥180次/分3.3.5心室颤动:是由于许多相互交叉的折返电活动波引起,其心电图表现为混乱的记录曲线在细胞水平,电活动可能还是存在的,但从心脏整体效应来看并无机械收缩,因而无有效心排量。心室颤动是心室各部分肌纤维发生更快而不协调的乱颤。室扑与室颤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均等于心室停搏。室扑、室颤一旦发生,很快便引起晕厥,随之出其不意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体检血压、脉搏夫法测量,听诊心音消失。室扑和室颤是猝死时常见表现之一,心电图特点:心室扑动时,无正常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律的大振幅波动,频率达200~250次/分。心室颤动时QRS-T波群完会消失,出现波形、振幅、频率均极不规则的波动。3.4报警原因及处理心率高限报警(心率快)原因:高热、烦躁(痰多、尿湿、饥饿等不舒适或病情变化)、缺氧(查看是否呼吸机问题或氧供问题)、血管活性药物一次进入过多(内含使心率增快的药物)或使用使心率增快的药物(如东碱、肾上腺素雾化)。处理:对因处理、改善通气,保证氧供、更换血管活性药物的时候先将三通开关关闭,严禁在血管活性药物通道推注药物。心率低限报警(心率慢)原因:缺氧(最常见)(呼吸机及供氧问题)、病情变化。处理:改善通气,保证氧供,对症处理。心律失常原因:病情变化处理:对因处理心电成一直线原因:电极脱落或电极、电缆接触不良,心跳骤停处理:更换电极或电缆,连接紧密,心肺复苏有心电示波但心率数值数不出原因:基张不稳或基线在可测量的范围处(监护仪靠数QRS波来数数值,若QRS波在测量范围外则测不出)、有心电活动,无心跳。处理:重新选择导联,调基线,心肺复苏。数值与波形不符原因:若出现数值是波形的2倍,多由于T波过高,将T波当成QRS波,因此心率数值是实际心率的2倍。处理:重新选择导联、调基线。二.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总过程。通过呼吸,机体不断从外界环境摄取氧气,同时不断排出二氧化碳,以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各年龄小儿呼吸次数(来源于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第六版)年龄次数(次/分)新生儿`40-451y30-402-3y25-304-7y20-258-14y18-20(来源于2010版高级生命支持教材)年龄次数(次/分)婴儿`30-60幼儿24-40学龄前22-34学龄18-30青少年12-16三.血压血压测量原理: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形成血压。决定血压的因素: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循环血容量、血液的粘稠度、动脉壁的弹性小儿袖带宽度:上臂直径的1/3-1/2(来源于陈维英主编的基础护理学第三版)各年龄段袖带的选择年龄袖带长度新生儿`2.5cm婴幼儿`4-6cm学龄前8cm学龄9-12cm(来源于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第六版)测量部位:上肢肱动脉或下肢国动脉小儿血压的正常值:(来源于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第六版)年龄`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新生儿60-8040-501y(月龄×2)+6850-601y(年龄×2)+80收缩压的2/3(来源于2010版高级生命支持教材)1-10Y儿童典型收缩压:90+(年龄×2)mmHg1-10Y儿童的收缩压下限:70+(年龄×2)mmHg10Y以上儿童的正常收缩压下限:约90mmHg典型平均动脉压:55+(年龄×1.5)mmHg报警原因及处理血压升高原因:烦燥、血管活性药物一次进入过多或使用血压升高的药物、病情变化、换能器误差或故障。处理:查找烦躁的原因并对因处理,按医嘱处理,与无创对照,重新调零或更换换能器、电缆线血压下降原因:血管活性药物一次进入过多、病情变化,如血容量不足、心率下降。处理:对因处理四.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SO2)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Hb)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而功能性氧饱和度为HbO2浓度与HbO2+Hb浓度之比,有别于氧合血红蛋白所占百分数。因此,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可以对肺的氧合和血红蛋白携氧能力进行估计。正常人体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98%,静脉血为75%。一般认为SpO2正常应不低于94%,在94%以下为供氧不足。认为SpO2读数可反映病人的呼吸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血氧的变化。报警的原因及处理:波形不规则或成一直线原因:传感器脱落或粘贴不当、局部血循环欠佳、黄疸影响、烦躁、肢体动、缺氧、心率减慢或骤停。处理:正确粘贴传感器、更换部位或局部暖敷、查找烦躁的原因并处理、改善通气,保证氧供、心肺复苏。1.报警音量的调节:报警音量调大,以便及时发现报警,通常调70~90%。2.报警级别:将直接反映病情变化及不易受干扰的参数设置为危象,如,心率、SPO2,ABP设为危象,R、CVP、P、T设置为警告或建议。报警处理流程:声光报警立即查看报警原因及查看病人病人无症状病人有症状继续观察报告医生按医嘱处理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