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临港新城低碳发展17-7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科技引领临港新城低碳发展上海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郭奕侃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气候政策与国家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在发展中寻求减排,实现发展目标与气候目标的矛盾统一,这是走向低碳发展道路的现实途径,临港新城面临着探索出这样一条现实的发展道路的任务。低碳经济本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走向低碳经济的途径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再生能源、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碳汇、合理消费、环境保护、控制人口等许多方面。所有这些方面,关键就在于低碳科技的进步及其推广应用的力度,科技起到了关键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1临港新城利用低碳技术情况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临港新城在低碳技术利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已有不少成功的实践,尤其是在作为低碳能源的天然气和作为无碳能源的太阳能、风能利用方面。主要的成功实践有以下几项。1.1LNG项目及发电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上海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一期工程的核准批复意见,LNG一期工程将于2012年投产,一期工程将建设长约16公里的陆上管线和占地约2.86公顷的输气末站及3座阀室。临港燃气电厂规划规模约500万千瓦,占用土地约83公顷,其中申能临港燃气电厂一期建设4套39万千瓦燃气机组,工程建设用地位于临港重装备产业区西南部,建设用地面积18.8万平方米。目前工程建设工作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1.2风力发电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目前已进入设计施工阶段,标志着我国风电开发领域从陆上扩展到近海。上海市第一个国产风电场已落户临港新城,其发电总功率为7000千瓦,这个风电场被称为“实验风场”,其中包括4台功率为1250千瓦和1台功率为2000千瓦的发电“风车”。1.3规模化太阳能集中供热示范应用临港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在主城区50万平方米配套商品房中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项目,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向小区集中供应热水。据测算,如果给一吨水升温45℃,使用谷电要花费30.4元,使用天然气要花费28.5元,自己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要花费27.1元,而使用集中供应热水只需16.9元。1.4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系统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上海电气临港装备基地综合楼的楼顶被安装上1260块太阳能电池板,每年为该综合楼提供20万千瓦时的电量。该项目是上海最大的太阳能综合利用项目。在这些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上海电气集团、申能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都提出了自己在临港地区的低碳、无碳能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并正在逐步推动实施过程中。2临港新城低碳科技基础临港新城从建城的一开始就极其重视科技工作,在市科委的资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针对临港地区特点的研究,开展的重大研究项目如下。2.1“数字港城”框架及相关研究“数字港城”是数字城市在临港的具体实践,在数字港城框架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智能临港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包括“数字港城”标准规范、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数字化技术在临港新城中的应用、综合业务光纤到户接入系统在临港新城应用、园区物流与装卸系统智能化集成以及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等一系列的研究和示范应用。2.2临港新城新能源与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研究项目研究临港新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并网、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以及集成电网系统,还研究临港新城的新能源综合利用发展规划。2.3规模化太阳能集中供热示范应用系统研究。项目研究在主城区50万平方米配套商品房中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项目,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向小区集中供应热水,大大节约了能源。2.4供排水及建筑节能示范应用研究项目研究供排水系统节能关键技术,根据供排水系统性能预测理论和方法调节水泵运行,在临港供排水公司进行了节能运行的示范应用。上海航海博物馆在设计及施工中,根据理论模拟分析得出合理的空调气流的有效组织形式,进行优化节能设计,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以上项目的研究将为临港低碳城市建设发挥良好的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大大促进了临港低碳城市的建设步伐。3临港新城实现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3.1工业化导致工业用能增加临港新城的主导产业是装备制造业,而部分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金属制品等行业是能耗、污染、资源消耗相对较高的产业,这类企业目前正陆续进入投产期,面临着工业耗能的剧增。如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任务。3.2货物吞吐量增加导致交通用能增加随着临港新城物流园区和洋山深水港加快建设,将极大地增加进出临港新城的集装箱车辆,到2010年,通过东海大桥的集装箱交通量将达到6000辆/日,同时大量的产业与人口的导入将带来大量的客货车流,这些车辆的耗能以及尾气和包装箱废物的排放量将非常巨大。3.3城市化导致居民生活用能和建筑用能增加临港新城目前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变成城市居民,同时产业与城市的大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导入,如目前产业园区大量企业、南汇行政中心、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单位都有大量的人口导入。