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天心区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年12月30日“十一五”期间,天心区工业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要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必须谋划好“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特制定天心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一、“十一五”期间天心区工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是天心历史上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好的时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培育优势产业群,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一)工业经济的基本状况天心区域内现有工业企业435户,其中规模以上62户,已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富有地方特色、门类相对齐全的四大主导产业:水泵机械制造业(以湘电长沙水泵厂有限公司、长沙天鹅工业泵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主体),电器和电子加工行业(以湖南开关厂、长沙南方自动化电器设备厂、湖南省电力线路器材厂为龙头),电力业(以长沙市电力局、五凌电力等企业为主力),光伏产业(以湖南红太阳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为代表),奠定了以机械、电子电器、电力和光伏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发展体系。同时新能源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等产业企业在我区也实现了较快发展,目前已涌现出如湖南国浩工程设备、长沙南泥湾食品厂和湖南孚德食品有限公司等发展前景看好的优势企业。(二)“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取得的主要成就——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主导作用显著增强。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9亿元,是“十五”末期55亿元的4.1倍,较上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03亿元,是“十五”末期50亿元的4倍,较上年增长25%;规模工业实现利税32亿元,较“十五”末期增加26亿元,增加率达328%,;利润总额30.9亿元,较“十五”末期增加25亿元,增加率达234%;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指标综合排名列全省第二,荣获2009年度省、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工业经济的支柱作用进一步显现,工业占全区GDP的比重从“十五”末期的17.7%提高到2009年的24.8%;上缴税金从“十五”末期的1.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55亿元,工业经济对财政增收和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工业投入大幅增加。“十五”末期全区工业投资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2009年工业投入5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2.8%,是“十五”末期的4倍。“十一五”期间预计工业可累计完成投资170亿元,是“十五”期间9.5亿元的18倍,年均增长60%以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升。“十一五”期间企业共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72项,新产品、新规格、新包装117项,现有省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26个。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水平不断提高,天鹅工业泵取得发明专利7项,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企业三标一体认证,与长沙水泵厂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并承担了新型高效节能产品的技术研究,新建的机械流体产品质量监测站投入运行,该测试站采用优化的管造系统和创新的水工结构,解决了大型泵不能做真机汽蚀试验的难题,为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泵行业的空白。湖南红太阳光伏产业,授权3项发明专利,荣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企业、2009年长沙技术成果转化奖等12个奖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支柱产业群培育势头良好。“十一五”期间机械、电器、电力和配套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09年,机械产业产值12.3亿元、电子电器产业产值6.4亿元、电力产业产值100亿元、光伏产业实现产值21亿元、四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7%,支撑作用比较明显。——区属企业改革成效显著,企业活力不断增强。我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体制和机制创新为目标的区属改革工作已基本结束,至2009年底,区直应改制工业企业12户已全面完成,区属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采取的是人员安置和产权置换同步进行的办法,全部解决了养老保险问题,部分企业受资产限制,未能解决医保。在整个改制过程中,严格按照市属企业改制程序进行,实现了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职工安置到位,基本按照市属企业改制政策执行;二是改制过程平稳,无越级上访现象、未出现重大问题;三是改制监管到位,未发现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四是坚持市场定价,无国有和集体资产流失现象。——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初见成效。2009年我区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处于全省一流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区坚持主动对接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围绕铸造、冶炼、表面处理等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充分利用光伏产业、国浩工程和远能评估等龙头企业优势带动,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强化成果运用,大力推行节水改造、节能变频、废旧原料回收、余热利用等先进技术,加强了对传统产业的提质改造、优化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同时,加大了引进和扶持清洁生产、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三大类工程项目建设的力度,努力把科研技术运用到清洁生产改造、废旧物资利用、资源配置整体优化的过程中,培植了一批节能降耗典型示范企业。其中长沙电机厂通过对生产车间电路进行整体改造,实现节电年支出近200万元;德泽实业有限公司通过自行设计开发构建循环水和再生原料综合利用工程,每年可减少原料使用量1200吨。同时,注重以节能降耗社会意识的整体增强带动工作的全盘提升,采取创建示范典型、开展节能宣传、推广节能灯具、组织“能源紧缺体验月”活动等形式,浓厚了工作氛围、强化了民众支持。通过努力,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集约利用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效益同步提升,为“两型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区举全区之力加快园区建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就光伏产业项目、中信新城项目到园区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有关问题并进行工作调度,园区的发展步伐加快。