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技可持续发展社会控制分析及其系统建构姓名:张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学技术哲学指导教师:高建明20051101科技可持续发展社会控制分析及其系统建构作者:张镇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参考文献(37条)1.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632.陈筠泉.殷登祥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20003.刘则渊.王继琨工程、技术、哲学20024.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845.雅赫尔科学社会学19816.余翔林.邓勇科学的未来20027.梅多斯增长的极限19848.BrundtlOurCommonFuture19879.DalyHEOn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NationalAccounts1988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9411.殷登祥.沈小白技术的社会形成200412.AH谢尔巴科夫苏联科技体制198713.梁战平.任志英各国科技要览198714.程绍钦科技计划管理198915.约翰·齐曼知识的力量199216.李国秀科学的社会视角200017.江泽民在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9118.璐羽科技政策词汇200119.MichaelPolanyiTheLogicofLigerty.theReflectionsandRejoinders195120.约翰·齐曼知识的力量--科学的社会范畴198521.默顿十七世纪英国和科学、技术与社会19862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523.李喜先技术系统论20052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9425.ColbyEnvironmentalManagementinDevelopment:theEvolutionofParadigms199026.BarbierTheConceptofSustainbleEconomicDevelopment198727.Holling.TheResilienceofTerrestrialEcosystems198628.BenTenBrinkSystematicallyinsearchofsustainabledevelopment198929.周寄中科技转化工程论200130.赵国杰科学、技术、社会(STS)200331.JAYW福雷斯特系统原理198732.贝塔郎菲一般系统论198733.A乌约莫夫系统方式和一般系统论198334.拉兹洛用系统的观点看世界198535.陈依元走向系统、控制、信息时代198836.李喜先科学系统论200537.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1988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王忠武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思考-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而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和支持条件.鉴于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庞大的整体系统,要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运用系统学思想方法加以认识和推进,具体说就是要实现科学技术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结构性可持续发展、协同性可持续发展、目的性可持续发展、功能性可持续发展和开放性可持续发展.2.期刊论文杨怀中.饶欣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5)坚持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意义在于:拓展传统伦理道德的调节范围,达成科学技术发展中真善美的统一,把握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发展方向.3.学位论文饶欣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及其伦理价值研究2004该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把科技系统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子系统,不仅从科技系统内部研究科技发展的持续性、整体性等,即科技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从科技系统外部来研究科技系统相对其他系统的协调性、动力性等,即科技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该文第1章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来说明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第2章具体分析了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形成;第3章简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利于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误区,并针对中国科技现状试提出有利于中国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最后一章,着重分析了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义.4.期刊论文高静昕试论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导报2009,(27)结合自然辨证法中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了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评价方法及实现途径.认为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是科技创新性和生态稳定性的统一;科技进步是是既要发展当代经济又要放眼未来的技术进步,是强调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技术进步.建立料学可持续发展观,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类,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期刊论文周荣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32(3)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科学技术时其所起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今天,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因此,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要特别注意借助科学技术完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可持续发展相关学科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产业技术的进步.6.学位论文贾淑品论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2004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不能因为科学技术在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增进社会福利,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消失等负面效应,就把可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绝对对立起来,这种观念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极其有害的.该文通过对科学技术真理性、实用性、有效性、普遍性和和谐性的分析以及对科学技术认知作用和实践作用的重点论述,力求让大家认识到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而是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能因为科学技术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就否定它的价值.解铃还须系铃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实现还需要我们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树立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观.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极其重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作用;其二是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作用.其中认知作用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真理性认识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依据;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有效性是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关键;科学技术的普遍性、和谐性是可持续发展得以全面实施的有力保障.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作用主要包括三点,它们是保护资源,开发资源;促进发展,维护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创造新的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它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也就是把科学技术的负效应限制在可持续发展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7.期刊论文黄德健.HuangDejian论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梧州学院学报2008,18(4)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科学技术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科学技术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8.期刊论文叶平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2)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改变运行的传统轨道,开始进入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运行在物理世界,还能够运行在生态世界.这涉及到科学技术发展将由原来的单向轨道开始转向物理世界与生态世界的双向轨道.9.期刊论文贾淑品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实现需要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本文认为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解铃还需系铃人,科学技术所带来的问题,还需要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解决.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实现需要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10.学位论文徐洪峰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凸现——框架分析和系统模型构建2002该论文以对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机理的系统研究为目的.该文综合运用框架分析及系统经济模型建构等方法,构造了反映非均衡可持续发展本身、以及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之间互促、互动机制的理论框架,从而为进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非均衡分析、以及为进行中国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路径选择等提供必要的基础准备和理论帮助.该文属规范经济学研究.全文大约四万多字,分五章:第一章即引题及综述.第二章,通过构造三维框架模型,分别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在时间跨度、空间涵盖概念上的非均衡特征.以此为基点,提出了暂时非均衡发展是长远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手段这一开创性观点,并给出了非均衡发展的具体建议,从而开辟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第三章,建立了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系统的系统理论模型.第四章则是将前述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关系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引入中国实际,着重探讨中国经验与范式,对中国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关系进行了扼要分析.第五章是对上述研究结果的综述.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b3a19ca0-2186-48e4-950c-9ddf00e8d7b1下载时间:2010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