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发展的阿巴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稳步发展的阿巴嘎阿巴嘎旗概况阿巴嘎旗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北部,东经113°27′-116°11′,北纬43°04′-45°26′。东与东乌旗、锡林浩特市为邻;南与正蓝旗接壤;西与苏尼特左旗毗连;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175公里。全境南北长约260公里,东西宽约110公里,总面积2.75万平方公里。全旗辖3个镇、3个苏木、1个煤矿管委会、71个嘎查、4个社区居委会,另有林场、渔场各1处,旗所在地为别力古台中心镇。总人口4.52万人,其中蒙古族2.5万人,占总人口的55.3%;牧业人口2.3万人、占总人口的50.9%。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39.6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一产增加值5.3亿元,增长5.7%;二产增加值28.3亿元,增长1.5%;三产增加值6.0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演进为12:71:16。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增长17.9%。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07亿元,城镇居民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700元和11923元,年均增长14.4%和30%。自然资源阿巴嘎旗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畜牧业是主体经济,主要以牛、马、骆驼、绵羊、山羊五畜为主。生产的牛羊肉为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并出口到中东地区。地方优良品种“乌冉克”羊在区内外享有盛誉。工业以风电、煤炭综合开发、矿产采选、建材、畜产品加工五大优势为主。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野生植物426种,其中名贵药材200余种,野生动物几十种。矿产资源种类多,已探-2-明的有石灰岩、芒硝、水晶、铁、铜、钼、煤炭、银、铅、锌和莹石等,储量较大,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地形气候阿巴嘎旗地形系蒙古高原低山丘陵地,是以低山阶状高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单元组成的地区,没有明显的山脉和沟壑,地势呈波状起伏。地形东北高西南低,海拔960-1500米,最高点海拔1648米,平均海拔1127米。从形态和成因上可划分为四个类型:低山丘陵、高平原丘陵、熔岩台地、沙丘沙地。阿巴嘎旗地处中纬度西风气流带内,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冷暖剧变,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春秋两季多寒潮大风,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年平均气温0.7℃,年平均地温2.8℃。年平均相对湿度59%,年平均日照时数3126.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244.7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03天,降雪期217天,年平均风速3.5米/秒。历史沿革现阿巴嘎旗由原阿巴嘎部落和阿巴哈纳尔部几经分合而形成的。汉时为上古郡北境,晋时由拓跋氏管辖,隋唐时被突厥人占领,到了辽代,是上京道的西境,金时又成为北京路的西北境。元朝,阿巴嘎旗地区划入上都路,北元时被封为察哈尔万户地。清顺治四年,受清封爵编为阿巴嘎左右翼二旗。阿巴嘎,是蒙古语“叔叔”之意,因部落首领为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同父异母弟别力古台的后裔,故把自己所辖的部落命名为“阿巴嘎”。传说中“别力古台奇石”今天还巍然矗立在“圣井”口上。崇德四年(1639年),别力古台二十世孙额齐格诺颜多尔济率领阿巴嘎部落从原牧地,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畔南移到现阿巴嘎旗和锡林浩特市一带,开始向清朝臣服纳贡。阿巴嘎旗由此而来。民国三年(1914年),察哈尔特区成立,改由察哈尔都统节制直-3-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察哈尔省府管辖。1937-1947年为伪蒙疆政府统治。1956年建阿巴嘎旗,几经调整,于1963年形成现在阿巴嘎旗行政区域,属锡林郭勒盟。旅游资源阿巴嘎旗有“北国湖南”乌里雅斯台、世外桃源哈日乌素、修复一新的杨都庙大主殿、雄伟壮观的宝格都山、奇峰林立的海日罕山、独具特色的明图布山“通天穿石路”、70眼泉水汇流的达楞图如河源头等。古迹有金边遗址、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时期古墓群、浩日格山岩石画。还有从巴音查干、额尔登高毕苏木出土的犀牛化石和恐龙化石等。-4-经济建设阿巴嘎旗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工业强旗”战略,高起点、高标准引进大项目,着力培育壮大风电、煤炭综合开发、矿业采选、建材和畜产品加工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先后引进了国华、中广核、中水电、河北大唐、峰峰集团、鲁能集团、冀东集团、建龙集团、白银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经过几年努力,全旗国民经济总体上实现了由畜牧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工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2011年度,全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3.6%。其中:一产增加值5.3亿元,增长5.7%;二产增加值28.3亿元,增长1.5%,其中工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13.1%;三产增加值6.0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比例演进为13:71:16。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下降3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增长17.9%。财政总收入2.07亿元,下降2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00元,增长14.4%;牧民人均纯收入11923元,增长30%。2011年,共引进国内(盟外)资金43.5亿元,实施各类项目44项,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家。项目开复工率达到78%,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风电产业进一步发展。灰腾梁风电基地并网发电装机总量达到70万千瓦,在建装机5万千瓦,全年发电总量17亿千瓦时。煤炭产业陆续启动。查干淖尔矿区年产800万吨煤矿完成部分矿井建设;一期2×66万千瓦电厂项目正在进一步完善可研-5-和相关专题报告,同时为提高项目竞标成功率,企业已编制4×66万千瓦电厂项目可研报告,并通过了评审。达安年产原煤120万吨煤矿矿区总体规划已批复,正在办理核准手续,矿井建设基本完成;建材产业再上台阶。冀东水泥建成投产,产能达到96万吨,已生产水泥201万吨,实现产值7.86亿元,同步配套5.4兆瓦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投入运行。目前企业正在启动二期工程,争取新上特种水泥生产线,依托花岗岩储量丰富优势,积极推进石材开采加工。矿产采选产业基础逐步完善。