2009年新引进普瑞康医药、昱程信息系统、华洁环保科技、新华联资源开发等14家企业,新增产值4.5亿元;注入资金1.3亿元,先后启动建设新谷路、托子冲路、环保路东延长线和次干道十四等4条道路,建设长度3.8公里。目前,实现了新谷路、环保路、次干道十四三条道路竣工通车,托子冲路毛路通车,为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困难在总结“十一五”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工业发展面临国际化的挑战我国进入WTO已多年,越来越多的政策、法律、制度已逐步与国际接轨,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和外国企业大多数都获得世贸规则所赋予的“国民待遇”,大量国外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与此同时,各个地区都在全力抢时间、抓发展,以扩大内需和增加出口为特征、提升地区经济实力和地位为目标的区域间竞争已经在全国展开。国外跨国公司的直接威胁,全国各省市、长沙各区县之间激烈的地区发展竞争态势,使得天心区工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二)土地要素制约仍然突出我区的区域面积在内五区中本已偏小,这当中还有大部分区域属市区中心地带,而向南拓展区域则为省府核心区,整体规划偏向于发展第三产业,环保工业园存量土地也已不多,工业用地紧缺,发展空间受限,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抑制了工业投入。土地制约成了我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三)企业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天心区工业在总体上处于初级产品加工阶段,目前传统产业占的比重较大,而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发展势头好的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规模。工业产品多属原料型、资源型和初级产品加工型,显示出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弱和抗风险能力低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业经济应有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四)中小企业融资依旧十分困难尽管“十一五”期间工业投入逐年增加,但资金紧缺,仍是我区工业经济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在建设项目中,工程进度慢,效益不高,成效不显著等,大多数因素是由于资金不到位造成的。不同程度存在融资困难,企业受经营规模、风险承受能力、信贷抵押能力和信用等级的影响,在获取资金渠道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符合企业特点的投资机制尚不完善,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企业资金需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项目的建设进度和成效。三、工业发展的机遇和优势(一)天心区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由于劳动力资源的丰富和市场潜力的巨大,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转移,不仅使中国对外出口保持着较好增长,也会促进中国产业整合和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成为推动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推动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策,对长株潭城市群改革发展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产业分工带来的机遇、“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所带来的诸多政策优势,带动了长沙市整体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也给天心区工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二)天心区工业发展具有的优势1、交通体系日渐完善天心区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地区,北起五一路、西临湘江、东接芙蓉路、韶山路、南与暮云镇相连。区域内航空、铁路、港口、公路、市内交通构成了日渐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长沙大道气势如虹,架起长、株、潭三市通衢大道,京广铁路和157国道穿城而过,湘江倚区北上汇入洞庭,一、二、三环线环环相绕,距黄花国际机场仅20公里,同时拥有火车南站、宝庆码头等大型车站码头。形成了南北东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2、部分产业优势明显天心区工业经济主要以机械、电子电器、电力和配套加工等为支柱行业,其2009年实现总产值139.7亿元,占全区的67%,地区支柱行业作用明显,且发展潜力巨大。高新技术产业也已有一定基础,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新产品产值占全区总产值的比重已分别达到10.4%和12.6%。同时,天心区拥有较为深厚的品牌资源积累。区内长沙电机厂“长利电机”、长沙水泵厂系列水泵和长庆机电系列教学仪器等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名气,长沙防火装备厂生产的防火防盗门、长沙南泥湾食品厂的生鲜湿面、“采鲜园”蔬菜在全市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将带动天心乃至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3、区位优势日趋凸显天心区是湖南省政府明确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长株潭城市群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获批、省市加快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为天心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随着省府机关新院南迁,一大批厅局级机关纷纷入驻,天心区的行政辐射功能大为增强,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行政机关和服务机构的聚集,不但创造了有利于引进发展总部经济的软硬件环境,还构建了工业园区和工业楼宇必须考虑的一些社会服务功能,能够吸引更多的工业企业将发展眼光投向天心,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在横向和纵向上对天心工业都有极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4、商贸流通势头良好天心区北部是传统的老商业区,火宫殿、杨裕兴、中华国药局等20多家百年老字号云集于此,五一路、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解放西路酒吧街、坡子街民俗名食街等特色街市和平和堂、王府井、沃尔玛、万达广场、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一批商业航母尽展现代商业之繁华,特别是随着新时空康年、五一新干线等楼宇经济的蓬勃兴起,以及中信新城、一力物流等大型综合项目的入驻,呈现出传统商业和现代商贸交相辉映、竞相发展的繁荣态势。5、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天心区是楚汉名城长沙及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气势雄伟的天心古阁,源远流长的白沙古井,古朴雅致的贾谊故居,享誉中外的三国吴简,滨江耸立的杜甫江阁,以及一代伟人毛泽东求学的湖南第一师范等,无不彰显出浓郁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辖区内有13家科研院所、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