并且这个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目前临港地区的人口已达到25万,比临港开发初期的15万增加了10万,并且快速增长的趋势将延续到2020年,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必将相应地大量增加。同时,随着人口的大量导入,大量建筑开始建成投用,到2008年底,主城区将建成200万平方米建筑量,四镇将建成约320万平方米动迁安置基地,相应的建筑能耗将呈快速增长态势。3.4环境压力增大临港新城300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中一半以上是近30~40年围垦成陆,其中30%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围垦成陆的。该区域原本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生物多样性较高,除了农田村落附近常见的野生动物外,还有一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上海市重点保护动物。随着新城的快速推进,原有各种生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临港新城是上海市滨江沿海城镇发展轴的拐点和重心,是上海陆海生态系统过渡带和生态门户。如何在新城的快速发展中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临港低碳发展的任务与设想4.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一是提高天然气的占比。天然气单位热值的碳排放只有煤炭的60%,充分利用洋山岛上的天然气码头,提高天然气在工业和城市生活用能中的占比,建设天然气发电厂。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各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率,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排放能源的占比。三是提高无碳能源的占比。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相对成熟的新能源,试验和开发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4.2大力发展无碳可再生能源临港新城位于东海之滨,有较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未来我们将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重点发展东海大桥沿线的海上风能,加大陆上风电场利用的规模。逐步提高光伏发电的装机量,在居住小区、大型公共建筑中推广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在小区与公共建筑中试验利用地源热泵进行。实验应用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4.3制造业实施节能减排通过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引导等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能源与资源消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动与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向海洋要资源,向海洋拓展生存空间。充分利用CDM清洁发展机制,推动低碳技术及资金的引进。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4.4交通节能减排交通是三大高耗能部门之一,尤其是对于临港新城的物流产业,大量的运输车辆将大大提高临港地区的燃油消耗及废气排放,造成高耗能及环境污染。通过轻轨、铁路等轨道交通工具实现长距离交通运输。在固定公交线路、旅游场所上应用电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超级电容车、氢能源汽车等环保汽车。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与出行效率。通过完善和合理的交通规划,引导和规范新城的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汽车的管理。4.5建筑节能建筑耗能也是三大高耗能部门之一,并且是耗能增长最快的部门。建筑节能主要是依靠建筑新材料、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锅炉、节能电机、节能水泵等建筑节能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如在居民小区推广太阳能集中供热、地源热泵、节能灯、供排水节能等技术和产品;在公共建筑实施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技术、供排水节能、节能锅炉等措施;在产业园区使用太阳能光伏系统、风电、节能锅炉、节能电机、节能灯等。4.6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通过水系治理,形成河网特色的健康水生态系统,建立起人水亲和的自然景观。开展滩涂治理与利用,使滩涂围垦利用与环境保护、海洋开发、江河治理、土地利用等相协调,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加强湿地的生态修复,把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成健康的功能性生态系统,包括景观、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种群等的恢复。针对临港新城的盐碱地土壤,通过水利、农业、生物和化学等改良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治理,构建良好的土壤生态系统。提高森林与绿化覆盖率,增强森林储碳能力。4.7完善制度及政策保障把国家、市和行业管理部门的低碳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一是制定区域规划与政策。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低碳发展的长远目标与分阶段实施目标,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二是促进技术进步与推广。低碳经济是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手段,从制度上推进低碳技术在临港的应用与推广。三是加强行政监管。低碳经济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需要行政管理部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规范、引导、监督和管理。4.8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新城区域内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形成雄厚的低碳经济的研发力量。着力建设好各大学科技园区、海洋科技园区、海洋科技孵化基地等的建设。推动新城内企业的自主技术研发,从政策、资金、财税等多方面予以鼓励和倾斜。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