哈达特一期日处理1000吨银铅锌矿选厂完成井建工程,正在进行选厂设备调试;谦德日处理1000吨铜铋矿选厂已完成设备安装,正在进行矿井建设;白银日处理1000吨萤石矿选厂土建工程及设备安装全部完成;金地二期日处理1.5万吨铜钼矿选厂完成基础工程,部分设备已订购。2012年度及“十二五”工业经济部署努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坚持工业经济主攻方向不动摇,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着力培育壮大“能源、建材、有色金属采冶、畜产品和文化旅游”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形成“煤—电—采—冶”和“煤—电—建材”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积极构建“能源为基础,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努力建设成为全盟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有色金属基地、新型建材基地、绿色畜产品基地和文化旅游胜地,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提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到“十二五”期末,实现“2553”目标,即:全旗煤炭年产量达到2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其中火电260万千瓦、风电220万千瓦、光伏发电20万千瓦),钼铁冶炼能力达到5万吨,-6-水泥产量达到300万吨。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今后仍要在坚持高起点、高水平的基础上,按照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要求,充分发挥我旗资源丰富、区位便利、发展空间大的优势,努力克服基础设施滞后、施工期短的劣势,加快推进项目建设。2012年安排工业重点项目22项,当年计划投资26.2亿元。抓好企业生产运行。努力改善经济运行环境,清理涉企收费、简化办事程序,搞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帮助企业增强信心,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年内力争生产原煤280万吨,生产有色金属精粉1.95万吨,发电量达到18.7亿千瓦时,生产水泥130万吨。加快地质勘查步伐。开展勘查项目清理整顿工作,最短时间内摸清资源赋存状况,年内完成地勘投入1.5亿元。此外,积极与陕西延长油田对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企业开展石油勘探,确保在石油勘探方面有大的突破。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依托资源和产业基础,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南商北拓、东资西移步伐加快的有利时机,策划、包装、储备一批重点项目,改变后续项目不足的局面,争取引进实施一批产业延伸和非资源型项目,形成产业不断升级的良性发展格局。-7-草原特色现代畜牧业近几年,我旗以“两转双赢”为目标、以“转人、减畜、增绿、增收”为抓手,按照“十化”要求,大力发展草原特色现代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全旗畜牧业完成增加值5.3亿元,增长5.7%;牧民人均纯收入11923元,增长30%。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认真实施草原“三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着力改变传统的草牧场利用方式。2011年在10个嘎查实施禁牧416万亩,新增标准化划区轮牧80万亩,累计达到706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17.4%。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2011年全旗61个嘎查实施草畜平衡3709万亩。统筹安排生态项目,全年共投入资金3515万元,完成生态治理44万亩。认真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包含有禁牧草场补贴、草畜平衡奖励、良种畜补贴、良种牧草补贴、牧民的生产性补助等5个实施范围。2011年,我旗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总投资9702.0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251.2万元、自治区补贴资金74.8万元、盟配套资金188.04万元、旗配套资金188.04万元。充分发挥草原监理和嘎查管护员的作用,确保项目区草原生态明显恢复。按照保证项目区每个嘎查至少有2名管护员的要求,共落实牧民管护员188名,并明确了管护责任和义务。增加了专职草原监督管理人员40名,充实了草原监理工作队伍。继续清理非牧户和干部职工养-8-畜,严厉打击非法征占用草原和乱开滥垦行为。稳步推进牧区人口转移工作。结合国家奖励补助政策、边境地区生态移民项目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完善引导扶持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了一整套加快牧民转移的长效服务保障机制。全年转移牧区人口1010人,其中常年性转移300人。加快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2011年全旗牲畜良改比重达到97.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完成黄牛冷配19267头、完成计划任务的87.6%,引进优质西门塔尔牛285头,发放西门塔尔牛引进补贴110.06万元,基础母牛饲养管理补贴149万元。在中北部肉羊养殖区进一步巩固种公羊集中管理成果,培育种公羊专业户35户,新建优质种公羊繁育基2处,新建标准化畜群100群。开展区域性杜蒙羊经济杂交工作,投入7.5万元新建配种站3处,完成人工授精5000只。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嘎查两委、牧区能人,有实力、积极性高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打破地域界限,组建各种形式的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其真正在企业和牧户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2011年,全旗各类牧区专业合作社已累计达到61个,入社牧户达到535户,带动732户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荐2个牧民专业合作社为自治区级牧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继续围绕“肉乳马草沙”五个特色产业,扎实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做强肉产业。全年新建养牛专业嘎查2个,累计达到7个;新建大畜比重50%以上的嘎查4个,累计达到12个;建立肉牛养殖专业户100户,累计达到285户,完成肉牛育肥2000头。新建养羊专业嘎查4个,累计达8个;建立肉羊养-9-殖专业户200户,累计达600户,羔羊育肥7000只。二是做精乳产业。充分发挥乳制品加工企业和牧区奶食品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作用,抓好传统奶制品加工销售。2011年全旗创建家庭奶制品加工户60个,生产鲜奶180吨,生产奶制品22吨,同比增长22%。三是做活马产业。切实保护地方良种资源,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哈日阿都文化节和第五届赛畜会,努力在全区打造哈日阿都文化品牌。以黑马养殖区域为中心建成阿巴嘎黑马保种场1处,通过家庭式和合作社集中模式,集中骒马700匹,完成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