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委员会一、编写领导小组:顾问:连维良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组长:郭洪昌中共洛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副组长:陈幸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纪检书记田金钢中共洛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李雪峰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邢社军洛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成员:张玉琪洛阳市林业局局长蒋勤洛阳市园林局局长李跃民洛阳市发改委主任谷树森洛阳市财政局局长王须才洛阳市农业局局长王长忠市水利局局长赵震洛阳市交通局局长李明智洛阳市环保局局长赵建国洛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黄清旭洛阳市规划局局长孟红兵洛阳市建委主任张好富洛阳市公用事业局局长魏立峰洛阳市旅游局局长张尚君洛阳市统计局局长卢忠实洛阳市科协主席二、编写技术小组:技术负责:贾宝全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博士研究员樊巍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员张玉琪洛阳市林业局局长编写成员:邱尔发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万猛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郄光发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博士王旭军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成军锋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博士仇宽彪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硕士王联合洛阳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闫亚波洛阳市林业局工程师许海鹏洛阳市林业局工程师张晓航洛阳市林业局工程师申艳梅洛阳市林业局工程师邵安领洛阳市园林局工程师张占国洛阳市园林局工程师徐洛宜洛阳市水利局工程师畅凌冰洛阳市林科所工程师王治军洛阳市林科所工程师尹华洛阳市林科所工程师梁向军洛阳市园林局工程师曹鑫洛阳市园林局助理工程师魏玲洛阳市园林局助理工程师前言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是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发达国家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资源紧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使人们认识到了用科学的、生态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先后出现了田园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等不同的城市建设理念与模式。20世纪60年代自“城市森林”的概念在北美提出之后,便很快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认同和响应。“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我国的城市森林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高、发展速度快。尤其是在2003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中,正式将城市林业发展作为国家战略重要的研究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加快了城市森林建设的步伐。自2004年在贵阳举办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与“国家森林城市”授予活动以来,已连续举办了5届,从而在全国掀起了森林城市建设的热潮。我国属于城市化起步较晚的国家,据研究预测,在未来30-40年内,中国城市化水平将可以达到70%左右,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2%左右,全国设市城市将增加到1000个左右。因此,随着这种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作为城市唯一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城市森林将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生态建设内容。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也是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作为中原城市群中最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洛阳经济实力得到快速提升。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9.6亿元,是2003年的2.8倍,年均增长15.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5.5亿元,年均增长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1亿元,是2003年的2.5倍,年均增长17.6%。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3位、中部城市第4位。2007年末,洛阳的城市化率为40.1%,根据洛阳市相关规划,2010年城市化率达将到48%以上,2020年将达到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可以说洛阳经济与城市化进程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在在经济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洛阳市也面临的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近年来,洛阳市在国家林业局“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实现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的现代林业发展目标”指导下,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淮河防护林林工程、公益林工程等国家项目,以及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城郊森林建设、市区绿化等重点绿化工程,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2007年与1998年相比,林业用地面积增加了78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4.53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净增1011.43万立方米。截至2007年年底,洛阳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4774公顷,城市绿地率、绿化率分别为32.94%和38.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13平方米。洛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生态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但与洛阳城市发展现实与未来的需求相比,生态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城市林业是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城市林业发展,对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优化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洛阳市的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洛阳现代林业建设、科学实施洛阳林业建设工程,洛阳市政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2008年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编制《洛阳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洛阳市林业局组织协调,会同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规划编制。本规划遵循国家、河南省和洛阳市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洛阳有关林业、生态、水利等相关方面的规划为依据,立足洛阳市情,以2007年为基期,2010年为近期,2015年为中期进行规划,重点明确洛阳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总体布局、发展目标、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及政策保障措施。一、指导思想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以“牡丹山水林城,宜居生态洛阳”为基本理念,建设完备的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倡导生态文明,实现洛阳城市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把洛阳建设成为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国家森林城市,使林业更好地服务于洛阳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服务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建设进程,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二、建设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结合洛阳城市发展的实际,研究提出了“牡丹山水林城,宜居生态洛阳”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牡丹山水林城,宜居生态洛阳”这一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观念,强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响应了洛阳市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古老绿色文明,提升牡丹花城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内在需求;是洛阳市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河南”、“锦绣河南”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一)牡丹山水林城“牡丹山水林城”展现了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洛阳形象。洛阳“居天下之中”,“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仅蕴育了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千年帝都文化,而且蕴育了灿烂浓郁的牡丹文化,雍容华贵的洛阳牡丹总领群芳,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洛阳也因此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牡丹圣地。洛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一座有山、有水、有林、有花的魅力之城。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洛阳市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合理布局,构筑由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牡丹公园、休闲绿地、村镇片林、经济林及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和农田林网等相互交织构成的林网系统;构筑由江、河、沟、渠、湖等线状与面状湿地相互交织构成的水网系统,形成林网水网连通,“山、水、林、花、城”浑然一体的生态景观,构成“林在城中建,城在山水间”的生态城市格局。再现“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清沙”的历史生态风貌,把“千年帝都”璨若星河的古迹景观和现代建筑掩映在一座郁郁葱葱、花团锦簇、风光秀丽的森林城市之中。(二)宜居生态洛阳“宜居生态洛阳”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画卷。森林城市建设是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集科学、艺术、文化于一身,既充分考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发展,又充分考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因此,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全面考虑城市森林对社会、对人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城乡居民的需求。洛阳森林城市建设真正使森林城市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起来,最大程度的满足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促进郊区农民致富和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等多方面的需求,实现生态绿化、园林美化、森林文化的有机统一,增添洛阳的城市特色和迷人魅力,展现洛阳正将成为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璀璨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崭新形象。三、建设原则(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洛阳森林城市建设要根据城市发展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城市发展需求,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充分满足人们对森林和湿地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从洛阳森林资源对流域和城市的生态安全保障来看,应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以生态学原理进行布局和建设,建立和完善森林、湿地为主的生态安全体系,有效发挥森林和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中的作用,构筑洛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二)分类经营,分区施策洛阳为河南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按照森林主导功能分别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入渠道和发展模式,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强公益林保育,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及商品林、公益林协调发展可持续林业经营模式。同时,立足区域生态整体性和关联性特点,根据市域范围内城乡生态梯度、文化梯度、经济梯度及自然格局的变化,结合不同区县生态经济的优势、潜力和建设方向,在用地结构调整、生态与经济建设战略布局的构建等方面实施相应对策。(三)城乡统筹,产业富民洛阳城市森林建设应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将城乡林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促进生态与经济方面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森林、湿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满足人们对森林、湿地的多种需求,促进洛阳城乡、区域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同时,洛阳人文历史文化深厚,牡丹享誉世界,应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和生态文化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特色林果、花卉苗木等绿色产业,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提升产业富民能力,实现洛阳森林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四)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城市林业是一项造福社会的公益事业,建设中应将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全民广泛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林业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行使协调、决策、执行和监督的职能。制定科学的城市森林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城市森林工程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应政策法规,依法治林;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环境氛围;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强市场引导,吸引社会资源投向林业,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义务植树、纪念林、科普宣传等生态文化活动,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五)科教兴绿,依法治绿加强洛阳城市绿地营建、管护技术的研究,通过科技创新有效解决制约洛阳城市森林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强城市林业人才培养,以科技进步和人才支撑促进洛阳的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时,加强林权制度改革、城市林业及其它有关的地方性林业政策法规修改和完善工作,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林,增强法制观念,强化造林与管护并重的意识,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巩固建设成果。四、规划期限规划现状基准年为2007年,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中考核检查办法的要求,在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后,共分有3年和5年两个复查期。为此,我们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