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科学发展观提升为指导思想有何重大意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地位与价值是什么?如何才能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一、科学发展观提升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一)党的指导思想的内涵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应具备的条件所处时代迫切需要理论体系非常成熟人民群众广为熟知执政党的高度自觉理论经过实践检验(三)科学发展观已经具备成为指导思想的条件和平时代需要发展的理论构建的理论体系十分完备通过学习实践已广为人知我们党顺应时势自觉提升理论指导取得丰硕的成果(四)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指导思想意义重大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进一步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根基进一步找到了解决现实问题的“金钥匙”进一步指明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二、作为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地位与价值(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4、“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2、“以人为本”是核心立场。1、发展是第一要义。(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认识规律创新意识求真务实认识规律与社会实践或理性认识与实践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3、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四)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确立新的执政理念促成新的体制机制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形成新的工作方式形成新的生活方式追求新的奋斗目标三、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途径(一)基本要求1、增强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思想懒堕,不愿坚持学习科学发展观本领恐慌,不会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利益驱使,不敢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2、完善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3、明确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做到两个贯彻: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做到四个更加自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二)现实途径1.破除思想障碍,创新发展理念一个大国发展需要有个魂,科学发展观就是魂;有了魂就需要有个方向,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了方向就需要有行动机制去完成,这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现行体制进行的变革;为完成这一变革,就需要一套新政策。“湖南地处内陆,不能为内陆意识所缚;位居中部,不能甘居中游。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树立国际视野,加快富民强省的步伐。”“湖南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根本看就是解放思想上的差距。湖南存在的问题也与解放思想不彻底密切相关。”(1)从自我封闭的束缚中不断解放出来,进一步树立国际视野,增强接纳外面人才的容量、接触外面事物的气量、接收外面经验的度量(2)从小农经济的影响中不断解放出来,进一步增强现代市场观念,牢固树立新型工业化是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的思想(3)从过去不合适宜、不利于发展的条条框框中不断解放出来,进一步培育现代眼光,立足新起点,回应新期待。2.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四化”带动坚持“两型”引领建设“四个湖南”确保“四条底线”(保证粮食、保证森林覆盖率、保证节能减排、保证民生)3.明确发展目的,实现发展目标人的发展三个强省“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科学跨越富民强省欢迎探讨问题0731-82780076,13574189806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多次指出:“我们的革命是开始容易,继续比较困难,而西欧的革命是开始困难,继续比较容易。”——《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43页20世纪的社会主义出现了两大历史难题:一个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问题。一个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发展观首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在这个难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并逐渐成熟。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体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三个标志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增长。(1650年—20世纪60年代期)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60年代期—70年代)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70年代)第四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人的发展(尤其是后代人的发展)。(80年代以后)世界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2011GDP471564万亿元11项目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外汇储备对外贸易总额吸收外资额全球综合竞争力占位二一一一二二十七中国国家实力在世界上所处地位美国政坛要人布热津斯基说:我认真阅读了可以得到的大量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前景的文献,又与中国人打了将近1/4世纪的交道,我相信一个显见的事实:即中国国土广袤,不容忽视;中国历史悠久,不容藐视;中国雄心勃勃,不容我们对其想当然。中国,不论其具体前景如何,是一个日益崛起的潜在的主导性大国。金融大鳄索罗斯说: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赢家,避开了当前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有可能取代美国担当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这一阶段有三个影响深远的文献:1、《新发展观》1983年,联合国推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著作《新发展观》一书,成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观的标志性著作。此书提出了“整体的”、“内生的”、“综合的”、“以人为中心的”、“关注文化价值的”新发展理论,并称之为“新发展观”。佩鲁认为,为了一切人和完整的人的发展应是各国发展的中心目标,这也是一个社会能够正常运行和保持稳定的关键之一。佩鲁提出的为一切人的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发展尺度和发展目的的观点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种关注中心由客体移向主体,标志着发展观的一个质的转变。2、《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之处在于阐述了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人们认识到代际公平的重要性。3、1995年3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宣言》和《行动纲领》:社会发展以人为中心,人民是从事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课题,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社会发展与其所发生的文化、生态、经济、政治和精神环境不可分割。社会发展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中心需要和愿望;也是各国政府和民间社会各部门的中心责任。社会性发展应当列入当前和跨入第二十一世纪的最优先事项。发展应该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发展的目的是消除贫困、扩大就业、普遍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是全体社会成员分享发展成果的社会全面进步。这种发展观纠正了以物为主的发展,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中出现的尖锐矛盾和问题:(1)经济高速增长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2)城乡差距、区域、贫富差距持续扩大。(3)城乡失业和贫困问题严重,劳动就业矛盾加剧。(4)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5)加入国际贸易体系后因为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而带来的压力。城乡差距扩大据国家统计部门资料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2010年该收入比为3.23:1。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实际增长12.3%。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收入高出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同期的2.77:1缩小到2.72:1,为近年来同期最低,并连续三年呈缩小态势。但这一比例大大超过经济发展水平在同一水平国家1.7:1的比例。地区差距扩大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2009中国发展指数”显示:2009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普遍快于东部地区,但是,地区差距仍在逐步拉大。居民收入差距悬殊《2011中国薪酬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使得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升反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低于GDP增长率0.8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增幅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幅的1.76倍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幅的1.39倍,而同期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为20%左右,也远高于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增幅较低,必然导致社会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目前反映社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逼近0.5警戒线,从社会阶层来看,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是收入最低的10%家庭人均收入的65倍。城乡就业压力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从劳动力供给看,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每年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而在农村,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人,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1.7亿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2011年,我国宣布将扶贫标准从人均年收入1196元提高至2300元。按照这个新标准,贫困人口会增加到1亿。但随着这两年收入增加,再加上人民币升值,估计不会到1亿,应该是增加到7000-8000万。国际标准绝对贫困1亿(排世界第二)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农村贫困问题专家汪三贵认为,我们确定贫困人口的标准太低,按照国际的标准来看,中国农村贫困的问题实际上没有解决。困难群体人数的增加资源短缺和消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但养活着22%的世界人口。近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6%左右,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50%。成为世界第一大耗水国、钢材消费国、水泥消费国、煤炭消费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据世界银行报告分析,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西方7个发达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